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的实践

2020-03-04 04:54朱春花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企业化理论课应用型

朱春花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思政教学部,山西太原,030062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政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高校的德育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融汇到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思政课要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全国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效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取决于课堂的管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聊天,这些已成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的顽疾。如何加强思政课课堂管理,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已成为目前思政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此,高校应有效管理好思政课堂,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施企业化课堂管理,将课堂与企业车间接轨,将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企业搭建桥梁。具体来说,高校一方面要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改革课堂管理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目的。

一、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现状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保障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实现教学既定目标的过程。[1]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课堂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为了提高思政课的课堂管理效果,本文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对该校财经学院、建工学院和音乐学院的思政课课堂管理情况做了调查研究。个案的选取分别侧重于文科、理工科和艺术类,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思政课课堂管理的现状。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多数思政课教师能积极地管理课堂,管理方法得当。调查数据显示,有 35% 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是“比较严格 ”,有6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堂管理是“偶尔管”。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进行教学管理。数据还显示,在课堂管理方式上,思政课教师最常用的是“用目光提醒学生或用提问、点名、敲讲桌等 ”,这些传统的方式占89.1%。

课堂教学管理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各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好,多管齐下。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各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思政课堂能够进行认真管理。有近65%的辅导员与教学管理单位对思政理论课课堂会“偶尔看看”。有近20%的辅导员与教学管理单位对思政理论课课堂会“经常查看”。教师都很重视课堂管理,但课堂管理的效果不是很乐观。

教师方面,由于我校教师都普遍年轻,缺乏管理经验,或者由于教师缺乏自信和威信,即使采取了一些手段进行了课堂管理,效果也不好。学生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在思政课上,有15%的学生“偶尔逃课”,约3%的学生“经常逃课”,20%的学生“偶尔听课”,2%的学生“从不听课”。不听课的学生主要做的事情为玩手机和打瞌睡。

二、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模式

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和应用型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改革,趋于职业性和实用性已十分明显,这与目前我国应用型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企业化课堂管理模式,是指将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运用到课堂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形成具有“企业化”特色的教学管理。从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入手,让教师和学生都以管理者的身份来管理课堂。根据目前企业发展变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变化,将课堂管理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课堂管理的内容比较新颖,研究范围更具针对性,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趣味性增强。

(一)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研究思路和方法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研究思路:从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和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入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方式。具体来说,高校要转变师生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把企业管理制度引入课堂管理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积极探索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同时也为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经验。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和实用理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调查访问法,即调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管理现状,寻找专业间的差异和不同管理需求;理论分析法,即将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需要与企业化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分析,注重分析的科学性;数据模型统计法,即采用适合的统计模型,如主成分分析法、通径分析法等或根据实际需要糅合多种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研究。

(二)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途径

1.课堂管理思想的转变

高校要将思政课课堂管理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转变为企业化课堂管理,即在课堂管理中不仅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还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管理中。课堂教学模仿企业生产车间,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结构框架,教师相当于企业中的董事长,班长相当于企业中的总经理,其他各班委相当于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干部,共同组建成班级管理委员会。各级管理干部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2]课堂管理实行企业的量化管理,制定量化的管理制度,学生自我分组,民主选举各自小组的组长,所选的组长对组员负责并受组员的监督,组长实行轮流制。利用这种课堂的自我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师生角色的转变

企业化课堂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课堂,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而不是单纯由教师来管理。学生是学习者,同时还是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管理小组长就是设置流动管理的岗位,进行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化。各组组员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建立相应的“班级(企业)文化”和制定相应的“班级(公司)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学生(职员)的主动性,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3.考核制度的转变

班级委员会在制定课程考核制度时,要按照企业考核制度的标准,使用常组织、常规范、常检查、常整顿、常自律的要求进行课堂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师生共同建立严格的迟到、早退、请销假、旷课、玩手机、聊天和睡觉等考勤细则,由各班管理组长负责执行,考核的结果实行累计制,与每位学生的月度考核成绩和最终期末成绩挂钩。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化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这门课最终成绩的方式,更加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并且加重比例。在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学校可以依据量化管理的得分按月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班级,分别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或班级要进行批评、鼓励与教育,让学生形成竞争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性和集体荣誉感,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氛围。[3]教师可以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接触与理解。教师将学生的实践作品作为完成考核的重要依据,为实施企业化奖罚做好准备,再利用企业化奖罚制度,在学期中根据不同专业,汇总实践作品形成这门课的期中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做一个定性和定量的判定,让学生体会到作为员工的职责,明白平时学习过程很重要,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成绩只由一张试卷决定,最终的成绩来于平时的积累和努力。企业化课堂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学校相关部门给予企业化课堂管理的支持与鼓励

教务处应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改革给予理解和支持。学生处配合教师对参与课堂管理的学生干部给予一定的权责,在班会和学院的学生会中,提出明确的纪律和行为规范,要求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杜绝徇私舞弊,做到文明礼貌,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形成一定的威信。[4]学校就业处可以聘请企业界人士到校进行企业宣讲和学术讲座,向师生讲解当前市场上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各学院可以和企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

三、应用型高校企业化课堂管理的意义

应用型高校企业化课堂管理具有以下三点现实意义。第一,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企业化课堂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参与课堂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学生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聊天的现象减少,课堂中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逐渐提升,提高了思政课程的实效性,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第二,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有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不仅不熟悉企业的组织机构,不知道企业的各个部门承担的任务,不清楚各个职位的角色,也不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些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不能尽快从学生的身份转变成员工的身份,缺乏工作热情,缺少工作责任意识,使企业对学生的这些表现不满意。企业化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提前适应企业的一般管理模式,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中,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推动高校的进步。企业化课堂管理提高了应用型大学学生职业素养,突出了学校教学特色,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增强了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学生在经过这种课堂管理后,他们的思想、语言和行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同时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企业。有部分学生能主动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与自身的条件进行对比,有意识地寻找自身不足,并努力改进。课题组成员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积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学习和研究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把企业文化和相关制度带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视野更加开阔。

在利用企业化课堂管理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班级采用企业化课堂管理模式时,小组组长对成员考核受到人情的影响,民主性不强;教师和学生在与企业合作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成效不大;教师在企业化课堂管理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猜你喜欢
企业化理论课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