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例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2020-03-04 06:25陆晓莉常晶晶穆国霞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

陆晓莉,常晶晶,穆国霞,李 芳

母婴传播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之一,可以在孕期、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而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目前,接种乙肝疫苗(Hep 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阻断HBV 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国广泛使用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案。本文对宁夏6 县(市、区)孕早期孕妇615 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病毒血清学筛查,将HBsAg 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联合免疫以评价其母婴阻断效果,并揭示影响HBV 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现将HBsAg 阳性母亲和新生儿联合免疫的血清学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2017 年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吴忠市(利通区和盐池县)、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中卫市沙坡头区6 县(市、区)助产机构分娩的HBsAg 阳性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各615 例。615 例婴幼儿中,男性323 例,女性292 例,年龄8~24 月龄,平均11 月龄。615 例婴幼儿中母乳喂养者88 人,占14.31%(88/61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孕母HBsAg 阳性;②婴幼儿足月产,能够随访至8~24 月龄,配合进行乙肝病毒检测。排除标准:不配合调查者。

1.3 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及新生儿登记卡,采集乙肝HBsAg 阳性母亲和其新生儿的相关信息,包含基本个人信息、产前感染状况、分娩基本信息和新生儿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等。在婴幼儿8~24 月龄时,进一步填写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婴幼儿随访登记卡,获取婴幼儿感染信息。

1.4 判断标准:阻断失败,指婴幼儿完成主被动免疫后≥8 月龄时外周血HBsAg 阳性。阻断成功,指婴幼儿完成主被动免疫后≥8 月龄时外周血HBsAg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工喂养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人工喂养者207 例,占33.66%(207/615);混合喂养者320 例,占52.03%(320/615)。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首针接种613 例,接种率为99.67%(613/615);完成全程3 针接种610 例,占99.19%(610/615),5 例因疾病等原因未完成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出生24 h 内接种604 例,占98.21%(604/615);未接种11 例,占1.79%(11/615)。联合免疫接种情况,24 h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均完成了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共604 例,占98.21%(604/615);单用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婴幼儿6 例,占0.98%(6/615)。

2.2 婴幼儿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单用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婴幼儿中,HBsAg 阳性率16.67%(1/6);采用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接种的联合免疫婴幼儿中,HBsAg 阳性率0.83%(5/604),2 种免疫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P <0.05),见表1。

表1 615 例婴幼儿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2.3 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中婴幼儿的HBsAg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HBeAg 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HBsAg阳性率高于HBeAg 阴性母亲所生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HBsAg 阳性产妇所生婴幼儿乙肝母婴阻断影响因素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6-2017 年宁夏6 县(区)乙肝平均检测率高达99.81%,产妇HBsAg 阳性率为3.83%,远低于2006 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7.18%[1]。而婴幼儿出生后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高于2012 年全国首针及时接种率的95.74%,全程接种率接近2012 年全国3 针全程接种率的99.67%[1]。考虑可能与“预防为主”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的实施有关,今后宁夏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乙肝疫苗接种要求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为更好地开展乙肝母婴阻断奠定基础。

本研究结果发现联合免疫的婴幼儿HBsAg 阳性率为0.83%,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无干预措施下该人群20%~40%的自然感染率[2],同时也显著低于单用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婴幼儿(16.67%),提示联合免疫可切实有效地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3]。该研究结果也与朱索宇[4]、徐玲[5]、何斌环[6]等学者关于联合免疫阻断HBV 母婴传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还表明,HBsAg 和HBeAg 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HBsAg 阳性率高于HBeAg 阴性母亲所生婴幼儿(P <0.05),与国内文献[2]报道:母亲为无症状的HBsAg 和HBeAg 双阳性时,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婴儿出生后1 年内将有70%~90%受感染;如果母亲HBsAg 阳性而HBeAg 阴性,则其所生婴儿出生后1 年内将有40%变为HBsAg 阳性的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母亲HBeAg 为影响母婴传播的关键因素。此外,有关文献提出对于HBsAg 阳性且HBeAg 阳性的孕妇,其所生的新生儿需要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可提高母婴阻断的成功率[7]。

本研究揭示了母亲年龄、母乳喂养及分娩方式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徐兰英等人[8]关于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与崔佳[9]、任坤岭[10]等人关于山东省寿光市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效果的研究结果不同,考虑可能与地域、研究人群、研究时间等有关,需要相关的研究进一步阐释。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宫内感染、产程感染和产后感染等是影响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