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后学校的管理创新策略

2020-03-02 07:42薛维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策略

薛维学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让更多的农村人民群众和师生分享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红利。当前,一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后,尚存在诸多与均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校园环境“三化”大“复原”、资源设施闲置较严重、教师倦怠工作无激情、校园文化建设未跟进等。我们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主要缘于学校干部教师罹患上思想松懈、惰性使然和管理缺位等基本均衡创建“綜合征”,并提出要积极采取重修发展规划、修订管理制度、细化工作常规、强建四支队伍、强化执行监管考评、开展学校管理研究等管理创新策略,以促进农村学校向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据2019年3月26日人民网教育频道报道:2018年,全国92.7%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以下简称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成果体现在学校,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师生。观察和审视均衡发展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状,当前,尚存在着一些与均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为此,应高度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学校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管理创新,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顺利迈向教育现代化。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调研和考察发现,一些农村学校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

1.校园环境“三化”(绿化、美化、净化)大“复原”

自均衡发展通过验收后,一些农村学校的“三面”(门面、地面和墙面)“四房”(教室、厨房、卧室和茅房)重新回到从前。校园里设施设备损坏严重;地面上果皮、纸屑等垃圾遍地;门面、墙面等砖块掉落,乱写乱画、胡乱涂鸦随处可见;走道上、过道里等文化标识掉色掉字。教室里清洁工具散乱,课桌椅、学生书籍及学习用具排列杂乱;卫生角闲置不用抑或改作他用;卧室里棉被、柜箱、洗漱器具摆放零乱;厨房里食物食品存放混乱,餐厨垃圾零乱堆积不处理;厕所里绿植缺失、臭味熏人等。校园重新给人一种“脏乱差”之感,已经远离均衡发展所要求的门面要亮堂、墙面有文化、地面常干净、门房要留好印象、厨房要有好味道、卧房要给人回家的感觉和茅房要涵养孩子的好习惯的要求,学校新貌换旧颜。

2.资源设施闲置较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中,各地人民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勒紧裤腰带,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了学校功能室配备、设施设备、实验器材配置达标,这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了优良条件。但均衡发展后,一些学校功能室房门紧锁,师生较少入内开展实验实习,教师依旧在教室里做实验,在黑板上画实验;计算机、电脑室紧闭不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闲置;一些学校的体育、美术、音乐等器材闲置量大,特别是劳技器材被束之高阁;体育场地器械空乏,课余活动不见器材影踪;一些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加之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监管缺失,仅有的石膏画像、画板画夹、管弦器乐等破损严重等等。

3.教师倦怠工作无激情

均衡发展后,有的学校教师“凡事提不起兴趣”“工作无激情”,上班漫不经心,对教学缺少热情,对职业缺乏热爱,对事业缺乏追求;工作懒懒散散,任意随性;一些教师封闭自我,极少参与集体活动,人情淡漠,校园人际关系不和谐;有的教师参与学校公务活动积极性降低,凡事讲条件,要报酬;有的工作缺少主动性,鲜有创造性,习惯于见子打子,教师队伍整体上给人一种人少年老,无所欲为的“老态龙钟”之感,精气神不足。

4.校园文化建设未跟进

均衡发展时,各校都着手建设了校园文化,均衡发展后,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链条断裂。有的对校园文化中通过粘贴而掉落的显性标识视而不见,不重修补救,“一训三风”表达不完整;一些学校把校园文化当成了装点学校门面的饰品,建设一阵风、“运动战”和“突击战”明显,校园文化处于“伪文化”边缘,丧失了应有的“精神统帅”价值;一些学校缺少谋划和规划,又不分学期分年度分解实践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浅尝辄止,不能持续推进,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一些学校不注重和加强校园精神培育,教师心里缺乏“主心骨”,灵魂找不到归宿,校园精神严重缺失等。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存问题的形成原因

农村学校在均衡发展后出现上述问题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是松松劲、歇歇气想法占比重大,干部教师思想松懈。思想松懈是最大的麻痹,也是一切工作的最强劲敌。客观来讲,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创建中,农村学校的干部教师大多殚精竭虑,加班加点,共同“向着创建成功的目标奋勇前行”。均衡发展后,一些学校一些干部教师主观上认为创建已经成为过去时,既然成功了,何必再为难自己,自然应该放松一下心情,解放一下身心,释放一下情怀,自当歇歇气,松松劲。内心里的不重视,思想上的松懈,致使均衡发展后学校已有的规矩和规则成为“过去时态”,工作见子打子,甚至还打不好子成为“正常”。

二是停停脚、放慢步做法较普遍,干部教师惰性使然。均衡发展后,一些地区的党委和政府深谙“行百里者半九十”之道,勇于担当,高瞻远瞩,一鼓作气,借势提出和倡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要求。虽然目标明确,但是一些学校一些干部和教师认为优质均衡时间尚有几年,具体行动方案也尚未出台,快马加鞭拼命干不能成为工作常态,今天的自己完全应该停停脚,放慢步子,没有必要再为之追着、赶着和跑着,事事不着急,“凡事慢慢来”成为干部教师的心里常态和惯有做法。

三是督促差、监管少,管理不到位,相关规则已被打破。均衡发展后,一些学校出于对教师辛苦的理解,行所谓的“换位思考”之举。有的干部对教师常持宽怀之心,理解得多,要求得少,督查更少,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庸、懒、散、慢等行为不制止、不纠正,放松了要求,更减少了经常性督查和监管。管理的手段较少,管理的方式创新不足,过程监管尤其不足,致使学校不思进步,教师不思进取,一切工作“照从前之旧”也就成为自然。

上述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一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干部职工罹患上了均衡发展“综合征”。

三、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后的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解决均衡发展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相关问题,关键在治理,重要的是依靠学校的创新管理,其策略如下:

1.重修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乔尔罗斯(JoelRoss)说,“没有发展规划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好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均衡发展让农村学校進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学校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学校管理着力构建学校教育的新秩序,必然要形成一个新规划。新规划既要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更应着眼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面向教育现代化。

具体来讲,可采取“清”“调”“补”措施来重修学校的发展规划。“清”———清理现有规划,删除已经过时的和与均衡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条款;“调”———调整现有规划的内容,重点要调整目标、任务、措施、时限和要求,分出轻重缓急,列出主次;“补”———补充完善,将优质均衡内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必须的内容补充进新规划,使学校的新规划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让干部教师看到学校未来的美好愿景,激发教师持续创新创业的内部动机,引领干部教师继续拼搏奋斗。

2.修订管理制度

构建均衡发展后学校管理新秩序,尤其需要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一要集思广益,广泛吸纳教师参与,努力让制度铆足干部教师的智慧;二要突出先进性,要贯穿先进办学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制度符合时代性,具有先进性;三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积极为修订完善制度提供更多更好的修订参数,创建更多更好的制度生长点,切忌制度成为学校的“精英产品”。只有这样,学校的制度才会赢得教师的信任,才能激发教师的执行热情,也才能真正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从而建设学校优良的制度文化。

3.细化工作常规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生活处处需要规则,未来世界更是一个充满规则的时代。人们善于遵守规则,社会才会有秩序。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更应该率先培育师生的规矩意识,建构崭新的校园规则。

此管理,彼管理,常规不到非管理,学校的优良管理始于常规管理。均衡发展后,学校要立足新起点,面对新情况,着眼新挑战,精准细化学校全部工作的细则,明确学校人、事、景、物以及设施设备、师生行为、行事程序等的具体处理、使用等基本规范,以此范行师生行为,做到行事守规则,办事讲程序,做事有路数。

4.强建四支队伍

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学校实现协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四支队伍,均衡发展后学校应强力建设好这四支队伍。

强力建设优良干部队伍,努力让干部队伍成为学校工作的引领者。要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职业操守建设,强化管理技能培养训练,教育全体干部站好位置,扮好角色,当好引领,着力把学校每名干部建设成为校园里一面面鲜红的旗帜。

强力建设优良教师队伍,努力让教师队伍成为学生成长的导航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强力建设教师队伍。一要着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市培、区(县)培等各级培训,特别要做优校本培训,努力让各级培训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加油站”“充电站”和“蓄水池”。二要加强管理,可通过创设各种管理机制,细化过程管理,优化师德师风教育,着力培育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挚爱职业,热爱事业,努力让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强力建设优良的学生队伍,不断增强农村学生的自我生长能力。认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实践创新锻炼,强化耐挫折教育和对抗失败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生长能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自主、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力建设优良的家长队伍,努力让家长成为学校的坚定支持者。构建学校教育新秩序,需要家校协同。可优化家长学校建设,组建家校协同管理组织,成立家长志愿者支教队伍,完善家校经常性联结机制,扩大家校信息交流,努力建设一支合理表达家长意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全力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支持者队伍。

5.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学校的根,文化是师生的魂。优良的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建立农村学校教育新秩序的强大精神力量。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文化立校,文化立人,文化立身,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分解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按学期推进校园文化实践,着力把“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等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培育校园精神,教师补足精神之钙,让师生在校园思想上有主心骨,灵魂找到正确的归宿。

6.强化执行监管考评

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与检查、总结的过程,学校管理制度、领导决策和常规的落地落实落细,关键在于有效执行。均衡发展后,学校可对贯彻国家政策、执行上级文件、落实决策、落细常规等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建立适时的执行情况通报机制;可建立学校综合督察室,探索建立督导、评估和考核机制,分时段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定量、定性认定教师工作情况,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分配,形成正向的学校工作业态。

7.开展学校管理研究

伟大的行动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均衡发展后,各农村学校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诸多新问题,遇到一些新挑战。如何才能有效适应均衡发展后的新形势,尤其需要伟大的理论予以指导。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开展均衡发展后农村学校管理的科学研究,总结实践成果,积累基本经验,提升理论认识。各级教育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机构和各专业研究人员,要主动跳出均衡评均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管理说管理,可通过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和专项理论研究等多种形式,探索均衡发展后教育改革、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构建学校创新管理的崭新理论体系,积极为均衡发展后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基本遵循。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贵州农村各类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