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2018-07-29 09:49刘飞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课程目标新课标

刘飞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目标是统一的、模糊的,而课堂学习目标却是多样的、清晰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新版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与学习任务群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来确定与表述更为明确具体的语文课堂学习目标,进而实现从“课程目标”到“课堂目标”的价值转换。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B-0013-0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已正式发布,这次修订工作历时五年,深入总结了过去十余年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了国际核心素养教育的优秀成果,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等项目。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等方面也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可以说,新版课标在设计理念、组织架构、实施要求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下面我们将结合新版课标的相关论述,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思考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需要,以及将语文课程目标转化为主题学习目标以及更为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的具体策略。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课程目标分析

新版课标作为指导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成为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与指南针,我国基础教育也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就语文学科而言,新版课标的第二章标题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其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科核心素养”,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而2003版课标的第二章标题为“课程目标”,可见新版课标所要强调的“课程目标”是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关的。那么何谓“学科核心素养”?新版课标对其下的定义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學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后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且强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新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下面共列举了12条具体目标:1.语言积累与建构;2.语言表达与交流;3.语言梳理与整合;4.增强想象思维能力;5.发展逻辑思维;6.提升思维品质;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8.鉴赏文学作品;9.美的表达与创造;10.传承中华文化;11.理解多样文化;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这12条具体目标正是对“语文学科四项核心素养”的分解与具体化,1至3条是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分解与具体化,4至6条是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分解与具体化,7至9是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分解与具体化,10至12是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分解与具体化。并且每条概括后面都有三四行的解说文字,以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目标的理解与达成。

然而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要达到的发展状态或素养水平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所以往往比较抽象、笼统。为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将之分解、具体化,使之有序且清晰地呈现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层面,既便于操作又易于测评。

二、学业成就表现框架中的质量标准描述

新版课标在第四章“学业质量”中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评价描述。就语文课程来说,围绕语文学科四项核心素养,课标修订组根据学生完成本学科的学习后所需达到的状态或层次研制出了五等级的学业质量水平框架,“等级一和二是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等级三和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等级五是选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并且每一等级下面都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质量描述,然后保证各个等级之间富有层次,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为了更直观地进行论述,我们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为例,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体会一下五个等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见表1)。

进一步细化,比如“课程目标”下的第二条“语言表达和交流”要求学生“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很显然这条目标比较宽泛,在实际教学中不容易评判学生是否实现了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而有了“学业质量水平框架”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这样的困惑,因为这条目标在框架中被细化分解为由低到高的五个等级,具体如下:

等级一:能注意语境与交流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能凭借语感和积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等级二: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等级三: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级四: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级五: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组织表达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实现沟通交流。

从等级一的“理解语言,力求表达准确清晰”到等级二的“理解隐含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到等级三的“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到等级四的“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到最后等级五的“自由组织表达内容,选择合适表达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很显然,通过对不同等级质量描述中的关键词语的分析,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课标在“语言表达与交流”这一点上对学生的要求在逐渐地提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进而使教师在把握学情(学生学习起点)与设计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终点)时就更有针对性与准确性,而实现这种等级跨越的教与学自然也会显得更加科学化与专业化。

总之,“学业质量”与“学业质量水平框架”的提出与呈现,是新版课标的一大亮点与改进。一线教师可以参照框架中不同等级的质量描述的关键特征去把握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而这种将评价(学业成就表现水平)前置的设计思维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围绕学习任务群的课堂学习目标陈述

新版课标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及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学生的主要需求建构了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并科学有序地统筹安排于必修(其中必修7个,选择性必修9个)与选修(9个)课程。新版课标修订组组长王宁教授解释:“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这种有人文主题的任务群,是在学校课程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环境下由学校、教师组织并有计划地引导完成的。它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课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互动。[1]”也就是说它超越了传统单篇课文教学的思维范式,更注重语文学习的整体性与实践性。这18个“学习任务群”可以说几乎涵盖了高中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所需要的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活动类型,而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也大体覆盖了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每一个“学习任务群”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不仅有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还有关于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必要的学习资源及其获取路径的建议。而通过这种整合后的情境化、结构化的“群”设计,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在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争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但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围绕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群”,我们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去设计与落实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这是一线教师亟待求解的问题。为此,我们拟围绕“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以《雷雨》为例进行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课堂学习目标设计与表述。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雷雨》既是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也是新版课标附录中的推荐读物。历来被广大中学生所喜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话剧代表作。全剧一共四幕,教材节选的是其第二幕,主要通过周、鲁两个大家庭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的恩怨纠葛,写出了封建旧式家庭的悲剧和罪恶。而话剧是一种通过不同角色间的个性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所以,《雷雨》不仅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是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在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等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与提升的文本。

根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四点目标论述,结合学业成就表现五等级的质量描述,就《雷雨》这部文学作品,在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方面,我们拟设计如下目标:1.梳理并积累曹禺个人信息以及话剧创作一般特点;2.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通过以精读为主的多种阅读方式,初步感受《雷雨》中的人物形象;3.运用写提要与记笔记的方式,从话剧的特点“矛盾冲突与人物对话”两方面去积累并赏析《雷雨》中的精彩语段,深入体会《雷雨》中的人物形象;4.基于某个核心问题以口语形式展开交流与讨论;5.结合拓展资源,用书面语的形式分析曹禺的写作意图(思想主题),梳理并总结其创作特色;6.围绕某个主题尝试用话剧文体进行创作与交流。其中目标1、2、3大体分别对应着表1中等级一、等级二和等级三,而目标4和5大体对应着等级四,目标6大体分别对应着等级五。

四、依据教学提示进行学习活动设计

新版课标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每一个学习任务群下面都有“教学提示”。《雷雨》较长篇小说而言篇幅虽然不算长,但在紧张的日常教学中还是需要精研细思的。根据上文确定的“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学习目标”与新版课标中的“教学提示”,我们拟用6课时来学习《雷雨》这部文学作品。针对每个学习目标,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以便更好地引领与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然后再根据“学业水平质量”来评估学生是否实现目标以及实现的程度。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论述,我们拟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完整的教学简案。(见表2)

从新版课标的“课程目标的理解”到“学业成就表现的质量描述”,到“学习任务群目标的分析”,再到“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主题目标—课堂目标—教学活动”的完整实施流程。

对一线教师來说,基于新版课标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都将成为一项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应提早关注新课标,并在实践中深入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期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还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发展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J].基础教育课程,2018(1).

责任编辑:赵赟

Description and Realization:

From Chinese Curriculum Goals to Chinese Classroom Objectives

LIU Fei

(Zouping Weiqiao Middle School, Binzhou 256212, China)

Abstract: The goal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Criterion in 2017 are universal and obscure, while the objectiv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re varied and clear. Therefore, teachers may, according to the academic quality levels of the new curriculum criterion and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in the clusters of learning tasks, determine and describe the more specific Chinese classroom learning objectives, further realizing the value conversion from curriculum goals to classroom objective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riterion; curriculum goal; classroom objective; learning task cluster; academic quality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课程目标新课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