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有敏感心

2020-03-03 23:02
井冈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蝈蝈梧桐树写作技巧

有学生说:“其实,我很想写好作文,可是每当拿起笔时,就感觉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为好。勉强写下来,也只能是干巴巴的流水账。”显然,这是平时不关心生活,没积累素材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你必须要有一颗敏感之心。

敏感是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捷的一种感知能力。敏感并不是坏事,它不等于“多愁善感”和“自寻烦恼”,而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对于写作者来说,尤其需要敏感之心。因为只有对外界事物、对生活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慧眼识珠,激发自己的情感、把握每一次感动,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美文。

那怎样才能拥有一颗敏感之心呢?

一、留心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观察不全、不细,是一些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常犯的毛病。那是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东张西望?是不是周边有点动静就飞奔过去一看究竟?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是这样,恐怕观察不成,精神分散的毛病倒是先落下了。所以,我们要掌握观察方法,全面地张开感觉之网,捕捞生活海洋的珍珠,文章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1.对静止的事物,构成它的各个部分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方面的情况要看细。

因为每一个具体事物,总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部分,那么观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写起来也就没有办法写完整,写精彩。请看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中的精彩片断: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多么生动精致的文字啊!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描绘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细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正做到了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这显然是作者拥有一颗敏感之心,放开五官,细致观察的成果。

2.对变化的事物,整个过程要看全,每个发展阶段要看细。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一生过着贫困生活,但却乐观、开朗、富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他以毕生的精力观察了解昆虫世界的生活,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蟋蟀等家族的生活习性一一记载下来,最后汇成不朽名著《昆虫记》。他用这样的文字来写蝈蝈的: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选自《绿色蝈蝈》)

一阵“吱吱”声,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原来是蝈蝈追捕蝉的战斗场面(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随后,作者在介绍蝈蝈捕蝉时,拿鹰追捕云雀来作比较,这是因为两者相似的是捕猎的关系,不同的是鹰以强欺弱,而蝈蝈不甘示弱,敢于向比自己强壮的敌人挑战,从而突出了蝈蝈追捕蝉时动作敏捷迅速、勇敢顽强的品质。作者之所以写得这样传神,与他敏锐的观察力分不开的,所以他笔下的大千世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儿童世界的情趣,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这正是《昆虫记》里的文章最动人的地方,也是它广受欢迎的最大秘密。

二、善于发现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主题

一些学生只能写一堆内容空洞、枯燥无味、干巴巴的肤浅文字,并不是他们生活本身就枯燥无味,也不是他们缺少观察,而是缺少体察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敏感之心,不善于发现、不善于思索,以至于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如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生活则是写作的生命。文章不仅仅是像镜子一样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更重要的是进入大脑的事物,在作者心灵的海面上激起的浪花。我们要写好作文,不但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更要深入地感悟生活。要善于从平凡的人和普通的事中去发现真善美与假恶丑,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普通事物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文章就有了灵魂,就会血肉丰满,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1828年2月29日,法国的《法院新闻》登载了一件情杀死刑案件,当时许多人仅仅把它作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谈资。而作家司汤达看到这起新闻,立即敏锐地感悟出其社会意义,他把保皇党反人民的阴谋事件当做故事核心,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来展示查理十世统治下法国社会的深刻矛盾,描绘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写成了《红与黑》这部世界名著。

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小人物、小生灵、小物品、小风景。这些“小字辈”初看上去都不怎么起眼,与许多大人物、大故事、大风景相比,显得非常寒酸、可怜。但是,这些小东西身上,往往隐含着生命、生活、社会最本质、最有价值,也是最珍贵的东西。比如,一只蚂蚁在地上匆匆地跑着,粗心的人会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拥有敏感之心的人就会蹲下来仔细观察。这小小蚂蚁并非盲目地跑,它一般不走重复的路线,边走边停——从中你可以引出“做事不要盲目”的主题;它一旦发现食物,绝对不会独自享受,会拼命搬运回巢穴——从中你可以引出“善于与他人分享”的主题;它搬不动的时候,就会记住食物的位置,赶忙回巢穴叫同伴来——从中你可以引出“集体力量大”的主题;众多蚂蚁来了,大家劲往一处使,终于将食物搬回巢穴——从中你可以引出“团结才有力量”的主题。瞧,如果你拥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慧眼,你就会比别人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植物、小动物、小物件、小摆设……能在文章中笔到意随,游刃有余,必将写出一篇非常成功的作文。

三、善于积累生动的语言

有一些同学,平时与人聊天滔滔不绝,一到写作文的时候,要么在写作中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痛苦万状;要么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句子不通或句子干瘪贫乏,就是语无伦次、辞不达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对语言不敏感、反应迟钝,肚子里缺少语言这个“米”,自然做不出香喷喷的米饭来。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讲,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可见,缺少语言魅力的文章会令人生厌的。

可以说,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他对语言总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一个富于表现力的词语,一个生动的比喻,一段精彩的描写,一句至理名言,一首优美的小诗甚至一个名人的事迹,他都会适时适地地把它记录在心,不断丰富着自己语言知识的宝库。正因为他们有丰厚的语言材料作后盾,所以他们才能在写作中随手拈来,驱遣自如,左右逢源,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当代作家梁衡谈到自己的写作时,曾深有体会强调积累语言的重要性,他举例说,比如写小鸟的动作,“小时候作文只需一个‘飞’ 字就全面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 字搪塞”。所以,储存的语言材料多了,语感就会相应提高,作文水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请看下面一个同学的作文片段:

新来的班主任颇有创意,这不,学期一开始,就搞起了班委竞选,自己搭班子,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班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便烧得大家焦头烂额——国庆节各组都要出节目,以检验他们的实力。

身为一组之长,自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赶紧挖掘本组的艺术人才,找来找去,才发现本组组员个个头脑发达,却是些“被艺术遗忘的角落”,不得已,这才想到了“班外兵团”……

文段写的是班级发生的普通故事,材料并不新颖,结构也很一般,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关键就在于作者的语言生动,里面使用了名言、俗话和流行语,这与他平时的语言积累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语言积累的敏感素养,从生活中、从书本上、从影视作品里,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使别人的妙语入于己之心、出于己之口。

四、善于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

有不少同学的作文,只会记流水帐似的,如一马平川,一览无遗,毫无技巧可言。“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写作技巧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可见,写作技巧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适当地运用技巧可以让我们把文章写得新颖别致、波澜生姿、活泼灵动,给人独具匠心的美感。敏感的人势必是有心人,善于学习借鉴并迁移运用他人优秀的写作技巧。

鲁迅一贯具有反封建专制和礼教毒害的精神,当读到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之后,敏感地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学形式,就大胆进行借鉴,题目、内容、人物、结构、道具(狗)等许多地方相同或相近,其主题却是意在暴露中国特有的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从而产生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有的同学也喜欢读书,不过读了之后只记得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有的也记得一些人物性格,却对其中的写作技巧视而不见、读而不思、读而不用,因而写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所以,自己要有学习写作技巧的敏感之心,凡是语文课上学过的,或者自己在阅读中遇见的,都要拿来尝试运用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了修辞,便会用比喻来使形象生动,用拟人来增添情趣,用夸张来凸显特征;学了句式,便会用整句来增强气势、加强节奏,用散句来使句子灵活多变、潇洒飘逸;学了表现手法,可以用倒叙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用突转的笔法意出尘外增添波澜;还可以用象征来寄意,用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给人惊喜,用卒章显志给人以信服……

请看下面一同学的习作:

梧桐树搬家

这几年,我家的生活好起来了,爸爸整天笑嘻嘻的,在屋前屋后种了许多花。可我仍然觉得缺少点什么。哦,对了,还应该种上棵梧桐树——我最喜欢的树。

三月初,同桌给了我一棵梧桐苗。拿回家后,我想,把它种哪儿呢?

“种在房东边的小沟旁吧! 那儿水分多,不用浇水。”哥哥提醒我说。

嗯,这个主意好! 我就把梧桐树种在了房子东边的小河边。没过多久,隔壁当小学教师的王叔叔对我说:“最近教育局和乡里发下来几万元教育资金,学校自己也积了些 钱,准备扩建小学的教学楼,就扩建到你家房东边 的小沟旁。”我一听,心里甜滋滋的。猛地,我想起了那棵刚种下的梧桐树,连忙奔向东边的小沟。哦! 梧桐树枝头已经添了几片绿绿的新叶。但没有办法,只得让它“转移”到房西边去了。

没想到半个月以后,一辆标着“高速公路专用车”字样的汽车开到我们村,走下来一群工程人员。听他们议论说,这地方要筑高速公路了,我家也得迁移。啊,我心里非常高兴。对了,梧桐树怎么办?得跟爸爸商量商量,这次要让它安一个可靠的家。

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父母亲的对话:

“呵,现在筑高速公路,我们家的房子要拆了。我想马上造楼房,你看怎么样?”这是爸爸的声音。“好,我们马上就筹办吧!”妈妈的声音更干脆。

这时,我跨进了门。爸爸看见我,没等我开口,就说:“再造一个小院,让石良的梧桐也安个家,好吗?”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小院里的梧桐已添了许多新叶,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选自《新专题教程》,有改动)

本习作所写的内容也很平凡,但小作者能从平凡中敏锐地发现积极的主题,同时将平时学到的写作技巧熟练地运用起来,全文写得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有起有伏,生动地描写了三搬梧桐树的经过。梧桐树从东边小沟搬到房子西边,再计划移栽到小院里,这一变化正是家乡教育事业、交通建设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变化。虽然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教学楼的兴建,高速公路的建造,但是这一可喜的景象却通过间接描写表现出来了。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在《闲话读书》一文中说:“一条水牛从梨树下过,碰落了一些梨花。一个农人,也许对此事浑然不觉,空空走过,但废名先生却觉得‘落花水牛’ 的图景很美,于是有了一番享受。”可见,敏感之心在作文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呀。希望大家拥有一颗敏感之心,去发现生活中方方面面:美的、有趣的、奇妙的、值得思考的、值得反驳的……

猜你喜欢
蝈蝈梧桐树写作技巧
你听,蝈蝈在唱歌
雨中的梧桐树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加强指导,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梧桐树下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那棵梧桐树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