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0-03-02 02:17陈玉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有效融合传统文化

陈玉霞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方面,当前教育界将两者的融合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融合,不仅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格品质以及审美能力,而且也为低段学龄的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为今后传统文化的教学打下了重要基础,有利于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有效融合

语文作为一门集语言、文学以及文化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人文社会中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本身具有社会文化性,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采取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语文与传统文化本身就有一定的融合性,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诗歌、诗词、诗文等。为了进一步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以课本中的知识为基础,还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教材《端午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端午节方面的传统文化学习。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利于教师抓住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合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1.利用课本进行传统文化融合

小学语文语文教材中大多都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作品,其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重点内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因此,利用古诗词融合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相关课堂情景的设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营造课堂教学环境时,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相关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学习《端午粽》一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教学资源,比如粽子的图片、实物等,通过粽子的展示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粽子的形态,进而通过分组,进入“学生家人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讨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朗诵教会学生《端午粽》一文的文字知识,再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进而引申到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的意义上,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也感受到“思故乡,盼团圆”的深刻情感。

2.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有所忽视。又因为教师深挖语文课本不够彻底,从而导致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这一环节不够理想。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猜字谜》一课时,教师在进行字谜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博大精深的汉字发展过程融入到教学中,比如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在字谜讲解中穿插故事,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前瞻性,結合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走向对现在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等进行创新与改善。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寻求教学方面的突破。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情境、分层引导以及思维导图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3.扩大教材资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该不断扩大教学资源,寻求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网站上的资料库搜集大量的材料,比如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从而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向上。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三字经》中“人之初”一节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各种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以此扩充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播放,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和家长沟通,借助家长帮助,使学生对毛笔、砚台以及宣纸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有所了解并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安排类似“毛笔字比赛”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参与中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字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根植于语文本身所带有的传统文化知识,然后,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融合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莉《浅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时代教育》2018年第12期。

[2] 张文刚《试论传统文化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结合对策》,《新课程(上)》2017年第11期。

[3] 于新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才智》2018年第27期。

[4] 王益坚《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名师在线》2019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有效融合传统文化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