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08 08:29谢辉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谢辉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提升是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推手。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及行业性的特点,梳理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程改革设计的原则,重点强调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联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构建校企联合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文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1、前言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会指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更要勇担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1]。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支柱产业,行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预测全国有400万人以上在旅游及相关酒店行业从事工作。相关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对教学过程进行解构分析,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对进一步提升该行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重要意义[2]。

文旅产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及行业性的特点。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诸多知识领域。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广闻博见,也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打破常规,综合应用。这对老师及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学好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学生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知与应用的工作范式。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中活学活用,同时,也需要教学单位与行业企业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高效结合,充分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原理内涵也要求学生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学生行业形象,积累一定的待人接物的常识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走的更远[3]。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工作导向性差

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建立不完全,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设定中,并未建立多学科协同教学计划,只进行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课程及技能教学。没有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以及深入的技能型拓展训练计划,总体教学目标保持在一个较为浅显的状态[4]。

2.2 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脱离,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匮乏

由于教师大多是专职教师,没有较为丰富的实务经验,且行业发展信息获取较为滞后。导致课堂教学更多是理论教学,没有将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有效考虑其中。且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建立起与行业企业的可持续的合作育人机制。

2.3 实践活动推进乏力,理论实践融合发展渠道缺失

目前,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仍被广泛使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不足,学生没有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理论实践融合发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课堂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因为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没有得到有效保持

2.4 技能水平考评体系单一,难以满足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需要

当前传统的笔试作答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程的主流考察方式,并且单一的考试机制只能机械的考察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实践性的考核,授课教师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且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日新月异的用人需求。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原则

3.1 自主性

教学应回归以学生为主体,以提示性和指导性为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教会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己独立求得知识结论而不是将其直接告知学生。教师的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示范应用上。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相协调[5]。

3.2 团队性

应鼓励学生组建实践队伍,以模拟企业的形式,进行各种教学环节的演练。对于学生来说,从诸多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最后的方案设计展示,个体化的运作方式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能够实现很好的团队精神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育环节能够拥有深化的体现[6]。

3.3 趣味性

趣味性更多体现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常言道,思源于疑,无疑不惑,趣味性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欲”。学生的进步不能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能靠枯燥的重复练习,而要靠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追溯问题的本质[7,8]。

4、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4.1 丰富教学手段,建立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联系纽带

应用时空融合、师生融合的育人理念与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包括师生交互主讲、工作案例分析、信息化跨时空教学三个主要部分,在课程中设置师生交互主讲环节,发挥师生双主导作用,形成一个自主开放式师生互动氛围;设立工作案例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复盘、比较和论证,提出解决实务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法;信息化跨时空教学,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情景再现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场景建立直观联系,带动教与学活动的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革新演绎性和接受式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建立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联系纽带。

4.2 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企联合育人机制

抓住“理论+实践”两个基本点,强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堂基本知识,并具备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坚持实践教学“不断线”,加强课堂与实践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缩小书本到企业的距离,实现课堂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设置“企业设课堂”、“教师进企业”、“职场人进学校”等办法来优化实践学习过程,建立校企联合育人机制,促使学生基础知识、工程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4.3 坚持兴趣导向,营造浓厚学习实践氛围

通过开展系列讲座、举办课题研究论坛沙龙等活动,坚持以兴趣为导向,应用协同发展策略,采取“互帮、互学、互补、互进”的思路,由指导老师初步确定模拟工作课题方向与范围,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引导性帮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自由确定课题,以班级为基础,跨年级组队,搭建项目交流,研究指导,经验传承的年级间优质交流平台,营造学生积极研究理论、认真参与实践、多平台与多项目支持学生进行模拟实践的良好氛围。

4.4 创建多年级交叉的实践队伍,打造一批实践团队

积极开拓酒店管理,旅游企业管理等不同实践方向,创建不同年级协作的大学生实践队伍,以旅游学院为支点,涵盖全校,推动实现实践团队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定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长期指导学生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打造实践团队标签能力,实现了学科交叉、思维碰撞、互融互促,有利于实践团队的能力提升、传承发展,同时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学活用。

4.5 健全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化实践与学习平台

在校内发挥各部门教师的积极性,成立实践团队指导教师顾问团。在校外积极推动学校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培养基地。构筑多元开放共享的实践与学习平台,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提供平台、资金、设备、场地、指导等全方位支持。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践与学习能力,以满足国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的要求。

5、结语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配置各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行业需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美霖.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策略探讨[J].冶金管理,2020(19):172-173.

[2]朱洪博.旅游企業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创新策略分析[J].冶金管理,2020(23):179-180.

[3]张翼.高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7):25-26.

[4]娄在凤,王显成.高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154-155.

[5]谭银元.高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57-59.

[6]马守佳.高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21):162.

[7]周岩.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0(07):80-81.

[8]吴樱.高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4):56-57.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