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紧密型医联体的区域PACS系统

2020-03-10 18:00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阅片联体成员

万 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457)

1 概述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医联体建设的探索[1]。但是在医联体推行过程中,很多松散型的医联体构建,仅为医院之间的医疗合作和转诊,缺乏医保政策方面缺乏支持和支撑,核心医院的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到位[2]。在围绕一家核心的综合医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架构下,如何发挥龙头医院的帮扶作用,使医联体成员医院在业务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成为一种探索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广州市南沙区规划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内11家公立医院,组建了紧密型区域医疗联合体,规划建立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为核心的区域PACS系统,利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的影像服务资源为医联体内的成员单位提供委托阅片、远程审核阅片服务,并承担医联体成员单位未开展的影像检查项目。

2 设计思路

目前各地已经建设的区域PACS系统里面,一部分是区域PACS系统与医院已经建成的院内PACS系统相对独立,需要将区域PACS系统直接与每家医院的影像设备对接,申请机构的影像设备通过DICOM接口将患者资料和图片通过区域PACS系统发送到阅片中心,阅片中心的医生在区域PACS系统的阅片平台上进行阅片,完成阅片后通过区域PACS平台将报告发回给申请机构[3]。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用考虑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部署实施速度快,缺点是与医院现有系统未对接,医生需要在区域PACS系统提供的工作平台上阅片,因此医生需要同时适应原来的院内PACS阅片平台和区域PACS阅片平台。另一部分是医院已建成的PACS系统与区域PACS系统通过开发来接口建立联系,区域PACS平台建设遵循HL7和DICOM3.0标准,和各级医疗机构的院内PACS系统通过消息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区域影像中心和医联体成员机构的阅片医生仍然在原PACS系统上进行阅片[4],这种方式优点是不影响阅片医生的操作习惯,缺点是异构系统的接口改造复杂。考虑到尊重医生的操作习惯,选择第二种实现及数据接口的方案实现。

3 系统主要接口

3.1 诊断申请接口

诊断申请接口主要为接入方提供上传患者影像、提交诊断申请,取消诊断申请、获取诊断结果、修订编号相关步骤方法。为满足数据标准要求,提供结构化的报告[5],需要将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生字典添加到区域影像中心的医生字典,将区域影像中心的医生字典添加到医联体单位的医生字典。

3.2 报告诊断接口

报告诊断接口主要为第三方诊断系统提供查询诊断申请列表、获取影像下载地址、领取/释放诊断记录、保存诊断结果、保存意外流程相关步骤方法。在这个场景下,平台仅作为中间数据存储和交互使用,服务医院可以在自己的PACS系统中处理合作医院的诊断申请,书写报告。

3.3 数据采集接口

数据采集接口用于从医院内采集各类影像检查数据。影像云存储共享系统(简称IDCAS)用于解决医院内、区域内的跨科室、跨机构的影像检查数据异地备份、共享调阅、在线恢复的业务需求。数据采集接口规范用于内部FHIR集成接口。影像云存储共享系统对数据采集采用用户端主动注册,采用WebApi接口。接口调用的顺序依次为:机构,医生,患者,检查,影像,报告。

3.4 共享调阅接口

共享调阅接口主要让医疗机构从云端调阅影像检查数据或区域内跨机构的影像检查数据调阅。通过共享调阅接口进行数据集成,医疗机构在自己的PACS系统上显示影像检查数据。医院PACS系统通过使用DICOM Query/Retrieve(检索/获取)服务,到影像云存储共享系统(IDCAS)获取影像,通过WebApi从IDCAS影像调阅获取Dicomstudy信息、云端检查列表、云端检查详情、检查文档信息、检查影像对比地址、检查影像浏览地址。

4 区域PACS系统的功能实现

根据南沙区医联体的实际情况,区域PACS系统提供3种应用场景。

4.1 委托阅片

本地检查,中心阅片模式,医联体成员医院完成患者影像的拍摄,通过区域PACS平台向区域阅片中心提交委托阅片申请,将检查申请单、病历资料、DICOM图像等资料发送给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影像中心通过本地PACS系统接收患者的检查申请单和DICOM图像,进行阅片操作,使用区域影像系统调阅患者的病历资料,阅片完毕后提交初步诊断报告,并提交区域阅片中心上级医师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区域阅片中心将报告发送给申请的医联体成员医院,医联体成员医院在本地PACS系统上查看检查报告。

4.2 远程审核阅片

本地检查,中心审核模式。医联体成员医院在本院对患者拍片后,完成初诊报告,对于无法做出准确结论的病例,通过区域影像平台向区域影像中心提出远程审核阅片的申请,寻求优质阅片医生的支持。区域影像中心收到申请后,通过本地PACS系统接收患者的检查申请单、DICOM图像、和初诊报告,进行审核阅片,阅片完毕后给出区域影像中心的诊断意见,由区域影像中心将报告发送给申请的医联体成员医院,医联体成员医院参考诊断对患者提出最终诊断意见。

4.3 本地缴费,中心检查

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患者由于病情需要进行影像检查,而本地医院没有相应的检查设备。通过在医联体成员单位HIS系统的检查项目字典里面,增加区域影像中心开展的检查项目,医联体成员单位医生开单时,可以在区域影像中心开展的检查项目中选择。患者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完成缴费后,检查申请单通过区域PACS平台发送具备检查条件的区域影像中心,患者直接到区域影像中心进行影像检查。检查完成后,区域影像中心将DICOM图像和检查报告通过区域PACS平台发送给医联体成员单位。

5 区域PACS系统建设的意义

通过基于紧密型医联体的区域PACS系统建设,在医保政策和本地民政报销政策的支持下,医联体成员医院可以收治部分因为不具备检查条件而需要转院的患者,促进医联体成员医院的发展,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区域影像中心则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实现多方共赢。

猜你喜欢
阅片联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阅片列表在耳科住院医师颞骨CT影像阅片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阅片列表对培训耳外科进修医师阅读颞骨CT片能力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16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SP-1000i全自动推片染色仪及CellaVision DM96自动阅片仪在形态学检验人员镜下比对中的应用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