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压合剂治疗痰瘀互结证高血压并对血栓前状态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0-03-04 06:25张元琛高彦斌田佰福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调压标志物证候

张 骞,姜 浩,张元琛,高彦斌,田佰福

血栓前状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血栓形成和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高血压患者机体呈现血栓前状态,且与痰瘀证关联紧密[1-2]。随着高血压所致血栓形成和栓塞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预后[3]。本研究旨在观察调压合剂治疗痰瘀互结证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我院心病科门诊治疗的痰瘀互结证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中男性28 例,女性32 例,平均年龄(54.82±5.36)岁,平均病程(8.12±3.56)年;观察组中男性29 例,女性31 例,平均年龄(55.12±6.23)岁,平均病程(7.98±3.87)年。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版)》[4]制定的标准,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的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中1、2 级(血压<160/100 mmHg)中低危型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痰瘀互结证辨证标准的患者,年龄30~75 岁,依从性好,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合并有心、脑、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对本试验用药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公司生产,规格:5 mg,国药准字H20160079),1 次/天,5 mg/次,口服。

1.4.2 观察组:在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院内协定处方调压合剂(医院制剂中心制备,药物组成:决明、川牛膝、钩藤、葛根、地龙、川芎、丹参等),1 瓶/天,100 ml/次,分早晚2 次温服。2 组均连续治疗2 个月观察疗效。

1.5 疗效观察:观察记录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降压疗效标准和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的标准。降压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 项。无效:未达以上标准。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者。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压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证候积分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血液流变学相关标志物包括:血浆黏度(MP)、全血低切黏度(ML)、全血高切黏度(MH)、纤维蛋白原(FDP)。血液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2 组患者治疗2 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n(%)]

2.2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分,±s)

表2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分,±s)

2.3 2 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2 组MH、ML、MP、FDP 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MH、ML、MP、FD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MH、ML、MP、FD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比较(±s)

表3 2 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2 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2 组患者D-二聚体比较,对照组为(543.62±63.22)μg/L,观察组为(538.79±66.12)mg/L,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对照组为(526.26±51.22)mg/L,观察组为(365.62±56.22)mg/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16.32,P<0.05)。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在血栓前状态下呈高凝状态,研究证实,血栓前状态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共同作用形成的,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则证实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与瘀血或痰浊状态有一定关联[6-7]。目前主要通过D-二聚体(D-Dimer)、血液流变学相关的标志物检测分析对血栓前状态进行衡量[8]。通过识别和纠正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既有利于治疗,又能进一步预防血栓性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高血压辨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机虚实夹杂,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的常见发病机制,痰瘀既是机体病理产物,也是疾病常见证候,痰瘀互结与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调压合剂由决明、川牛膝、钩藤、葛根、地龙、川芎、丹参等中药组成,方中决明苦寒入肝经,平肝阳,清头目;川牛膝逐瘀通络利水,引血下行以折起阳亢;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葛根升清降浊,既输津以濡养络脉,又活血以畅通络脉;地龙清热息风、活血通络;川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丹参活血调血、祛瘀通经,诸药合用使得血脉得畅,眩晕得止,共奏利水降浊,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9],上述诸药其有效成分多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压、降脂、利尿、抗凝、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调压合剂有降低血压及24 h 动态血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动脉硬化程度等功效,临床应用疗效满意,达到治疗目的[10-12]。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也可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13]。

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联合调压合剂治疗后,患者降压疗效总有效率达93.33%,中医证候积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中的血液流变学指标(MH、ML、MP、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调压合剂可降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达到调节或纠正血栓前状态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调压标志物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RFID技术的调压箱智能巡检系统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加氢站与调压站能源供应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