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佩《柳塘鸳鸯图》入藏沈阳故宫考述

2020-03-02 02:14范喆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刘海粟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下,沈阳故宫博物馆从社会相继征集了大量的文物,这些珍贵文化遗存得以永久的保留下去,这也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本文从档案的角度来叙述沈阳故宫博物馆入藏高其佩指画《柳塘鸳鸯图》的全部经过,从中揭示了博物馆前辈为征集文物的艰辛。文章并通过高其佩的指画艺术,阐述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高其佩;柳塘鸳鸯图;刘海粟;指头画

【中图分类号】K876.7 【文献标识码】A

在沈阳故宫博物馆图书档案馆收藏的历史档案中,记载了沈阳故宫博物馆各个时期建筑档案、历史档案以及所收藏文物的档案,这些档案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历史之谜。尤其是在书画收藏中,通过清单的核对,可以证明沈阳故宫博物馆入藏书画的真实情况。

当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故宫因陈列所需,1953年5月5日,在《东北日报》上刊登向社会征集文物的消息。1955年,随着沈阳故宫博物馆的成立,征集文物早已经成为工作的重点,当年就征集文物223件。在文物不断地征集过程中,尤以1962年从著名书画家刘海粟手中购得的藏品较为珍贵,这些藏品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书画精品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高其佩的指头画《柳塘鸳鸯图》。

一、《柳塘鸳鸯图》与指头画

《柳塘鸳鸯图》纸本,立轴,指画设色。纵184厘米,横97厘米。此画春水池塘不见坡岸,柳枝摇曳,树影参差,水面上鸳鸯畅游,禽鸟飞鸣。指墨草草,浓淡烘托,使画面产生动感。图左下部枝叶间自题:“康熙壬辰初夏,铁岭高其佩指头画”,侧钤“高其佩”白文方印。图左右两侧有“武进刘海粟收藏名迹”“艺海堂”“王西霞审阅图书记”等收藏印。这是壬辰康熙五十一年(1712)高其佩四十一岁时所作。画中以停立在树枝上的两只小鸟,同在水中的一对鸳鸯之一,相互对视,怡然自得,特别生动有趣;这一安排,让整个画面似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也让人们不自觉的联想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冲出因袭的藩篱,突出创新和实践;独树一帜,别具风格;以新颖别致的形式和高层次的艺术趣味独步画坛。此画为沈阳故宫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

指头画,是以手指代笔蘸墨作画。在国画中,指头画最早始于唐代。由张璪开辟了指头画的先河,但是当时的指头画只是画家利用手指修改画的局部并没有完整的指头画作品。直至清代的高其佩才把这种艺术发扬起来,把指头画的艺术表现得淋淋尽致。为了摆脱前人技法对于创作的束缚,画家高其佩二十几岁时,舍笔求指,独辟蹊径。对于高其佩的指头画有很多神乎其神的传说,其实不然,据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研究高其佩早年学艺的经历时说:“高其佩少孤,为乃叔承爵抚养,在粤衙署内聘有一位西席先生名吴韦,字山带,号虎泉,擅长指头画的,于康熙二年,癸卯春(1663)指头画《花卉图卷》,必然对高氏有直接启发之功。”②可见高其佩的指头画是师承吴韦,并开创了指头画派的一代新风。

二、高其佩创作的时代

清初著名画家高其佩,一生勤于绘画,勇于创新。以指头作为工具,运用到绘画艺术领域当中,创作出许多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形象生动的作品。并且使指头画成为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

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别号且道人、山海关外人、创匠等。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白旗。曾做过宿州知州,官至刑部侍郎。高其佩出生于官宦世家,虽为官数十年。但在為官之余勤于书画创作,最终他的绘画成就远远超出其官名。所作绘画以指头画最为有名,题材较为广泛,以山水、人物、花鸟、鱼藻为主,画工精湛,别具一格。

他八岁开始学画,历经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反复揣摩,为其之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绘画艺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画中充满了生活中的事物,说他的山水画都是从江山茂林中得来的。就是有时候临摹古人的画,也主张要“画中有我”。对于书画可谓是有求必应,因此作品相当丰富。但是他从不拿自己的画当作礼品赠与他人。

高其佩所处的历史时代是清代初期,当时正是“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所谓的“正统”画派在宫廷中盛行。使得大多数画家的作品都丧失了原有的艺术特质。而高其佩指头画的出现是完全脱离了四王的影响,使人们感到了率真艺术的清流瞬间涌出,这也正是高其佩指头画艺术的高贵之处。即便是在《清史稿》也将高其佩归入《艺文志》中,显然是从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创作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作品,这是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三、《柳塘鸳鸯图》的入藏工作

博物馆的特征在于以历史实物给人以直观性的教育,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种类、数量对这个博物馆的陈列、研究等都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文物征集工作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当时文物征集的渠道有以下五个方面:上级调拨;机关团体或个人捐赠;馆际交换;组织或参加考古发掘和调查考察来征集文物;收购私人出售的文物。

为了增加馆内藏品的数量、丰富藏品的种类,据1953年5月5日《东北日报》记载:当时以沈阳故宫陈列所的名义在《东北日报》刊登搜集文物启示:

为使清初及其历朝的历史文物散存在外者,今后得以集中保管陈列,特进行搜集,办法如下。

(一)文物项目

(1)城关、宫殿、陵墓、碑塔、等古迹的地形图和照片。

(1)牌匾、服饰、雕刻、兵器、铜器、陶瓷、货币、书画(包括清帝后族人物画像)等文物。

(3)上谕、奏本、题本、书状、科举题名录,试卷、户籍钱谷黄册、谱牒、造封、官修图书等各种文献(稿本、抄本、印刷本均可)。

(二)搜集规定

①欢迎各机关团体捐赠。对有关文化机关,并希望进文物专案办理。

②欢迎社会收藏家与满人家族热心帮助,按捐赠、价买、寄存三种手续办理。

③无论捐、卖均请到所面谈或先行联系。此外各界人士有熟知东北境内古迹文物所在者,亦希见告。本所自一九五三年五月五日起开始搜集。

地址:沈阳城内故宫。

沈阳故宫陈列所不仅刊登启事还派出专人,拨出专款到全国各地开始征集书画。1954年2月奉中央文化部指示,根据陈列所的性质与清代的建筑,将沈阳故宫博物馆确定为清代历史性质的艺术博物馆。同时把书画征集工作的主要方向放在明清书画上。

沈阳故宫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一部分是清朝乾隆、嘉庆等朝代由北京移送恭贮至盛京皇宫的,但是这些原藏的文物早已被旧中国统治者运往关内,解放后接收下来的只是一点点残余。另一部分是皇宫辟为博物馆后在中央文化部的关切下,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先后调拨和陆续集藏的。

建国以来,博物馆的藏品经历了从无到有。不仅在财力上得到了沈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各兄弟博物馆也给予了很多帮助。使文物征集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并且有了很大的收获。

1955年5月1日,沈阳故宫陈列所正式更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馆”,当时李德仁任馆长。从1958年开始征集工作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馆的主要业务。1959年12月,李德仁馆长向沈阳市文化局请示,为迎接建国十年大庆,感到书画藏品与陈列要求不相适应。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到全国各地征集文物。在当时沈阳市副市长徐志同志的支持帮助下,经市政府批准,请拨了30万元资金作为文物征集专款。徐志同志是文物专家,并且对沈陽故宫的藏品状况十分了解。不仅对沈阳故宫专项资金调拨予以支持,还通过各种渠道,将有限的资金得以更好的利用。1960—1961年是沈阳故宫博物馆书画藏品征集的高峰期,除了在北京、上海等地继续进行征集工作。同时在本年度也把本市的征集工作陆续开展起来。直至1962年末,在上海、北京、沈阳等地的文物店购买或从私人手里收购的文物数量为1509件,其中书画为978件,陶瓷为234件,其他文物297件。

那么,高其佩的指头画《柳塘鸳鸯图》是因何种原因入藏沈阳故宫博物馆的呢?

沈阳解放后,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即迁回沈阳,设立了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王修同志任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文化委员和文物处处长。为了使文物处的业务工作更好的开展,先后聘任了周铁衡、李文信、闫万章、杨孟雄、沈延毅、朱子方、杨仁恺等十余位顾问与研究员。他们为东北的文物征集、保护与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由杨仁恺③先生负责文物处的陈列展览、文物征集、文物鉴定、研究出版等全面业务工作的策划与实施。那时文物处的工作,不分博物馆还是陈列所,还是图书馆,只要是工作需要大家就协同一致。

1962年徐志副市长在北京开会,给沈阳故宫打电话,说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刘海粟收藏一批画,价值一、二十万元。让李德仁、袁桂兰乘飞机去上海联系在沈展出,然后全部买下,当天即派范志平、袁桂兰去北京。后二人给局文化科打电话询问意见,并将徐志副市长意见转达。决定可以先去看看,购买事宜要看经费情况,请市委决定。于是范志平同袁桂兰在北京购买了一些文物后即去上海。除了与刘海粟商谈画展事宜外,又顺便买了一些文物,此次北京、上海之行共购买文物价值四万余元。

在沈阳故宫博物馆馆藏档案中,有关于刘海粟先生捐赠书画的信函。其中在杨仁恺发给袁桂兰的信函中写到:

袁桂兰同志,刘海粟先生此次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他住在民族饭店五六一号房间,曾两度给我来信,说他的夫人寄了几封信给你,都未见答复。兹将刘十四日来信附上,请看后务必作一个交代,能办不能办都要说清楚,尤其是对这些统战人物,似应顾到以后的联系。我这个建议请你参考。即致,敬礼!杨仁恺启四月十九日。

另一封是沈阳故宫博物馆给住在北京民族饭店刘海粟先生的信函:

北京民族饭店561号海粟先生,现由人民银行汇上人民币肆千三百元,其中:三百元系汇(夏英)户是今亲之画款,费神转交。尚有肆千元则为汇给吾公之赠画奖金请哂收。公余多暇并乞,时赐教言是幸。顺致,敬礼!沈阳故宫博物馆1962.4.23。

档案资料中记载当时经沈阳故宫博物馆领导讨论后还给刘海粟先生4000元的补偿作为回报。这一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把书画征集的重点放在了上海地区,除了对已经熟识的藏家进行联系,还通过他们所提供的人脉资源与他们的同道、朋友、学生等相识,尽量将他们手中的藏品征集到位。

1962年的文物、资料收入清单中记载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刘海粟先生捐赠的十幅书画作品:戴熙《寒峰岌嶪图》轴1件;王原祁山水轴1件;王武《三友图》轴1件;钱谷《秋山图》轴1件;祁豸佳山水轴1件;王宸仿米山水轴1件;高其佩《柳塘鸳鸯》轴1件;査士标《兰亭修禊》轴1件;恽寿平《孤月群鸠图》轴1件;丁南羽画佛轴1件。

四、《柳塘鸳鸯图》的艺术价值

《柳塘鸳鸯图》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作为清代的国画作品,这幅画作的历史价值,或者说文物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存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当时的国画艺术世界,在欣赏指头画艺术的同时,也从画中窥见了柳枝随风摇曳,群鸟上下飞舞的奇景。画家指墨草草,却浓淡烘托。画面谐和优美。这种历史遗留下的岁月珍贵缩影,是永不能被替代的。

其次,画家高其佩在指头画上的造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作为清中期的指头画家,他用自己作品影响世人,形成了著名的指头画流派,参与者很广,其后学者也很多,在清代中后期以及后世影响巨广,画家之济济、作品之丰富,其弥足珍贵,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见,为中国艺术史的舞台留下了浓墨淡彩的一笔。

最后,我想说艺术是文化与历史的一种写照,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体现的民族性乃至地域性,甚至已经远高于作品的本身,是无价的瑰宝,此画现已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清代绘画篇》之中。

注释:

①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还翁,江苏常州人。历任华东艺专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杨仁恺主编:《高其佩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版,见杨仁恺“后记——对高其佩指头画艺术的再认识”。

③杨仁恺,号遗民,笔名易木,四川省岳池县人。1950年住进沈阳故宫文溯阁,协助东北图书馆整理补修《四库全书》,后受聘于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处研究室研究员。1952年调任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名誉馆长。

作者简介:范喆(1979-),女,沈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历史、档案。

猜你喜欢
刘海粟
刘海粟美术馆建馆25周年x刘海粟欧游90周年=?
刘海粟十上黄山艺术文献展:一种壮阔雄奇的背后
刘海粟晚年的泼墨泼彩绘画
刘海粟和他的女神们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的壮阔艺术人生
书人茶话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
刘海粟初恋女友:守望是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