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情况与成效研究

2020-03-03 05:48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江苏省科技

李 隼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0 引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地方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近年来,江苏省通过鼓励各单位共同申请或承担重点研发计划,优化科技合作模式,帮助科研工作者提高效率、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跨区域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科学合作,提高科技产出成果。

1 江苏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本情况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有48个重点专项新设立1 300余个项目,项目总经费达500余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近270亿元。

从项目层面统计,江苏省辖区内54个单位共承担了38个重点专项中的93个项目,占全国所有项目总数的7%,项目总经费约30亿元,占全国所有项目总经费的6%;其中中央财政经费约19亿元,占全国中央财政总经费的7%;其中青年项目56项,总经费共16亿元,中央财政经费共10亿元。从课题层面统计,江苏省辖区内139个单位共承担了46个重点专项中的465个课题,占全国所有课题总数的7%,课题总经费约35亿元,占全国所有课题总经费的6.9%,其中中央财政经费约20亿元,占全国中央财政总经费的7.5%。

2 典型成果和成效

江苏省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江苏发展也得益于科技进步的持续支撑。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1 强化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江苏省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补齐企业创新短板,壮大由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成的创新集群,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1.1 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出台《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启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首批入库企业3 137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3万家,较“十二五”末增长29%。

2.1.2 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势凸显

支持140家培育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发挥创新龙头作用。其中1家进入世界500强,22家进入中国500强,38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1家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充满活力

建立健全以市、县科技主管部门为主的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20 000家,成为江苏省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2.1.4 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加快“百企引领、千企贯标、万企行动”,2018年新建58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稳定在90%左右。

2.1.5 政策激励效应持续扩大

首次开展研发费用普惠性财政奖励,受惠企业超过6 300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优惠等科技税收减免额超过350亿元。目前,江苏省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占比均超过85%,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

2.2 坚持前瞻引领、高端攀升,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

江苏省不断加强战略高技术前瞻部署,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聚焦江苏优势产业领域,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2.1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十三五”以来组织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超过7 000项,国拨经费超过80亿元,围绕未来网络、战略新材料等重点方向,组织3 0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技术跨越。

2.2.2 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呈现新进展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获国家正式立项批复,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四次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首,相关应用成果连续两年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2.2.3 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十三五”以来,育成并通过省级审定(鉴定)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49个,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技术与装备50多项,指导苏北35个县(市、区)编制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居全国前列。

2.2.4 科技惠民取得新成效

聚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和人口健康等重要民生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工程。加快20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向全国推广了28项规范化诊疗技术。“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共有97个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实现江苏省历史性突破。

2.3 注重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呈现协调联动的新格局。

2.3.1 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编制完成空间规划调整方案,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首次开展创新载体评估,加快推进“五城九区多园”创新一体化发展。

2.3.2 促进高新区争先进位

促进高新区争先进位,组织开展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实施高新区统计报告制度和主要指标定期通报制度,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一战略产业”的意见》,扩大高新区奖补范围,2017年国家高新区排名全部实现进位。

2.3.3 深化产学研紧密结合

成功举办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达成签约项目或合作意向近3 500项,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18亿元。成功举办江苏创新发展恳谈会、江苏发展大会紫金山科技创新论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专场推介等品牌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反响[1]。建设“校企联盟”超过12 000个,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达1 200亿元。

2.4 直面改革重点、问题焦点,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攻坚,形成了多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自2011年江苏被科技部、“一行三会”列入首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以来,江苏省坚持以科技与金融结合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形成了以风险补偿为特色、“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2.4.1 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

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深入开展项目经理、合同科研、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改革,面向全球选聘40多位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培育建设36家专业研究所,集聚3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成功转化2 000多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400多家科技型企业,逐步成为产业技术升级“加速器”和重大科技成果“策源地”。

2.4.2 大力推进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大力推进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按照“3.0版”的目标定位,重点建设“一平台、一中心、一体系”,以高水平供需对接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目前线上服务平台已开通运行,线下交易中心已发展合作伙伴200多家,累计汇聚各类信息数据超过200万条。以此为带动,全省技术交易额超过800亿元,增长15%左右。

2.4.3 积极落实“40条政策”

积极落实“40条政策”,组织实施“千人万企”“百院百校”政策服务行动,组建1 700多名科技政策辅导员和科技政策专员队伍,发放各类资料13.5万册,分级分类培训企事业单位24 000多家。

2.4.4 加强科技计划“放管服”改革

制定《省科技计划(资金)项目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下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权限,持续扩大高校管理自主权,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加快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重要转变。

2.5 聚焦激发动力、释放活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江苏省以实施“创业江苏”六大行动为统领,以众创空间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模式,依靠市场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推动创新创业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内容不断丰富、手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富民增收中的关键作用。

2.5.1 创业载体建设进一步强化

深入实施“创业江苏”行动计划,启动首批20家众创社区备案试点工作,全省各类众创空间达1 300余家,保持全国领先。新型研发机构达346家,累计孵化企业超过2 000家。

2.5.2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十三五”以来,重点资助100名杰青、120名优青、2 000名青年骨干开展基础研究。选派395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781人,其中创业类256人,占全国30%。

2.5.3 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进一步深化

出台“知识产权18条”,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成立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一中心一基金一网络”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打造了一批“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初步形成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等优势互补的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率先突破100万件。

2.5.4 科技金融结合进一步拓展

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大力推进“苏科投”,修订《江苏省天使投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 200亿元;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完善“苏科贷”工作机制,支持企业4 789家;扩大“苏科保”合作范围,加快建立了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2.6 突出载体支撑、基础夯实,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聚焦产业发展重大创新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标志性的创新平台。

2.6.1 深化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

在全国率先按新的体制机制组建省产业技术研院,深入推进“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累计布局建设44家专业研究所,其中引进海外团队与地方园区共建21家,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及领军企业共建23家。争办世界工业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会秘书处取得成功,面向全球共聘请93位项目经理,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800多名,与大全集团、法尔胜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14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目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成功转化3 100多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高科技企业580家,逐步成为产业技术升级“加速器”和重大科技成果“策源地”。

2.6.2 加快推进重大载体设施建设

江苏省政府成立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出台《江苏省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积极支持南京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正式揭牌,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实现了江苏省零的突破。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发布国内首个“超算云”,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累计建有4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2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获批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启动运作,逐步形成了重大装置、前沿创新、高端资源、战略咨询“多位一体”的创新平台体系。

3 问题和建议

3.1 江苏科技创新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江苏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计划,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相比,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动性不强,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不够多,科技人员从事前沿性、变革性科研的较少,缺少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也缺乏集成创新和交叉融合的再创新能力。

3.1.2 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江苏省内高校院所科技创新优势领域与江苏产业的契合度不高。江苏省高校共入选4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但其中40%与江苏省优势产业领域关联不强,反应在实际中表现为许多高校院所成果、专利等产出不少,但转化应用不多。

3.1.3 主导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不强

在传统产业方面,一些基础性工业技术不过关,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机械大量依赖进口。在新兴产业方面,工业机器人、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都被国外企业垄断。在未来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江苏省虽有少量突破,但布局仍然不够充分。

3.1.4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不足

江苏科技人才规模大,科研人员多,但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顶尖人才不足,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工程、重点学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缺乏领军人才;人才活力不强,冒尖的年轻优秀人才比较少,对高层次海外人才和团队的吸引力还不强。

3.1.5 科技投入力度强度相对不够

财政投入虽然保持增长,但还是不适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现实需求。与部分兄弟省市相比,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不高,尤其是市县层面,差距较大。

3.2 对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建议

3.2.1 国家政策制度方面

在国家政策制度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2017年6月,江苏省政府向国务院行文申请创建南京白马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议科技部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南京白马园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3.2.2 组织管理机制方面

在组织管理机制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分类指导。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创新需求还存在较大不同[2]。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全面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

3.2.3 项目实施方面

在项目实施方面,建议进一步优化重大科研设施布局。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具备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良好基础。为保障各项科研项目顺利、高效地开展,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优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实验室,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增强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3.2.4 成果转化方面

在成果转化方面,建议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改革。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改革对于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据了解,国家正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前期也已选择部分地区开展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允许单位与职务发明人共同拥有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建议今后对探索突破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进行系统部署,允许单位与成果完成人或团队,通过约定方式分享共同拥有职务科技成果产权的权利,适时将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开,将职务科技成果的“国家所有”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以产权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江苏省科技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