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武术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2020-03-03 08:43李龙飞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武术受众理念

李龙飞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2020年初遭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均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对此,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采用各种办法来防控。实践表明,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出现之前,大众自身强健的体质成了“对抗”疾病的核心要素之一,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人”获得强健体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2]。早期为做好防控人们都宅在家里不能外出锻炼,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大力倡导人们运用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适度的居家锻炼,以便在增强自身体质及免疫力的同时树立必胜的信心。因此,有必要对武术在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良好作用进行探讨,向国际社会展示其特殊的健身防治功效,思考武术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武术的国际传播,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最终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一、武术传播新机遇

由于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和理念,人们适度地练习武术(太极拳)对“防”“抗”“治”有着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如武汉方舱医院医生在病房带领病患练习太极拳以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等。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给武术的发展及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吸引力:独特的健身、防治疾病功效

现有的武术定义明确表明武术是一种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是说武术自被我国人民创造之日起,就是一项既注重外在的动作表现,又强调内在的诸如气息、劲力等方面的变化,始终要求内外协调,“动”“意”相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在武术的基础练习中就强调四击、八法、十二型,特别是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尤其展现了武术练习过程中需要的内外相统、动意相合的特殊要求,可以说在现有的健身类运动项目中几乎没有哪一种像武术那样严格地强调“眼随手走”“眼到、手到、步到”,通过外在的手、眼、身法、步展现内在的精、神、气力、功。另外武术练习时注重的“内外三合”同样展示了武术内外统一的特殊要求,如外三合要求,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具体来说,就是既强调外在的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必须协调一致,内在的要以“心”传意、以意领气、以气助力,且还要求在外部肢体动作相合的同时也必须和内在的心、意、气、力相合,最终实现内外相合,“动”“意”相随的健身和技击要求[4]。武术这种特殊的演练方式不仅强化了练习者外在可显的肌肉力量、骨骼硬度、血管韧度等,而且提高了内在的气力、精神张力等,从外到内地对练习者的“身心”进行了全面塑造。正是因为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独具特色的强身健体功效,所以被相关部门和个人积极地推荐给广大民众,使民众通过锻炼获得“防”“抗”疾病的“资本”。同时也凭借着自身特殊的防治疾病功效较为成功地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到练习中来。因此认为,武术独特的健身及抗防疾病功效为自身传播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二)内驱力:展现中国特色健康防护理念

每一次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不断地刺激着人们锻炼身体抵抗疾病的神经,促使着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也迫使社会大众重新考虑自己的强身健体防护理念,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以及采用哪种项目进行锻炼较为合适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和思考。独具我国民族体育特色和健康理念的武术(太极拳)进入社会大众视野,它以顺天法地、追求生命健康长久的健康防护理念获得了大众的青睐,科学的研究也证明武术(太极拳)对人体防治众多疾病有着现实的作用[5]。正是因为武术具有这种独特的健康防护理念及功能,才能在此次疫情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众把它作为锻炼身体项目的重要选择之一。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不曾中断、持续发展至今的国家,其独具特色的为“人”的健康防护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武术所具有的健康理念和功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及与大自然的共处中创造出来的,在我国的健康理念中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健康防护理念的杰出代表。武术自被创造之日起就始终为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贡献自己独有的力量,如在原始社会就有陶唐氏利用具有武术雏形的“消肿舞”“活动肢体,以防治疾病的做法”,并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吸收了儒、道、佛等家思想精髓,形成了别具自身特色的健康防护理念——以强健的体魄防抗疾病,即治未病及配合治已病;要求锻炼的动作方法和时间要符合人体结构、区域特征及天时运行规律等,即要使人体小宇宙的运动符合天地大宇宙的运动规律,注重锻炼动作幅度及量度不易过大和过度,防止过犹不及,即不要打破阴阳平衡等[6]。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再次向世人展示了武术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优越健康防护理念,同时也为武术的后续发展传播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推动力:国家层面的再次肯定和大力推广

哲学矛盾论的观点告诉我们,虽然在事物的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内因,但在很多条件下外因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它能有效地加快或严重地阻碍事物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认识到外因的作用和性质对于促进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打破事物原有状态,开始新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外因的这种作用,事物很可能就会在很长时间内停滞不前[7],如我国武术的发展曾因“十年文革”而停滞,也因改革开放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具有官方性质的央视、人民日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体育总局等组织,还是著名专家名人均多次肯定武术(太极拳)对防治疾病的功效:太极拳能够明显地增强体质、加快身体康复,对患者非常有益;每天练习太极拳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慢阻肺康复等。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推广对武术的发展传播无疑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掌控、调配着各个行业发展的资源和力量,作为影响事物发展外因的政府一旦决定发展某个领域或项目就会在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扶持[8]。因此,对运用外因促进自身发展的武术而言,政府所具有的权威性和行政力量至关重要,能够得到政府这一外因的支持必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武术(太极拳)获得的国家肯定和重视也必将为武术的发展传播带来新的传播动力。

二、挑战

多年来我国武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对于传什么、如何传、运用何种力量传等始终有所“困惑”,虽然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武术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但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依然对武术的向外传播形成了挑战。

(一)模糊的自身定位造成的传播“曲折”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不可缺少的力量。长期以来不管是居于社会管理层的政府,还是普通的社会大众,为了向外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展示民族精神、展现民族及国家形象,都把武术作为重要载体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其对外传播交流。然而武术是由技术动作、文化思想、健康理念等方面组成的,在对外传播交流中到底用哪一部分作为自身对外传播的核心定位,却始终存在问题。有人注重标准化技术动作的传播[9],如通过访谈一些国家武术队队员,他们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和对武术功能理解的偏差,在同国外人员的武术交流中更多的是技术动作的“互动”;有些学者强调从文化层面进行传播[10],在对其他区域或国家推广武术时首先告知对方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也有极个别学者提到要传播武术的健康理念,用“健康”作为核心推动武术的对外交流传播[11]。以上这些传播定位的选择大多都是传播主体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想法,鲜有从国外受众的角度考虑应该传播什么的问题,缺乏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国外受众究竟想要获得中国武术中的哪些“东西”的行为,由于缺少对传播对象真实需要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给武术对外传播的精准定位造成了障碍,阻碍了武术的快速传播。因此,武术对外传播定位的模糊造成了传播的“曲折”。

(二)差异化的社会心理阻碍了社会行为“融通”

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认为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出现了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差异化”的社会结构。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结构决定社会心理,不同的社会结构格局必然造成不同的社会心理,也进一步造成不同的社会行为[12],这就给处于不同社会结构格局中的国家交流带来了原始的障碍。武术是在我国社会“差异化”结构格局中由人民在生产劳动和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社会结构、心理、行为的特征。尽管在防治疾病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不同的社会结构引起的不同社会心理及行为等造成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武术能够防治疾病的认可度依然不高,这样的问题直接阻碍了社会行为融通,严重地影响了武术的对外传播。

(三)过多地采用“国家式”推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外受众造成了“文化入侵影像”的错觉

诚如上文所述,我国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差异化格局,处于格局顶端的“领导者”往往具有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权利和能力,引导、指挥及决定着各个行业的发展,体现出强烈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国内长期形成并运行的这种代表国家意志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必然会导致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表现出相似的特性,更多的是用“国家式”的方式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民间的方式运用欠缺,更是少有真正的传播或交流[13],如我国武术在对外“传播”中多是国家层面委派人员到当地“教”“指导”或邀请国外人员来华学习,民间团体去域外进行武术“传播”交流的较少[14]。然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化社会格局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对于我国这种“国家式”的文化推广不免会产生一种强势“文化入侵影像”的错觉,这种“影像”错觉会使得当地民众从心理上对我们需要传播的武术产生抵触,心理上的不认同必然会引起行为的不跟随,最终影响武术在当地的实际传播交流。

三、应对策略

武术在防治疾病中所迸发出来的功效给自身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让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及时地把武术(太极拳)运用到防治疾病中,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进一步促进武术的国际传播值得探讨。

(一)健康功能为“点”,精确传播定位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当今社会的推广、传播过程中被推广者和研究者们赋予了众多的功能,如经济、观赏、美育等功能。然武术的核心功能点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争议,如有人专注于技击、格斗;有注重传承及弘扬传统文化[15];亦有个别强调健康。为了找出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核心功能我们不妨从练习武术过程的层面逐步揭示,我们知道,学习武术技术的过程是从动作路线及方向、动作规格、劲力节奏、直到精气神,这个过程带给练习者最外显的是肌肉变强、骨骼变坚韧、血管变得有弹性,继而是气力增大、精神张力增强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武术最直接、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运用内外合一、动意相随等练习方式给练习者“送去”由外而内的健康,然而这却是我们在对外传播中最易忽视的部分,又是传播对象最想要的部分,如在笔者已经开展的相关调查问卷中就有近65%的客居受众回答自己学习武术的首要目的是强身健体,然后才是获得格斗技能和了解中国文化。由此认为,在对外传播武术时必须把武术的核心功能定位为为受众带去健康,时时适时地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受众感受到武术所具有的特殊健康功能。如及时地借助武术(太极拳)被成功地用于防治疾病的时机,首先运用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让更多的客居受众全面知道此事,用客观事实向他们展示武术的防病治病功效,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参与到用武术获得健康中来,通过他们的“嘴”向他们的母国或地区传播武术的特殊健康功能[16],其次在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时应积极地“告知”对方武术(太极拳)在我国发挥的积极功效,使用对方人员的“口”向所在地区传播武术所具有的强大健康功能,正如傅莹所言:中国故事的对外讲解除了中国自己说,更要学会用域外人的“口说”。只有把武术独有的促进健康的特点作为传播“核心点”,让受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通过练习武术可以获得不同于其他运动的健康体验,武术才能真正地被国外受众所接受,也才能实现快速地传播武术技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实践为“核”,溶构社会结构障碍

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造成了“两方”人民对武术独有的健康理念等方面的认知差异,阻碍了域外民众适时地使用武术所特有的健康理念提升自身的健康机会。如何让域外民众认识到武术具有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健康理念,实现武术健康理念造福全人类值得关注。有学者曾说过,参与主体的共同实践行动是交流双方获得共同认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马克思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确定一方想要传播交流的“东西”是否适合另一方。由此,武术在对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必须注重受众的实践体验,积极“引导”不同受众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域外人员通过自己的实践切实感受到武术(太极拳)所具有的特殊健康理念及防病治病作用。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即社会行为改变其社会心理,使他们从内心接纳武术,形成用武术促进健康的观念,就如同最初域外体育传入我国一样,当时的国人对传入的西洋体操也呈现出一种抗拒的态度,但通过实践慢慢地为国人所接受,演变成了中国最初的体育观念[17]。对此布迪厄等曾有精辟的论述,认为实践引导着我们的行动,固有的社会心理是实践的依据,而实践产生了结构[18],同时强调身体是社会日常生活的中心,社会文化结构铭刻在身体之上的稳定的行为倾向系统(即惯习,habitus)亦或称为稳定社会心理引导并制约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经验,因此,社会结构与心理结构具有相互构成的性质[19]。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会结构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反过来当社会实践即行为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改变,那么社会结构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所以认为,我国武术的对外传播完全可以借鉴西方体育传入我国的方式,在传播过程中主体需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域外受众获得武术带去的良好实践体验,使其逐渐接受武术,这样才能有效地跨越其原有的社会心理鸿沟,如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溶构原有的社会结构障碍,构建新的兼容并蓄的社会结构,最终实现武术的传播交流[20]。

(三)内容为“王”,多层次促进文化融合

哲学上讲内容是构成事物的各要素总和,是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是物件里面包含的东西。事物(系统)必要借助自身的内容方能对外呈现自己,内容的丰或寡决定了事物吸引受众的能力,丰富且好的内容能够较好地促使受众产生了解的欲望,满足受众自身需要的各种利益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感知、记忆、研究、使用事物[21]。武术作为我国积极对外推广传播的传统文化代表,自身所具有内容的“精彩程度”是吸引受众了解、接受及参与其中的根本。目前我国以竞技化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推广传播方式使得武术的对外传播陷入困境,有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域外受众对以竞技武术代表的“中国武术”认可度普遍偏低,受众更希望接触到能够体现中国健康理念及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即传统武术[22]。因此认为,在武术的对外传播交流中应适度地加入能够体现中国独特健康理念和文化特点的传统武术作为传播的内容,以改变竞技武术传播过程中造成的武术健康理念偏失和弥补文化厚度不足,即要改变武术对外传播内容中技术、健康和文化“权重分配”,要从“偏重技术的‘体育竞技化’改为注重‘自身的健康和文化主体性’构建的传播[23]。同时在创编设计各种需要开展传播的武术时也要加入更多的能够体现武术独特健康理念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内容,如动意相随、内外相兼、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思想和理念,让域外受众从开始接触学习武术就能感受到武术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健康理念及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使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协同发展,用“中国武术”丰富的外显动作和有容乃大的文化内涵全面多元地满足域外受众对武术的外在表层强身健体需要及内在文化融通需求。此外,应进一步丰富对外传播的主体,采用多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武术传播交流,在现有的“国家式”传播基础上,逐渐加强民间传播交流的力量,慢慢地使民间力量变为传播的主要力量,让域外受众从内心感受到这是一种平等的、非自上而下的交流,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推动武术的对外传播交流,促使不同的文化得以融合发展[24]。

四、结语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本身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攻防格斗、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在历史进程的长河里始终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武术在对外传播要以促进健康作为传播的“核心点”,使受众获得独特的健康体验,推动武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猜你喜欢
武术受众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