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静物画的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2020-03-08 14:27邹伟晓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静物画艺术风格比较

邹伟晓

摘要:在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中国的花鸟画和西方的静物画都是比较独特的存在,在某种呈现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李嵩和卡拉瓦乔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但对于类似语境下“静物式”作品的描绘,皆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笔者将从两幅作品时代背景、构图、色彩表现技法等方面,探求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而体会两幅作品向观者所传达的不同魅力,感受中西方艺术的互通性以及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静物画;艺术风格;比较;《水果篮》;《花篮图》

一位旅法作家尉任之,在其随笔《室内静物·窗外风景》中曾写到,平凡的风景和静物,因为人的凝视,有了不同的意义。不同时代的两位画家,李嵩和卡拉瓦乔,把见于眼中平凡的景物,绘成了永恒,留给世人无尽回味。卡拉瓦乔的艺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兴起的,此时艺术界多种艺术风格、流派、观念并存,卡拉瓦乔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一样,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大门,追求对事物真实的表达,不浮夸、不迎合。李嵩则生活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宋代,在他的存世作品中,也大多为现实的生活题材。两位画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下,创作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的作品,值得我们吸收借鉴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加深对不同文化间的认同和理解。

一、《水果篮》与《花篮图》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

《水果篮》这幅油画作品,是一幅纯粹独立的静物画,并且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599年左右,长64厘米,宽46厘米,现藏于意大利米兰安布罗画廊。作品中显示了一个栖息在壁架边缘的柳条筐中摆满各种夏季水果的景象,如被虫蛀了的苹果,梨子、榅桲、桃子,以及开始腐烂的葡萄,熟透的无花果、干枯的枝条和叶子等。这些景象似乎正与其时代文化相一致,主题围绕着褪色的美,以及事物的自然腐朽展开。

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卡拉瓦乔的艺术才逐渐开始,当时繁盛一时的“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都已相继谢世。欧洲在经历文艺复兴的洗礼后本该是一片繁荣大好的景象,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人性的贪婪、私欲使得后文艺复兴时代的发展变得缓慢,阶级间矛盾重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的艺术界出现了多种风格流派和艺术观念并存的現象,占据当时画坛的主要有样式主义、学院主义。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有着底层生活经历的卡拉瓦乔,则一反常态,开始以批判的眼光不加粉饰的描绘现实生活,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朴实无华的作风为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

夏季《花篮图》是南宋著名的院画家李嵩的代表作。这幅绢本设色作品,长19.1厘米,宽26.5厘米,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了一个编织精巧竹篮里摆放了各种时令花卉,娇艳欲滴,有蜀葵、复瓣栀子、夜合花、萱花、石榴等。画面尺幅虽不大,但描绘的却是细腻具体,富丽典雅,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象。

中国人爱花,由来已久。宋朝上乘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赏花习俗从唐朝时开始并得以延续,到了宋代,赏花、插花已成生活中的乐事。当时,在酒楼、客栈、茶馆等地方,时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插画摆设,到了春季,还会举办各种盛大的花会,引得人们争相游览。李嵩生活中这样一个时代,对当时社会发展有着自己深刻的心路历程,再加上年少曾做过木工,又是三任画院待诏,画工扎实,定会较多的接触到宫廷富丽典雅的插花作品,画作的题材以及风格上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水果篮》与《花篮图》绘画风格之比较

李嵩的《花篮图》与卡拉瓦乔的《水果篮》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艺术,绘画材料与表现技法的不同,会使得整体画面的处理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将从两幅作品对传统工具的使用,造型、空间形式、色彩等方面的直观感受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内在意味。

其一、两幅作品在绘画的材料与工具上有很大的区别。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西方的绘画载体从本质上就决定了各自画面表现的不同。中国画以墨为主,以水为稀释剂,以绢、纸为载体进行绘画。西方早期则以木板、到后来以布为主要依托材料,运用以植物、动物、矿物、化学合成的色粉与调和亚麻油、核桃油等调和而成的油画颜料,能呈现比较厚重而立体的效果。因此,两幅作品由于所使用的材料本身的不同,所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经相同。

其二,我们看到两幅作品中构图方面的差异。

在李嵩的《花篮图》中,花篮底线呈“一”字形,提手呈弓形,提手朝向画面的左边,整体看像一座稳重的小花山。画面背景处理简单,提花篮和花卉繁密,一简一繁,把花篮衬托的尤为精致。花篮里花卉在布局上充满匠心,尤其注重对比、互补与前后呼应,画面左下角,还落款“李嵩畵”字样。整个构图饱满严谨且不觉繁缛板滞,画面生动空灵鲜活,并富有明显的装饰意味。在卡拉瓦乔的《水果篮》中,构图安排非常简练,盛放水果的柳条筐的一端突出壁架台面外,果篮占据画面的1/2,背景则是空无一物的淡灰黄色,与实物大小相当的水果被描绘的惟妙惟肖,还原了水果及篮子等物品的原始状态,整幅画视觉效果强烈而逼真。

西方静物画与其它绘画题材相比,有着其独特的本质,静物画的物体一般按照画家最满意的角度选取来完成,事先设计好实物的摆放,反复做调整,根据实物来构建画面的构图。而中国的历代画家,大多是通过观察物象,熟记于心,创作时根据实际的画面需要来布局,并且伴有题款和印章。西方的静物画作品更加注重画面的形体结构,物体间的主次,而中国画则强调主体,善于运用呼应、虚实等手法处理画面关系。构图的不同,带给我们观者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于相似题材的作品表现力不同的和审美习惯不同。

其三,中国画的以“线”造型和西方的以体、面造型

中国的绘画作品讲究用笔、用线,重视笔墨技巧的运用。《花篮图》中,整幅作品全凭线条支撑起画面的骨架,用线条的浓淡、干湿、强弱、粗细、曲直、轻重的变化来塑造物体的结构与质感,高度概括事物的形态。而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大部分是作为一种造型功能和辅助,为了给画面物体定型,让物体形象更加真实准确。《水果篮》中,它不同于中国画以线条的勾勒直接表现物像的形体、结构、转折,而是以西方素描的体、面结合来表现物象的体积及空间结构,用十分细腻的笔触着色,深入的刻画物体的形体和素描关系,真实再现所处对象的空间环境和对象的体积感、块面感。运用透视,光影,虚实,空间等手段,以获得逼真再现的效果。

其四,两幅作品色彩再现的差异。

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时常根据不同的具体对象给予不同的色彩表现。李嵩的《花篮图》中,除了考虑到时令花卉的外形美观以外,设色的安排更是别具匠心。花的形态生动、自然、娇艳欲滴。画家专注于物体本身的固有色,但又不机械的描摹“自然主义”,每朵花的颜色不会在画面中单独出现,前后左右总有相互呼应的颜色。画家不拘泥于花和花篮在自然状态下的色彩关系,不讲究冷暖变化,而是以分染、罩染、平涂、托色和立粉等方法来设色,笔下的颜色单纯而凝重,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趣,正所谓“意足何需颜色似”。作者通过造型与色彩的完美搭配,让种类多样的花卉集中在一个花篮中,不显杂乱,反而更显整体,明显表现出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水果篮》这幅作品,准确写实的再现了水果的本来面貌。光线从左边斜上方照射下来打在水果篮上,伸出去的葡萄在柳条筐上面留下深深的投影,每个物体都有明显的明暗变化,水果的位置也安排的疏密得当。画面中,亮部主要集中在主体的水果上,枝叶用较为灰暗的颜色,下面的篮子大部分也处于阴暗处,这就一下子把视觉中心集中在了水果上,明暗的对比极大的突出了这篮水果明亮、细腻、丰富的色彩。光线的单纯而质朴、质感的对比鲜明、色彩的饱满丰富,画面气氛的随意而充实,给观者带来自然而舒适的视觉效果。

三、两幅作品的相同之处

在中西方的绘画体系中,静物逐渐成为创作者所青睐的对象,其所代表的是对现实社会、自然意识的关注以及个人意识的体现。

一方面,《水果篮》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不在技巧上的表现,而是在绘画的题材选择上,似乎通过他的这件作品,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卡拉瓦乔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会,不带任何理想色彩和矫饰,坚持不懈的回归自然。《花篮图》同《水果篮》一样,也是把生活中的景象作為一个题材去表现,同样描绘的细腻、生动、可感。如果说现实主义的推动让卡拉瓦乔更加的关注自然,那么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赏花风俗的普遍就是李嵩的绘画灵感。

另一方面,卡拉瓦乔由于和下层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选择静物作为表现对象,不仅是他对这些题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对此较为熟悉,因为熟悉才得以更好的表现。卡拉瓦乔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以艺术家的眼光,理性的刻画壁架边缘一篮水果的形象,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手法,有的只是真实的再现,正是这种真实才打动了观众的心。南宋院画家李嵩,以自己特有的角度去对社会风俗现象做着原生态的记录,又曾任画院待诏,自然经过不少训练。从他的一幅代表作《货郎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李嵩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人们的生活场景,十分真实形象。在《花篮图》的创作中,同样是真实地再现了花卉的真实状态。

总的来说,两件绘画作品,都是描绘静止不动的物体,是人类生活常见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们都重视写生和观察自然景物,关注对象的形体姿态、色彩变化。画面背景的处理和大的构图布局也较为相似,画面的处理也细致入微,并且非常写实。不同时代的两幅作品,相似题材却有着不同的魅力,是寄托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在追求画面的完整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欣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绘画本来就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的支配形成了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卡拉瓦乔的《水果篮》所体现的是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客观再现和描摹景物,强调物体的空间、色彩、结构及冷暖关系。《花篮图》更注重情感的表达,画家追求的是理想状态下的花木之形,生命之态,通过对景物的写生,寄情与景。两幅作品虽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但却不存在孰高孰低,孰优孰劣。石涛先生曾说“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无论其各自表现形式与材料运用如何不同,都是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独特理解,我们既要深入学习传统,又不能受此束缚,放眼未来,又不能丢失本民族的精华。不同的艺术风格,给我们呈现多彩的观感体验,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陈又林.超现实的真实——赏析卡拉瓦乔的《水果篮》[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 (01):53-54.

[2]李小草.宋代工笔花鸟画与十七世纪西方静物画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杨益谦.卡拉瓦乔与水果篮[J].世界文化,1999 (03):43.

[4]史岩岩.浅谈中国画用线与西方造型艺术的区别与融合[J].大众文艺,2011 (20):31

[5]周莹.相似语境下—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风格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7.

[6]董世君.李嵩《花篮图》的命名小议[J].书画世界,2019 (07):36-41.

[7]冯冠慧.器以载道[D].中国美术学院,2015.

猜你喜欢
静物画艺术风格比较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静物画要领
论静物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静物画中的秘密符号
最适合考生的水粉静物画法与步骤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