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城市化”教学设计

2020-03-10 03:12宁阳明桂智凡尹发能曹慧允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城市化教学学生

宁阳明,桂智凡,尹发能,曹慧允

(1.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北黄石,435002;2.黄石市第七中学,湖北黄石,435002)

本篇教学设计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从“三维目标”教学转向“地理核心素养”教学,从重视教育输入转向重视教育输出。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深圳城市化发展,加深学生对城市化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添加“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类型的表现和成因以及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雄安新区的建设,把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实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一、教材分析

“城市化”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的内容。[1]本节内容是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具体表现。同时,本节内容对“产业活动”“交通布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章节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城市化”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部分组成。笔者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2]从地理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教材内容,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水平

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身边的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知是表象的、片面的,需要教师通过“城市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辩证逻辑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化加工,从地理学科视角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发展进程,使表象的、片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本质的、全面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人文地理素养。

(二)能力基础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一学生通过学习自然地理,已初步掌握地理读图分析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城市化景观图、城市区位图和城市人口与用地表格等进行“城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发展进程,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表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倾向

高中生正处在情感发展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学习观等。“城市化”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研究城市化就是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导入《从深圳到雄安》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形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另外,通过对城市进行规划,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从深圳到雄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第二,让学生阅读城市化动力机制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第三,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让学生初步掌握区域认知的基本方法,[4]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四,通过构思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的三个阶段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教学难点: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概念。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启发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运用图表分析法,[5]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特点;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通过城市规划设想,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本节“城市化”教学设计将对地理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等。同时,从新课程改革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各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从深圳到雄安》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沿海大城市的过程,同时了解当前快速建设中的雄安新区。

本研究当中使用SPSS17.0软件对两对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分析,并使用(±s)表示统计结果,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计算,以p<0.05表示该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教学,通过深圳市“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点,培养学生敏锐的地理洞察力。

承转:通过观看深圳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请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二)“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深圳城市发展的图表材料。[6]

表1 深圳市人口密度和总人口数增长的记录

表2 深圳非农业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学生活动:阅读深圳城市化的图表材料(表1、表2),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城市化?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什么?

设计意图: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图表和材料中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承转:学习了城市化的含义和重要标志后,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促进了深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三)城市化动力机制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教材图片并提出问题: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图1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材第31页和第32页内容,并结合示意图(图1)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城市化的推力和拉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图,提高读图分析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承转: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图3)

图2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图3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表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比

表4 城市化进程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材第32—34页内容,分组讨论,最后填写表3和表4。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示意图,提升读图能力;通过填表,提高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承转:通过读图文材料并填表,同学们已经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有了深入了解,有哪位同学知道城市发展除城市化之外,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五)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表现和成因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材料。[6]

郊区城市化(suburbanization)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伴随着郊区逐渐繁荣,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并出现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萧条、衰败等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多次郊区化的潮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仅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而且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小城镇和农村,结果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

面对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西方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促使一大批中心城市在经历了前一时期的低潮后逐渐复兴。如英国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减少后,于1985年起开始微弱增长,出现了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的迹象。

表5 城市化类型的表现和成因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分析材料,最后填写表5。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并区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概念;通过填表,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辨识能力。

(六)课堂小结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板书(图4)。

图4 “城市化”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一起总结知识点,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建立“城市化”知识框架。

(七)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了《从深圳到雄安》的视频,有什么感受?深圳发展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缩影,而雄安新区将是缔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关于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的图文资料,并思考假如你是雄安新区政府负责人,你将如何建设雄安新区。请以“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雄安新区”为主题,写一份城市建设规划书,要求体现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点,符合中国实际。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收集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的资料,了解雄安新区的发展过程,同时,思考如何建设雄安新区。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感受生活中的地理,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六、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导入《从深圳到雄安》视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同时期的深圳城市化景观图,人口变化、用地变化等表格,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师生共同板书,促进师生互动,落实“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城市化”知识框架。通过完成以“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雄安新区”为主题的城市建设规划书,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地理洞察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城市化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聪明的学生等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