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2020-03-02 02:17邱雪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邱雪娇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和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如今,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开来。本文就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写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对小学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核心素养下的作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价值。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开展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之上鼓励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虽说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许多人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素材短缺、表达欠佳、感受不深等问题。究其原因,写与读、思、悟本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小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够,导致思想感悟不深刻。关于阅读,许多人一致认为,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阅读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进一步来说,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积累足够的写作知识,只有懂得了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写作的世界里自由遨游,教师必须先让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尽情的阅读、大量的积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如在以“让人难忘的人或事”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放作文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自己拟题,利用网络、报纸等渠道收集有关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或“最美孝心少年”的素材,了解发生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或“最美孝心少年”身上的感人事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去写作。与此同时,让学生参考报纸、杂志、网络新闻的内容和方法,写读后感,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积累阅读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进行情感表达,讲述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或“最美孝心少年”而產生的情感。这样,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更有可读性。

二、开展综合性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础技能,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本应该是一体的。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而写作是一项由外到内吸收的过程,是集借鉴、创作于一体的精神活动。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的训练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体验、想法表达和写作训练融为一体,发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让学生在深读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在以“写人要抓住特点”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作文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剧《小兵张嘎》中嘎子和胖墩摔跤的片段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进而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主旨。然后,由教师讲述文本的写作特点,在写人时,作者从相貌、对话、行为等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描写等修辞手法,刻画出嘎子和胖墩的形象,以及火辣的王熙凤,以此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熟悉、喜欢的人为写作对象,借鉴名家写作手法,在特定的背景下去写人,通过人、景、事,让人“穷尽其相”。这样,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思考,去写作,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写作中进行文化渗透,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化知识,还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写作是记录文化、传承文化、理解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的作用,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时对传统文化进行观察和体验,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训练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打好基础。

如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现象和大众文化生活热点,让学生参观地方的文化遗迹,走访传统艺人,了解传统文化对群众情感、生活的影响。与此同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背诵经典篇目,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因“无米之炊”而为发愁。

又如,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查询、搜集一些与文化有关的信息,包括先贤们的励志故事、地方传说、传统节日和习俗等等,让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自主命题,促使学生用手中的笔敲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学生在文化记录和探究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此外,在作文写作中,让学生能够激活知识储备,用诗词名句、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元素进行写作,赋予作文以文化品位,为作文增光添彩。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自信心,继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打好基础。

四、开展阅读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审美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小学生之所以对作文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素材积累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再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审美、鉴赏技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必须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美文、经典范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道理,了解写作技巧和手法。然后,开展审美鉴赏活动,让学生以语言、情感为主,体会作品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从字里行间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作,逐步让学生突破写作的瓶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在散文写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观看影视作品,记录其中的名言名句、精彩片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感受美的形式和特征,思考美的作用,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出优美的作文打好基础。

又如,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观察草场莺飞的美景,感受万物生长。在夏天,让学生聆听风声,在夏夜里思考。在秋天,让学生观察秋叶,感受秋叶之绚烂。在冬天,让学生写雪后美景,写出冬天独特的美,并让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对美的记忆与作者的感受进行比较,在写作时,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巧妙地表达自己对美的体验,使学生在审美的园地里收获满满。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小学教师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核心素养的概念,领会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写作教学策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

[2] 田敏《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10期。

[3] 周春侠《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9期。

[4] 颜缘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当代教研论丛》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