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助力成长

2020-03-09 06:59雷艳梅
人物画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沟通教育

雷艳梅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在与家长共同承担孩子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指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一切可能的互动行为。说的简单化点就是家校彼此成为教育学生成长的合作者、合伙人。

关键词:家校合作;沟通;教育

一、家校为什么合作

当孩子由家庭走向学校,意味着他从家庭教育走向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个别教育、个性教育;而学校教育是集体教育、全面教育,比较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家庭教育的个性发展优势与学校教育的全面教育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培养出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二、家校合作现状

当前,就我们接触和了解到的家校合作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老师对我们家长的看法:重智轻德、粗暴/放任、重物质精神、过分溺爱,过分偏袒、推脱责任、没有树立好榜样……这就说明我们家长对家校合作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再就是家长不知教育的内容、没有教育方法、孩子成长规划、教育自信不足、甚至家庭教育分工不明确……这就使家庭教育处于茫然状态,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焦虑的妈妈、缺失的爸爸,好多家庭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三、家校合作途径、策略

面对家庭教育我们家长的现状,下面我们沟通一下具体教育过程中家长如何才能找到合适方法教育孩子,与学校有效合作。

(一)转变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一说配合,我们家长就觉得自己只是配角,学校让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样够配合学校和老师了。但我们忽略了教育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人(法人代表)。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把自己配角的角色转化为主角,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二)扮好角色

家校合作的双边过程中,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有自己的角色。只有扮好自己的角色,家校合作才有实效。

1、学习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同年龄孩子呈现的特征不同。我们家长就要学习一些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去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尤其青春期,男女孩生理心理表现不同,容易敏感,我们家长就要观察孩子情况,你懂得越多,就越能应对出现的随机事情,这样也就避免了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就能天天向上,这是潜移默化的效力。

2、支持者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孩子在学校的一切行为都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所以,家长支持者的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1)认同学校教育方式

家庭对学校教育方式的认同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本条件。我们家长要支持认可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有疑惑,做好沟通,切不可莽撞行事,给学校带来负面效应,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2)支持学校教育教学

如今我们家长的文化水平,也普遍提升了,在教育孩子这块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不妨把自己的好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孩子班级的家长,让大家共同教育,共同进步。

(3)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身心愉悦,阳光向上。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孩子成长的基础。我们做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平和、温暖的成长环境。切不可随自己心情而不顾孩子感受。

3、自愿参与者

我们家长还可以做家校合作的参与者,比如孩子们军训时、体育锻炼时、学习上课时都可以适当陪伴,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有家长开放日,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个契机,既了解孩子在校状况,也能和老师多接触学习一些教育理念。或者学校举行一些活动,我们家长都可参与,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4、决策者

近几年的学校管理过程中都设立了家委会,这就意味着我们家长在学校的管理中有了一席之地。学校的相关决定我们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有一定的发言权。因为我们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的,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兴趣、爱好,所以我们参与学校决策就有针对性,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争取更大的利益。

(三)放手自我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大多把孩子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学习、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孩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我们家长应该把教育的权利赋予受教育的孩子,让孩子自己介入到爸妈发号施令的教育过程中,从而有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自主性。

我们家长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做:

1、把孩子當作独立的人看待

很多父母自诩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事实上,家长的观点永远代替不了孩子的想法。家长在抱怨时,孩子不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如把时间还给他,把空间让给他,把他的生命还给他,把他的人生还给他,在心里尊重他的存在,认可他是不同于你的新的一个人,认可他将展开一段完全不同于你的新的生命历程。这样,孩子オ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一个能够切实体会到自己存在的孩子,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对自己的责任心和担当力就会自然产生。这样,孩子自我教育的契机就开启了。

2、教会孩子制订、实施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表明,3-10岁是儿童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而制订学习计划恰好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时间管理的重要锻炼机会。

根据孩子的实际和课业要求,引导孩子制订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就是帮助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反省是加快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找答案。为孩子开启一扇新的窗户,在精神上给他一个提振,让孩子知道,“我,是自己的主人。”

总之,孩子教育不能单方面依靠学校,我们家长在家校合作中要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与学校达成一致,进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沟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