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2020-03-03 06:06邓伟伦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思想

邓伟伦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德育已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思考,人们对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德育是一个关系到如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业”。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在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和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推进学生的德育建设,我们还应以学科教学为阵地,适当渗透德育,让学生多经历、多感悟、多思考。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以往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这不仅包括知识文化方面的教育,更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育方法的完善及创新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小学教育创新的目的。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必须积极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措施,有效开展德育,还要将德育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引导和影响,促进小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如果将其和德育有机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以数学课堂为教学阵地,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德育内容,促进小学生品德及智力的双重发展,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数学融入德育的必要性

根据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在教育方法改革以及教育理念创新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的特殊性。小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而且在日常学习及成长中,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师若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会降低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需求。德育与课程融合,可以及时改变这种限制。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不能仅限于数量有限的德育课程教学,更要将德育渗透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德育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的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小学生实施全面的德育,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德育思想,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融入现状

(一)思想认知不足

在小学课程教育中,德育不单是德育教师的职能,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引导职能,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德育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讲卫生、懂礼貌等思想均属于德育的范围。很多教师目前仍未觉得德育是必不可少的,错误地认为德育是品德课程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在学科教学中肩负起重要的德育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使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流于形式。

(二)实践教学不足

对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状况进行分析,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德育思想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受到数学教育形式以及课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将德育思想与课程融合,影响了学生对德育思想的全方位认识。而且,一些教师虽然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了德育思想,但只是将德育内容限制于口头说教,导致德育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创新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思想融入的重要性,通过教育的改革以及实践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德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将德育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熟练掌握课程知识,并且紧密地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引导,以学生的年龄、性格为基础,做好相应的德育工作。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有关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课程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中国耕地面积以及中国人口,并分析这些数据占世界总数的比例。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小组活动等得到最终答案。在问题探究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但是受到人口因素的限制,在各项资源分配中出现了资源较少的现象。通过这种教育活动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一定要创设多样化、平等性的探究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课程的实际内容,并增强学生的人生感悟,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为小学阶段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不断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与趣味性活动结合,融入德育

小学生年龄小,非常活泼,思想也更加单纯可爱,在教学引导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基础,根据课程主要内容,适当融入德育思想。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德育思想。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核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增强数学意识以及德育素养,满足当前教育改革及创新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创设中,应该与学生不断交流,摸清楚他们的兴趣及爱好,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开展引导。如果学生比较胆小、害羞,不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则需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升学生参加到课堂的积极性,并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通过帮扶课程以及知识总结模块的设定,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应该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育模块中,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构建不同的组织形式,强化学生的集体思想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引导中,也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进行融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学生构建差异性数学教育环境以及德育思想探究环境,教师可以按照学生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活动,并结合学生的爱好,开展趣味性数学教学活动,将德育内容有效融入其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深挖教材,丰富德育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资源,但是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方面的教育,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要多收集与教材有关的材料,为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更多的德育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学习“克、千克”方面的数学知识点时,为学生创建相应的生活场景:“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给身体补充水分,也要用水漱口,保证清洁卫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每天能够节约10克水,那么我们全班所有人加起来,每天能节约多少水呢?”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引导思维,让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进而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这对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学生道德建设长期而艰巨。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用德育思考武装头脑,由细节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落实德育工作,同时在小学数学中融入德育,积极探究、总结,积累经验,让行动更具有实效性。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思想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