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罐辅助治疗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03-03 09:11黄丽容杨原芳谢春艳
护理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膀胱经压缩性椎体

黄丽容,杨原芳,谢春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广东528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出现椎体楔形改变、韧带僵化及脊柱畸形,以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1]。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为6.6%,其中16%女性和5%男性并发椎体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病率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常因外伤导致其急性发病,引起腰背急性疼痛、活动受限。若治疗不及时,常易转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背痛、脊柱畸形,甚至引起脊髓损伤,导致瘫痪[4]。因此,积极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将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腰背痛归于“骨萎”“痹症”等范畴。为探讨平衡罐辅助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收集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94 例,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7 年4 月—2018年8 月我院就诊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共9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 例。其中男24 例,女70 例,病程1~14 d,年龄52~75 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病人知情同意,均为稳定型压缩性骨折,选择采用保守治疗病人;②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5];③骨密度检测标准参照WHO⁃2.5SD 的标准;④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参考《骨与关节损伤》[6];⑤压缩性骨折均为单节段,且损伤时间≤14 d。

1.3 排除标准 ①多节段损伤,且损伤时间>14 d;②有明显神经根损害、压迫脊髓,具有明显手术指证者;③伴有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内科疾病病人;④有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病人;⑤伴有椎体肿瘤、结核者;⑥对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剔除标准:①基线资料不完整者;②治疗中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脱落标准:①未按规定就诊或疗程不足病人;②出现不良反应不能继续治疗;③治疗过程接受其他治疗。

1.5 干预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遵医嘱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批号:J20140072),每次100 mg,每日1次,7 d 为1 个 疗 程;维D 钙 咀 嚼 片(批 号:JX20010318),2 片/次,每日1 次,7 d 为1 个疗程;骨化三醇胶丸(批号:H20030491),每次0.25 μg,每日1 次,7 d 为1 个疗程;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批号:H20090459),50 IU/d,每日1 次,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平衡罐治疗。平衡罐操作按照闪罐、揉罐、推罐、抖罐、坐罐依次进行。①闪罐:在两侧膀胱经闪电法闪罐3 个来回,一个放在病人背部右上方(附分)从上到下(秩边),一个放在病人背部左下方从下至上(顺时针闪罐)。②揉罐:将温热的罐底从背部督脉由上至下(大椎至腰阳关)、远侧膀胱由上至下(附分至秩边)、近侧膀胱经由上至下(大杼至白环俞)揉罐,循环3 个来回。③推罐:在病人背部均匀涂少量本院制剂伤科油,沿督脉大椎穴至腰阳关穴,向下推罐,再到膀胱经从上至下,推罐3 个来回,以皮肤起红晕为度。④抖罐:沿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抖罐3 个来回,顺序先远侧膀胱经从上至下,后近侧膀胱经分别从上至下抖罐。抖罐结束后用纸巾抹净背部。⑤坐罐:从大椎穴留罐1 个,两侧膀胱经坐罐从上至下腰阳关,留罐时间5 min。留完罐后操作者双手向下拔动罐体。留罐过程中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为度,若病人感觉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3 d 治疗1 次,共治疗3 周。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6 评价指标

1.6.1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

1.6.2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8]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行走、站立、坐位、睡眠等10 个方面情况,每项评0~5 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6.3 疗效 参考相关文献[9]拟定。显效:腰背部无明显疼痛,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有效:腰背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背部疼痛无明显改善,活动功能受限。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单向有序分类变量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失访。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7 47治疗前7.36±0.52 7.42±0.48治疗后1.64±0.86①②4.25±1.22①

2.2 两组ODI 得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 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 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ODI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DI 得分比较单位: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DI 得分比较单位: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 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7 47治疗前40.75±3.26 41.68±3.64治疗后9.75±1.34①②16.28±2.45①

2.3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 岁以上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5%,并发椎体骨折发病者约1/3,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尤其绝经后女性尤甚[3,10]。现代医学多认为其病理特征常由于人体骨量降低,骨微结构改变,导致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在外力作用下,易引起骨折,椎体骨折是其常见骨折之一[11]。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易演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背痛、脊柱畸形,甚至压迫脊髓,导致瘫痪或死亡。因此,积极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对于该病急性期的治疗,常采用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康复锻炼、手术治疗等方式。长期卧床休息存在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风险;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存在胃肠道反应等弊端,中枢性镇痛药常有成瘾性,抗骨质疏松药治疗对肾脏、肝脏、血液等有一定副作用;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等不足[12⁃13]。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属“骨萎”“痹症”等范畴。《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景岳全书·痿证》论述:“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说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痛多因人体龄增体虚,脏腑功能衰退,肝肾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同时,脏腑虚弱,气血运行无力,气血运行不畅,故瘀滞产生,不通则痛。该病的病机多认为肾虚血瘀、本虚标实。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独特的优势,拔罐疗法是其中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本研究采用的平衡罐治疗属于拔罐疗法范畴,融合闪罐、揉罐、推罐、抖罐、坐罐的拔罐方式。闪罐通过反复吸拔使局部组织被动牵拉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水肿引起的肌肉紧张[14];揉罐主要借助温热刺激,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使经络畅通,同时揉罐过程,包含类似推拿的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局部肌肉紧张,具有缓解改善作用;推罐作用范围较广,主要疏通膀胱经、督脉经气为主,促进气血循行,以达“通则不痛”之效,有研究表明,推罐可通过机械刺激触发轴突反射,产生组织胺循经运动,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运,加强血液灌注[15];抖罐时加用牵、抖、提、拉等手法,激发经气,加强气血运行;坐罐时持续性的负压吸引,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同时可拉长肌肉,增加血流灌注,提高痛阈。有报道认为,脊柱是身体的支柱,其平衡有赖于其椎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相互协调,包括被动稳定系统、主动稳定系统和神经系统[16]。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致伤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使脊柱生物力学机构改变,对机体的支撑力和应力感应产生影响,受损信号将反馈至神经系统产生疼痛,躯干肌为维持平衡,紧张痉挛。但随着病程推进,长期疼痛致肌肉反射性抑制,且由于活动受损,运动减少,肌肉静力负荷不足,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17]。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与脊柱失衡相关[18⁃19]。总之,平衡罐通过整合闪罐、揉罐、推罐、抖罐、坐罐等方式,取穴以背部左、右、上、下交叉取穴为主,通过改善脊柱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协调肌肉顺应性,使挛缩组织松弛,以弦治弓,以弦调弓,恢复脊柱平衡[20]。现代研究表明,拔罐疗法可通过负压效应,扩张血管,促进血运和淋巴回流,改善循环,促进代谢;促进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修复;促进细胞核增殖信息表达,形成良性刺激,促进机体功能恢复[2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平衡罐辅助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可以降低VAS 评分和ODI 指数,同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说明平衡罐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明显缓解病人腰背疼痛,改善活动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膀胱经压缩性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