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连前后?通启内外

2020-03-02 02:17李洪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

李洪德

摘 要:“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上“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教科书中的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篇名前有*的为自读课文,课外阅读则在规定的名著和自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中体现。因此,“自读课文”是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而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又是极重要的助读系统,所以,上好自读课文是勾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教读课文的学法、打通课内外阅读通道的关键所在。本文即對部编版语文教材自读课文阅读提示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勾连 通启 自读课文 阅读提示

关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教材编写者程翔建议,处理自读课文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教师隐藏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提前让学生代表制定学案,并下发给学生,教师只负责维护秩序,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不受限制地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分享彼此的感受,并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可以由学生来确定。二是体现“迁移”的原则”,自读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在于体现教读课的效果。教读课上教的方法、规律,要通过自读课来体现。教师始终是服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下面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阅读提示这一助读系统。

第一,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阅读提示”。

本文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读课文,选自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提示如下:

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你就会注意到一些与标题照应的语句,比如开头“最重要的一天”“截然不同的生活”等;你还会注意到文章在叙述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议论,从中可以了解到“再塑生命”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比如在叙述“我”突然悟到“水”的含义之后,单句成段进行议论,让读者强烈感受到这件事给“我”的巨大震撼—原来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名称,“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并第一次产生了悔恨之情。这样阅读下来,就可以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具体步骤:

1.师生商讨确定阅读方式—默读

因本文阅读提示篇幅较长,同时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读书方式是默读,这在单元导语中已经明确,而且通过前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具体运用,学生已经熟悉了这种方法,所以学生自主选择默读(本单元导语中有关于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速度)。

2.小组讨论:通过默读,明确该阅读提示讲了几层意思

在不到一分钟的默读后,小组内部讨论阅读提示讲了几层意思(单元导语关于默读的要求还有:学会把握基本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交流:

(1)本文标题能揭示主旨,学会对标题的自我质疑,关注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

(2)找出叙事中的抒情或议论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本单元导语中最后一句说: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3)推荐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进而深入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

意志。

第二,围绕对阅读提示的解读,组长带领组员设置本节课的问题学习卡,以便课堂展示。

经过小组展示,师生共同商讨、分享,简单的问题在组内已经解决,稍难一点的问题在课堂分享时也已经解决。最终确定以下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将要共同解决问题。

1.你觉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讲述出来,并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分别从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的角度去讲述和概括)。

2.找出文中叙述之外的抒情句或议论句,你能说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吗?(重点是“我”的心路历程)

3.你从莎莉文老师身上和海伦·凯勒身上得出了什么启示?

以上问题的设计,仍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组织。更为重要的是,紧密勾连本单元的导语,其实就是运用教读课文中所习得的方法,即在用“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便进一步强化了阅读方法,进而沉淀为阅读能力。

第三,激趣设疑,通启内外阅读之道。

本套教材的编写,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叶圣陶先生说:“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温儒敏先生在不同场合都提出要鼓励“连滚带爬”地读书,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才是关键,只要学生有阅读兴趣,才有可能多读,读得有效。而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几乎每篇都有这样的建议,如何激发兴趣,方法

有三:

1.鼓励学生通过为课文或课文中的人物写推荐语,教师随机引导,激发兴趣

这样做既有利于深层次理解课文主旨,把握人物形象,锻炼写作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运用书中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撷取几个精彩片段,通过PPT展示出来,配上范读或解说。这里仅举一例:

片段: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含羞树的花朵在阳光下飞舞,开满花朵的树枝几乎垂到青草上。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掉落。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瓣,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然后,我把脚伸到枝桠的空处,两手抓住枝干往上爬。树干很粗,抓不牢,我的手又被树皮擦破了,但我有一种美妙的感觉:我正在做一件奇妙的事。因此我不断往上爬,直到爬上一个舒适的座位。

3.PPT展示名家对著作及作者的评价,增强说服力,激发兴趣

如展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评三则:

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最杰出的人

物。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的身体不是自由的,但她的心灵却是无比自由的。

—美国喜剧演员 查理·卓别林

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展示这些经典的评语,就是对作者和著作的高度赞扬,要想具体感受作者和著作,我们就必须静下心来细读原著,在文字间慢慢行走,感悟海伦·凯勒的励志人生,仰望莎莉文老师伟大的教育艺术和人格魅力。这样做起到了很好地激发兴趣的作用。

读书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奏出的主旋律,许多老师被课内单元篇目减少所迷惑,而忽视了每篇自读课文所建议阅读的相关书目,忽视了自读课文的教学,忽视了自读课文阅读提示的作用。自读课文是勾连前后、通启课外阅读的关键,阅读提示是自读课文最好的助读系统,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篇自读课文,有效利用每一个阅读提示。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 (美)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
核心素养下的自读课文教学策略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自读课文教学
部编初语教材自读课文有效利用助学系统教学初探
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探究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的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如何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