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

2020-03-03 11:17李秋妮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李秋妮

摘要: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而且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著作中,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研究和处理社会历史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观点,方法的总和。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不仅是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紧迫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导地位,是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永葆生命力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体现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有革命性,在于他领导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习近平强调,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个看家本领。

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把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何时何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否则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学通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真正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二)揭示了意识形态话语的阶级性。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极力掩盖和否认其狭隘自私的阶级利益不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公开宣称自己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明确表示要用“言语”和“行动来捍卫无产者的事业”。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玄学,而是对鲜活社会现实的深刻学理分析,通过采用历史的、唯物的、辯证的、实践的方法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能动、实践、开放的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从《 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还是完全正确的。

三、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根本立足点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要站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看法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实现人类的解放。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一致的。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马克思曾警告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可见,思想和利益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利益是思想的基础,没有利益的保障,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都需要党和国家着力解决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如在消除贫困方面,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旨在使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其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从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存在的民生问题。最后,全面实现群众利益。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不仅要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提升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导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人们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当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性和深远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可能是自然,而是人类的实践。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在于他能够与不同的学派都建立联系,如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和引领时代,坚持再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杨春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  人民出版社  2012.8

[3]任艳妮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8年03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