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弱势群体阅读推广研究

2020-03-03 08:43靳国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空间

靳国艳

(绥化学院图书馆,黑龙江绥化152061)

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提升与转型[1]。21 世纪以来,“全民阅读”一词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开来。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书香社会”建设目标,将阅读提到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第六次提及全民阅读。由此可见全民阅读之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将阅读渗透到“全民”就意味着不仅仅包含能够正常使用图书馆获得知识、文化、信息的大众,同时也包含在图书馆信息获取、占有、使用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残障读者、视障读者、听障读者、儿童读者、老年读者、农民工读者等弱势群体。

随着对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视,学术界对“全民阅读”的研究也日益升温。当前学者研究智慧图书馆和阅读推广的文章非常丰富,而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研究弱势群体阅读推广的文章却很少。厘清弱势群体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找到智能技术与读者需求增长的契合点,考虑到弱势群体复杂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容、广泛宣传,使弱势群体了解图书馆已有技术设备从而能够重新回到图书馆里阅读。基于此,本文以智慧图书馆为依托,以国内外现有的智慧体验空间案例为样本,对未来图书馆可能为弱势群体提供的阅读推广内容进行分析、介绍,以期为各类型图书馆提供借鉴、参考,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图书馆弱势群体的定义及与阅读推广关系

(一)图书馆界对弱势群体的定义

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对弱势群体的界定和划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弱势群体”的概念于2000 年以后从西方引进我国。国际图联的“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部”,提倡图书馆对在享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所有人群,包括肢体残疾者、听障人士、卧床不能外出者、行动不变的老年人、监狱服刑的犯人、无家可归者、患诵读困难者等提供无差别的服务[3]。美国图书馆学会的“文化素养和上门服务办公室”倡导图书馆为那些未能充分享有图书馆服务的群体提供服务,这些群体包括地理上处于隔离的人群以及由于信仰、种族、年龄、性别、语言和社会阶层而受到歧视的人群等[4]。而弱势群体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在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随着图书馆学者们研究的深入,其内容和角度日趋全面,如李冬梅认为“弱势群体即是资讯服务利用上的弱势群体,即那些被排斥于图书馆用户之外的人群”[5]。笔者认为图书馆界认定的弱势群体即为由于内外部环境和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利用和享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所有人群。因此对图书馆界认定的弱势群体之阅读推广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智慧图书馆时代智能技术和设备的宣传和推广方面,减少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障碍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跨越障碍、解决问题。

(二)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弱势群体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像一股潮流在学术界勃然兴起。范并思教授就曾指出,阅读推广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是过去二十多年来图书馆事业的最大变化之一,他认为,阅读推广从具体的阅读推广活动来说它应该是有确定人群和主题,但总体而言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其普遍均等全面性尤其体现在对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强调和重视,因为这些人群往往是被边缘化的,常常处于被主流社会忽略的角落[6]。然而弱势群体由于自身或者环境等各种隐性或显性因素的制约,在图书馆使用过程中或者阅读推广过程中推广馆员可能无法直观判断,这就造成阅读推广的举步维艰但又责任重大。对此国际图联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委员会(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Section)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特别强调,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要为重点人群提供特殊服务。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逐渐由实体图书馆阅读转向数字图书馆阅读,如张炜、李春明[7]认为视障读者使用实体图书馆的舒适度远不及使用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服务的拓展和延伸,为了视障读者能平等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使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传统向数字迈进。在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方面,桂定君[8]在上海市徐汇区的盲人阅览室了解到视障读者不愿意整天待在家里,不想与社会脱节渴望融入社会,希望图书馆可以创造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为盲人读者提供交流的场所。90%的视障读者渴望被认同,希望与普通人群一样平等享用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上述调查反映出视障读者比健全人对公共空间资源的需求更迫切、更强烈。可见,图书馆服务要真正最大惠及弱势群体,不能仅靠实现信息服务的无障碍,还应向他们宣传与推广智慧图书馆时代带来的巨大改变,让他们克服自己是“特殊人群”的胆怯,从而敢于接近图书馆、迈进图书馆、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

二、智慧图书馆使用案例

随着“智慧+”应用在国内外的不断推广与广泛传播,智慧图书馆随之发展并逐步兴起,在国内外一些先进和发达地区,智慧应用设施、智慧体验空间屡见不鲜。以下分别对国内外一些智慧图书馆应用案例进行介绍,以期让更多弱势群体读者了解智慧图书馆,进而有效利用智慧图书馆。

(一)国内智慧图书馆使用案例

1.潮州市图书馆

2018年6月1日潮州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该馆新采购30万册图书,购置100万藏量书架、配置了1 500个阅览座位及提供多种数字资源库、数字读物,同时配备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学术报告厅、读者自修厅、24小时自助图书馆、社会科学借阅厅、自然科学借阅厅、少儿阅读厅等设施。新图书馆采用全自动RFID技术管理,实现自主办证,支持二代身份证,二维码、条形码、刷脸自助借阅。配备数字图书瀑布屏、智能书架、智能查询系统等。新馆还配备了250 台云终端阅读机,所有终端纳入中央云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统一管理,获取所有终端数据,导入大数据分析系统,在大厅智能墙展示显示,生成各种决策数据和应用,真正把新馆打造成全面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其中最受欢迎的智慧化应用当属少儿厅的智慧空间,少儿厅配备多个数字智慧空间,内含海洋体验馆、跑酷学英语、数字星球投影、3D私人影院体验馆、视听体验区、国学六艺VR展台、MR恐龙体验区、VR 高空骑行等高新展区,让少年儿童体验到最新科技体验。

2.滨州市图书馆

滨州市新图书馆在2015年投入使用,该馆先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如AI全能机器人、双屏自主借阅机、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图书检索一体机、云屏数字阅读机、电子书借阅机、朗诵亭等相继投入使用。同时,滨州市图书馆遵循“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统一服务、通借通还、统一管理”的总分馆建设原则,还建设了市西和高新区两处分馆,与沾化区、邹平市、博兴县、无棣县、惠民县、阳信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2018 年8 月,滨州市图书馆大数据展示平台上线。该平台运用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客流系统,挖掘后台数据,推送天气实况、借还书量、到馆人次、借阅排行榜等信息到大数据展示平台,形成读者数据分析图表,追踪读者兴趣爱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

3.邓州市“穰邓书房”

2018年10月,邓州市首个“智慧书房”——穰邓书房开始试运行,该书房采用原木风、落地窗、大书架的布局。书房窗明几净、环境优雅,配备了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并配有专业馆员指导市民操作。书房设有20个阅览座位,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来书房享受轻松、愉悦、自由并且有温度、有情怀的阅读空间。市民对书房的评价极高:“这里环境设施好,图书馆各方面的硬件配套也相当不错。”“智慧书房”的建成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满足由于地理位置受限而无法享受阅读快乐的读者,真正让爱读书之人能够在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一缕书香气息,为市民阅读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4.莲都区图书馆

2018 年4 月23 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莲都市图书馆正式启用。这座现代化的智慧图书馆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处州公园东南角,闹市取静,建筑面积4 600平方米,分为地上和地下各一层。莲都区图书馆现有藏书15 万册,阅览座席606 个。该馆提供图书借阅、报刊阅览、视障文献借阅、大型触摸屏阅读查询展示、图书自助借还、培训辅导、公益讲座展览、免费WIFI、智慧共享等20 多个服务项目。其中的智慧共享实现了虚拟创建,智慧管理。支持授权无线范围内,自行创建带秘钥的虚拟共享空间,且所有无线范围内的读者都可在系统中发现并加入该空间,在共享空间内,笔记本与无线同屏互动视窗(投影)之间、笔记本之间自由切换、移动终端与无线同屏互动视窗(投影)之间实现多投屏源与接收源的无线同屏矩阵切换,当读者在共享空间系统中点击投屏键之后,空间投影自动启动,显示投屏信息,且支持笔记本、移动终端上传后多画面对比,支持针对某一画面的放大缩小,能够记录研讨的题目、使用人员、使用时间等相关信息,并汇总形成空间使用日志记录,研讨过程与资料上传与下载,无线同屏互动视窗上的批注画面,会自动生成带讨论主题、讨论人员、时间、图书馆LOGO等相关信息的会议纪要,连同上传的讨论资料供参与讨论的人员下载回溯。

(二)国外智慧图书馆使用案例

1.新加坡Vivo City怡丰城港湾图书馆

2019年1月12日Vivo City怡丰城港湾图书馆正式开幕,该馆位于大型购物商场Vivo City三楼,占地3 000平方米,以滨海为主题,藏有48万册电子书及语音书,7 400种电子报纸杂志和20万册纸质书可供借阅。港湾图书馆的智慧之一是全透明自动还书处。这一还书设备从外到内全透明还书流程,读者只需将书籍插入收书口,便会看到书籍由传送带运送到还书工作室并按照一定的类别自动落入相应书车内,工作人员便会对其进行相应的重新入库操作流程,整个还书→分类→重新入库过程尽收眼帘,不但使读者看到了图书馆员幕后工作的辛苦也满足了小朋友的好奇心。

港湾图书馆的智慧之二在数码区分别设置有Programme和自学舱。Programme是一个独立空间放映室,用户可以在里面看电影、上课、听音乐等享受安静又惬意的独处时间。港湾图书馆共有6个举办各种课程的自学舱,不但可以变身为开放空间而且可以通过悬空玻璃进行隔断形成独立空间。在每一个自学舱内都设有一个小型的多媒体互动式触屏,读者可以下载TED Talk 演讲视频或免费使用Lynda Library 平台,进修商业、编码、创意设计及科技等方面的课程。在自学舱内也会定期举办与数码科技相关的展览和工作坊,除了给青年人的Tech Setter,乐龄人士也可以参与到Tech Share活动。

2.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颂歌图书馆

令全球文化界瞩目的芬兰中央图书馆即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于2018 年12 月5 日芬兰独立日前一天隆重开馆。颂歌图书馆建筑理念秉持尽可能地为社会各个阶层人民提供服务的宗旨,突破一般图书馆侧重于适合大多数人而不是所有人的设计理念,让所有读者平等、舒适和轻松的使用图书馆空间资源。图书馆三楼被命名为“图书天堂”,室内正对面是一面大玻璃墙,室外景观尽收眼底;设有“绿洲”阅读区和儿童阅览区,有10 万册图书可供借阅。二楼是创造性活动区,有放映室、音乐室、媒体室、游戏角、研讨室和配备3D 打印机、缝纫机等设备的创客空间。一楼用于读者互动,设有咖啡厅、餐厅、电影院、问询处,以及由欧盟策展的空间。

颂歌图书馆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立方体”房间。房间里安装了智能墙壁,通过3D 虚拟现实技术,读者可以使用巨大的触摸屏将房间变成几乎任何的东西。艺术家已经在筹划将“立方体”用于数字侵入式艺术展,医学院的学生则可以在那里学习外科手术,将“立方体”变成虚拟手术室。第二,全自动分拣系统。读者归还的图书经过扫码后,电脑系统会将之放到相应的全自动电动车内,电动车装满后会自动进出电梯,避开人群和障碍物前往地下室将图书搬运回藏书间,那里的智能机械手会将这些归还的图书分类上架。据介绍,自动化系统每小时能回收500本书,大大节省了人力。

三、智慧图书馆弱势群体阅读推广新内容

(一)用户画像构建智慧阅读的推荐系统

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设备的发展与更新,图书馆可以在保护读者隐私的前提下对海量的读者个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并结合读者与资源数据,从而为读者提供精确的阅读推广服务。对处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老年读者、少儿读者、聋哑读者、下岗工人及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他们缺乏检索技能,可能耗费大量时间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资源。这类读者往往明确自己想要查找的主题范围和自身信息需求,可能会通过百度、搜狗、Google、Bing等浏览器使用关键词初步检索自己的信息需求,但对一个概念模糊或者难以用某一个关键词定义或者弱势群体自身无法进行检索时,获取准确知识信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智慧图书馆以用户画像构建智慧阅读推荐系统这一阅读推广模式,通过对大数据进行采集、挖掘、传输、分析、处理和应用,从而形成对读者需求习惯的分析和个体决策趋势的预判,采用智慧型推荐系统模块来提升服务等级,为读者量身制定阅读书目和推广服务内容:(1)对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来说,在收集读者现有一般信息的基础上,对于社交网络信息的收集可能比较困难,但是系统可以达到识别读者年龄和个体画像的水平,读者在推广馆员的辅助下,构建出一套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体系,为信息量稍逊的老年读者与少儿读者提供更多阅读思路,从而扩大适合个体的阅读领域;(2)对聋哑读者来说,聋哑读者不好表达自己的阅读需求,阅读推广馆员又难以与聋哑读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这样一来,对聋哑读者的阅读推广就显得十分困难,但图书馆智慧系统在保护聋哑读者隐私的前提下可以广泛获取他们的社交网络信息,加之大数据对聋哑读者进行个体画像和兴趣分析结合现有的一般信息,就可以为聋哑读者打造出一个智慧型的推荐系统;(3)对下岗工人及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大多具备一般的信息检索能力,结合他们的基本信息、个人画像、检索习惯等,智慧阅读推荐系统不但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体系还可能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等相关信息。这种智慧推荐系统将彻底改变大众化阅读推广现状,充分满足读者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阅读需求[9]。

(二)空间改造满足智慧使用的读者需求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对知识、信息、文献的推广上,笔者认为还包括对图书馆员、图书馆空间、图书馆设备甚至是对图书馆本身的推广上。(1)对于那些长期被心理疾病(精神抑郁、性情孤僻、郁郁寡欢)困扰的读者来说,图书馆空间的舒适性和独立性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类人群往往喜欢安静和独处。因此,在智慧图书馆背景下,从Vivo City 怡丰城港湾图书馆的Programme可以看出,目前图书馆都开始注重打造私人空间,这对那些渴望独处的、在心理或精神方面有疾病的读者来说非常向往;莲都区图书馆的虚拟共享空间,可以让不喜欢聚众召开群体会议的心理或精神疾病读者利用虚拟共享空间召开会议,既方便又不会尴尬。会后的讨论资料还可以供参与讨论的人员下载回溯。(2)对于孕妇读者和儿童读者来说,胎教、学前教育、好奇心、启蒙等等需求,在智慧图书馆时代都可以得到满足。比如潮州市图书馆少儿厅的智慧空间,配备多个数字智慧空间(海洋体验馆、跑酷学英语、数字星球投影、3D 私人影院体验馆、视听体验区、国学六艺VR 展台、MR 恐龙体验区、VR 高空骑行等高新展区),让孕妇读者和儿童读者都能体验到最新的科学技术;比如滨州市图书馆的AI 全能机器人、盐田区图书馆的机器人“贝贝”采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与读者进行语音自助对话,是儿童读者的好朋友。此外,港湾图书馆的全透明自动还书处、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立方体”房间都能够满足儿童读者的好奇心,港湾图书馆自学舱还会举办适合老年读者的各种活动(比如保健、养生、急救等)。

(三)可穿戴技术成为智慧应用的必备神器

可穿戴技术是新的智能技术,它赋予配件或服装计算能力和传感能力[10],是“将电子产品和计算机集成到衣服和配饰中”[11]。当前在军事、医疗、旅游、航空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与图书馆服务的需要,可穿戴技术逐渐在国内外图书馆中也得到应用:(1)对于患有身、心残疾的读者,克莱尔蒙特大学图书馆与医院合作,利用可穿戴设备了解残疾读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医院;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医学院图书馆也将可穿戴设备介绍给读者使用,对使用可穿戴设备的读者进行健康跟踪研究,馆员随时了解读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提醒[12]。(2)对儿童读者、老年读者、孕妇读者、肢体残疾读者、聋哑读者、视障读者等不能独立使用图书馆的群体,耶鲁大学学生正在研究开发可穿戴技术图书馆应用程序和图书馆的应用途径,帮助弱势群体便捷的使用图书馆[13];盐田区图书馆已经引进腕带内置感应器的智能手环为不能独立使用图书馆的读者提供引导服务,帮助他们进行阅读、签到及借阅操作。可见可穿戴设备对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至关重要,可以对弱势群体进行安全监控、即时报警、需求呼应,帮助残疾读者方便有效的利用图书馆,充当残疾人的“手”“脚”“眼”“耳”。

(四)视障阅读器点亮智慧服务的心灵之灯

盲人读者是社会上最困难的阅读群体,对他们来说充分使用图书馆是非常艰难的,做好视障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然而做好图书馆智慧服务内容的宣传便于其他图书馆引进、效仿,便于更多的视障读者知晓、受益,也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视障读者来说,首先需要保证视障人士学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Lahav 博士就开发了一款名为BlindAid 的软件,通过控制杆(joystick)与使用者进行交互,用触觉去探索未知环境[14]。其原理是将物理空间的三维信息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处理创造出一个基于真实空间的虚拟环境,使用者移动屏幕上的鼠标,就能在虚拟3D 世界里进行“走动”,当遇上障碍物、转角等时,控制杆会产生一个张力变化向使用者反馈[15]。其次就是保障读者使用先进的阅读设备,上海浦东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引进了点显器、盲文打字机、阅读器、助视器、听书机等多种盲人专用现代化设备[16],帮助视障读者比较充分地使用图书馆,创新知识、提升价值,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实现知识创新与增值的智慧服务。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纷纷将智能技术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来,既顺应了国内外“智慧+”的发展潮流,也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实现了更懂读者需求的图书馆发展方向与模式。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为弱势群体阅读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践行图书馆普遍均等的服务理念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有重要意义。作为信息技术重镇的图书馆,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满足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智能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来,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QQ空间那点事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