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代的学院教育
——范勃访谈

2020-03-10 10:30范勃FanBo
当代美术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奖学金媒介

范勃 Fan Bo

1陈一致不存在的房间综合材料200cm×300cm20192019年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中国当代的青年艺术家大多是专业美术院校出身。目前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日益完善且发展出了各自的方向与特点,您觉得不同院校的教学特质在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有何体现?

范勃(以下简称“范”):以罗中立奖学金为例,从2006年重新启动后,每年一届,已经举办13届了。如果我们持续关注罗中立奖学金的获奖作品,就会发现它们集中体现了整个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发展的进程,从21世纪初到进入第二个十年,这些艺术作品无论内容或材料已大为不同。

谈论全国高等院校教育的不同特色,不可忽略的一点即是在千禧年后所共同面对的全球化挑战。过去我们的学院科系设置按媒介划分,教学上注重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校反思技艺与观念,也就是所谓的“技与思”的关系。技艺、技术本身在“技与思”的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仅涉及到创作的表达能力,也涉及到艺术本身的历史发展;“思”包括思考、思辨、思想,这一点在国内的学院教学中是共通的。而后,学院教育又转向观点的嬗变、语言的转换,这实际上体现了对问题与方法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的美术学院教学越来越关注如何聚焦时代、重审当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语言的转换,形成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状态是作为一个紧贴时代的思考者所必要学习的。

当:前几年的青年艺术作品,主题普遍与个人经验和内心情绪有关,有人认为缺乏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是青年艺术的一个短板。本届罗中立奖学金的入选作品中,出现了关注于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作品,这是否体现了青年艺术的成长与新的发展方向?

范:现在国内的高等美术学院教育的整体变革还处在静水深流下,但也浮现了渐变式的革新。尤其是观念方面的训练,如何直面社会,聚焦社会和当下的现实的问题与方法,从而建构个人的知识系统——系统的建构是很重要的。现在的美术教育不局限于某一种画种或系科,而是呈现出了跨学科、跨媒介的态势,这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巨大变革。作为艺术家,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前提是有自己的工作系统,这也是目前我们的美术高等教育正在解决的问题。当我们面向全球,以国际化的视野回看自身的高等美术教育时,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自身所在,教育才能真正往智性的、未来化的方向发展。

2许源祥残120cm×100cm布面油画20192019年依索帕拉基础绘画奖学金一等奖作品

当:经过近几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艺术院校对实验艺术和跨媒介创作的培养愈发成熟。目前青年艺术的影像、装置作品,出现了哪些新的倾向?跨媒介作品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作品,对于传统美院来说科技方面是一个短板,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和教学。您觉得现在跨学科的大环境下,美术院校教育在技术方面应该怎么弥补?

范:以广州美院为例。我在广州美术学院担任系主任时,设立了“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项目课题。两年内我们邀请了50位老师,包括策展人、艺术史学者为学生教授关于创作方法论的系列课程,增强他们的理论和文化批评素养。我觉得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是首要的目标,不管以何种媒介进行创作,都必须有自己的知识系统,才能形成自己基本的表达基础,从而形成个人的创作方法。

当: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群体与后备力量,奖学金制度与青年艺术评奖是推动、激励青年艺术创作的有效助力。您觉得除了经济方面的奖励,此类活动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给予青年艺术家们有效的支持?

范:我觉得其实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在他们创作生涯刚刚起步的关键节点上,经济方面的鼓励是不可缺失的,但亦不可忽略对青年艺术家们专业性和学术性上的支持。比如面向各个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罗中立奖学金,基于它自身的学术性,它对于青年艺术家的认可和支持,即远超经济鼓励,它亦包含着学术的任何与支持。现在许多青年艺术评奖项目已经成为青年艺术家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平台,亦是此类活动对他们职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奖学金媒介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雕塑教学思想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