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查研究

2020-03-04 06:25谢惠云宋学香赵丽丽马春艳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维度肺炎护理人员

姚 辉,段 伟,谢惠云,宋学香,赵丽丽,马春艳,詹 晶

2020 年初爆发并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1-2],疫情初期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亟需增援[3]。宁夏根据本区特征采取全市所有确诊病例集中收治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及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4个集中救治医院规范开展治疗。同时,宁夏某定点救治医院派遣94 名护理人员支援武汉与襄阳,分梯队多次调配64 名护理人员支援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及感染疾病科。由于疫情期间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应对疫情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充分的准备,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会出现心理功能紊乱[4]。为了解疫情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反应,对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所依赖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较多,特别是在大规模组织中,管理体系复杂、管理层次繁多、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衰减度高,另外由于存在各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对信息掌握较充分的管理者相对更了解如何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本部门的产出目标。在此前提下,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成为“预算松弛”产生的诱因。因此,削减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增强预算参与度,有利于激发预算参与各方的内生动力,积极对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建言献策,提高预算的有效性和执行水平,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信度和效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20 年2 月在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及援助武汉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人员170 人,其中男性11 人,女性159 人,年龄在23~52 岁,平均年龄(32.82±5.64)岁。纳入标准:(1)临床护理工作满一年;(2)协调护理人员在一线科室工作满两周;(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急诊科45 人,发热门诊22 人,感染疾病科36 人,呼吸内科27 人,援外40 人;工龄在2~32 年,平均工龄(10.80±6.30)年;中专1 人,大专23 人,本科143人,研究生3 人;护士28 人,护师90 人,主管护师41 人,副主任护师11 人;37 人参加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2 方法: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于护理人员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科室7 d 后采用“问卷星”无记名网络调查,了解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

1.2.1 调查工具

1.2.1.1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所在科室、参加工作时间、职称、是否参加过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日在岗时间及每周是否能保障2 d 休息等。

1.2.1.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5]调查:该问卷共有25 个项目,分为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 个维度,项目组成分别是:抑郁(6 个条目)、神经衰弱(5 个条目)、恐惧(6 个条目)、强迫-焦虑(5 个条目)、疑病(2 个条目)。按情绪反应发生的程度(没有、轻度、中度、重度)和频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对应评0、1、2、3 分。每个维度的总分除以项目数,即为该维度的得分,理论最高值为3,理论最小值为0。某一维度评分越高,说明被测试者在该维度上情绪反应越严重。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a 系数为0.907。

1.3 干预后评估:于干预14 d 后对同一护理人群再次采用“问卷星”网站调查,评估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

1.2.2.1 科室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早期心理筛查评估:对存在心理应激严重的护理人员,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指导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有合理的认识,避免过度恐慌和焦虑。

1.2.2.2 分梯队援助护理人员:指导护理人员与有相同经历或相似感受的同事一起交流工作心得,彼此互相理解和帮助,提前一天到相应病区熟悉工作环境及工作程序。

2.2 总体心理状况: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回答项“没有/偶尔、轻度/有时、中度/经常和重度/总是”分别计0、1、2、3 分,各因子均分>2 则视为存在心理应激现象(问题)[6],170 名被试中干预前有105 人次在某一个因子均分超过2 分,检出率为61.76%。检出率的因子排序为恐惧、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疑病。一个因子都不超标的有65 人,占总数的30.40%,存在一个因子超标的有33 人,占总数的27.20%,存在两个及其以上因子超标的有72 人,占总数的42.35%。干预后有60 人次在某一个因子均分超过2 分,检出率为35.29%。检出率的因子排序与干预前一致,一个因子都不超标的有110 人,占总数的64.71%,存在一个因子超标的有43 人,占总数的25.29%,存在两个及其以上因子超标的有17 人,占总数的10.00%,见表2。

1.2.2.7 解决后顾之忧:定期拜访护理人员的家庭成员,及时发现并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微信视频组织与家人和前同事的定期聊天和交流。

1.2.2.4 定期召开会议:寻找护士心理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大部分护士未参与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担心在工作中被传染。因此应加强教育与培训,如个人防护装备、手卫生、病房消毒、医疗废弃物管理、职业暴露等相关内容,培训后以“问卷星”形式每周抽考一次理论及操作,评价护士掌握程度,进而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降低心理应激。

1.2.2.5 优化排班,保证护士充足休息:由于工作时体力透支引起的心理问题,病区护士长应根据病区病人数量合理优化排班,保证护士充足休息,如轮班时间从12 h 减少到8 h、采用微信天使排班系统及时动态提醒护理人员班次情况。

如果仅仅是着力描写越战的惨烈和残酷,那么充其量不过是在累牍的越战题材小说中徒增一本可有可无的作品罢了。是的,在倾颓的焦土之上,世界现出了它的创伤与皱纹,它一下子老了,并且关心起道德,追问着为什么不能在时间之河中逆行,把我爱过的、非常想过的一种生活还给这个世界。

1.2.2.6 建立以心理健康专家为主的专业咨询团队:通过讲座、团体咨询、个人咨询、网络平台、心理热线等方式,定期开展远程心理健康培训指导、个性化心理治疗或适当的医疗干预。

2.1 基线资料分析:本次调查的一线护理人员170人,女性占93.53%,年龄以25~30 岁为主,已婚占78.82%,汉族占80.59%,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本科(84.18%),职称以护师为主(52.94%),见表1。

1.2.2.3 建立微信在线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在线交流平台,增强团队合作氛围和凝聚力,传播疫情防控、患者康复等正面信息,鼓励护理人员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内心情感,如画画、唱歌、运动、vlog 制作分享等易学易懂的方法,工作中常采用深呼吸及适当放松运动缓解紧张和焦虑。

1.2.2 心理干预: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各组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分布,采用频数、构成比、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H 检验分析一线护理人员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民宿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壮大。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一宜兴湖父镇民宿为了体现其地方特色,民宿的建筑比较陈旧,居民建设难以达到新建筑所要求的规范和水平。民宿经营者大多没有消防意识,没有进行专业的消防培训,一旦遇到险情,许多员工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疏散、逃生。其二与民宿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水、电、交通、卫生间、空调、热水器等,也包括了其他公共设施:健身器材、停车场、活动场地等。这些配套的设施是发展民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宿在经营中不仅要包含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让游客感到舒适,这两者缺一不可。然而现在许多地方的民宿正是忽视了基础设施这一关键要素。

部分危险品码头因建造时间早于《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99)实施时间,消防改造设计时因充分考虑装卸货种和码头实际情况确定危险品码头分类等级,避免不必要地大规模改造码头,干扰码头的日常生产作业。

2 结果

所以这部戏的思路还应该放开,还应该把格局放大,这样才能体会深度,不然的话就像温老师说得有些东西似曾相识,2018年的戏还是这个水平的话就不应该,肯定要超过1980年代的戏,我们应该有更大的格局,更深的深度,不是喊口号,不是读一首诗,得把思路打开,把历史的东西,跟现实的东西,跟国际国内的形势要密切联系起来。

表1 一线护理人员基线资料比较

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百分率(%)对诊断结果进行描述,对比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表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各因子均分大于2 的人数分布[n(%)]

2.3 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查分析:本次调查得出,干预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应激反应中恐惧、抑郁、疑病、强迫-焦虑4 个维度科室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衰弱维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应激反应中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3 个维度科室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恐惧和疑病维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种重大突发事件,除了在生命、财产、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外,更是给人们心理带来了一定影响,甚至危害到个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加强危机管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体制,包括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诊疗方案、卫生防控指南、心理危机干预甚至构建现代化的疫情信息检测系统等方面,而成功处理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行心理调查是了解人群在事件发生后心理状况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疫情期间参与抗击疫情的高风险人员,更需要筛查出心理状况,及时给与心理干预,避免心理状况的严重化和可持续化。

表3 护理人员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的比较[M(P25,P75)]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凶猛,作为新发的传染病,传染性和隐匿性极强,且发展快、人群普遍易感、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甚至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医院是收治病人的主要场所,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主战场[7],是防控疫情的堡垒。以往的研究表明不管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抗疫勇士”,还是定点医院[10]抑或是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11],在面对抗击疫情——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其心理状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8-11]。主要的心理反应有疑病、恐慌、焦虑、抑郁和强迫等心理应激反应[1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05 名(61.76%)护理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出现了心理应激问题,与张伟红等认为[13]护士、女性、低文化的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相对较明显,王琛等[14]认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申薇等[15]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护人员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相一致。因此,对于一线护理人员,应着重了解心理状况产生的具体原因,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目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工作负荷过大,护理人力不足,长期疲劳,担心自己及家庭感染。通过针对性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降至35.29%,干预是减缓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的有效方法,在疫情期间,更应关注护理分梯队式人力资源轮换、合理排班轮休及心理疏导方式,必要时关注一线护理人员QQ 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减轻危机事件对个人的危害,恢复心理平衡。

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理人员恐惧维度得分高于其他维度:突发公共疫情发生时,由于早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病原体未知,传染途径不明确,致病机理和病理过程不清楚,尤其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加上各种信息的干扰,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给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压力[16],而且这种恐惧心理会进一步影响周边人群,导致更大规模的恐慌[12,1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后,宁夏某定点救治医院迅速反应及部署,组织院内专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库及培训方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研究和诊疗进展及时更新,医护人员通过各种线上线下培训方式随时学习,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前沿的规范知识,内容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防护技术指南、就诊流程等。多种形式的干预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面对突发疫情,更全面规范地了解疫情的进展,进而减少了因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带来的恐惧和对疾病了解的片面性。

本项目选用的沉降监测仪器为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配套铟瓦条码尺(图3),利用此设备内置软件,可自动读数、记录以及平差处理,处理后的数据直接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疾病科护理人员心理应激高于其他高危科室: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8]。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对象即为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工作风险大,危险系数高,往往存在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19]。面对疫情的暴发,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危险性高,12 h、两班倒工作模式,护理人员不固定,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下,身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夜班后休息一天,第二天继续12 h 白班工作,这种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工作热情下降,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影响工作质量[20]。本次调查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神经衰弱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疾病科和援助武汉一线护理人员神经衰弱维度高于其他科室,随着抗击疫情时间的延长,一线护理人员身体越发疲惫,更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心理应激问题。因此,在疫情期间,不但要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最前沿的规范知识,使医护人员正确面对突发的疫情,同时更要关注各相关科室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尤其是直接护理疑似和确诊患者的护理人员,积极掌握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保证充足休息,将12 h 两班倒改为8 h 三班倒工作模式。对后援梯队应急人员,可提前到岗培训,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流程,适当给予一定的假期奖励,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鼓舞士气,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应激,应该重视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通过护理部—护理主管—护士长三阶梯化人力资源调配、规范化多维度培训、专家线上线下心理疏导,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以积极心态投身到疫情的抗击中,对顺利完成此次新冠肺炎的救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本次研究仅横断面调查了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且调查对象包含一线支援护士,故应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继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纵向研究。

猜你喜欢
维度肺炎护理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