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状况调查研究

2020-03-10 15:22朱苏刘法虎韩冰张晓雁顾甲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职学生高职院校

朱苏 刘法虎 韩冰 张晓雁 顾甲

摘 要 在高职教育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再次引起高职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状况是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以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应用型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江苏某省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经过与全国常模各指标得分比较发现,2018年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的16个相关指标得分均超全国常模,“个性”优势特征相对突出,年级对比发现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现象,不同专业、不同院系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仍然需要本着全面发展的视角,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系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注重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着力落实“因材施教”,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持性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学生;高质量发展;学习性投入;CCSS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4-0024-06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实施更是将职业教育推向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征途,职业教育改革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面对现代技术变革增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等挑战,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更加凸显其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议题。所谓高质量发展,是指我国职业教育从主要依靠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外延式高速增长真正转向依靠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發展,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在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双目标的引领下,建设一流的专业、培养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队伍、产出一流的应用成果。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处于内涵式发展阶段,探索构建高职院校的质量建设、质量评价、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机制是需要迫切关注的重点内容。学生作为关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生命群体,学习性投入理应成为探讨教育质量的重要主题。基于此,本研究重点聚焦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特征,反思当下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内部保障的独特视角,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基础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基础

学习性投入是基于学生参与的视角衍生而来的一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关注。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泰勒提出了“任务时间”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其学习收获呈正相关。随后美国学者佩斯提出了“努力质量”理论,即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投入时间和努力程度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还包括校园文化(美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汀托的“社会和学术整合”理论)、学生背景、师生互动(美国学者帕斯卡雷拉的“变化评价模型”理论)等[1]。1991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乔治·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经自身实践正式提出“学习性投入”的概念,认为学习性投入是指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对学校在学习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的评价。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和个人的发展,既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又离不开学校为学生创造的各种学习条件[2]。因此,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状况既是学生个体在学业和相关有效的教育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对学校在学生学习方面支持力度的认可度的体现,是对学生学习努力、教师发展要求和院校环境支持等因素的全面反映,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和院校表现的重要标志[3]。

随着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研究者们在学习性投入的实践探索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将学习性投入作为高校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其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其中最为普遍、影响最大的是以学习性投入理论为基础研发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学校投入有效教学的努力以及学生对学校提供支持度的看法等。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等国陆续引进和使用该工具对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调查。2007年,清华大学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课题研究团队引进了NSSE问卷,依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了调整,最终构建了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问卷,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工具设计与抽样方式最为科学的高等教育学习性投入调查工具。除此之外,还有Schaufeli和他的研究团队根据学习活力、奉献度和专注力三个维度编制的UWES-S(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Student)学习投入量表,而“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SERU)主要是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设计的,了解学生在上课、课后学习、社区服务、宗教活动、工作、睡眠等八个方面的时间分配情况。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SSE项目的引入[4][5]和汉化版本的研发[6]与应用,随后,很多研究者运用该研究工具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开展国际国内比较[7][8]探究学习性投入与学业表现[9]、学习策略[10]、学习收获[11]、专业认同[12]、教师资源配置[13]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还有学者结合NSSE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方向、主体、实施、应用提出改进建议,如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评估主体,鼓励高校个性化发展,发挥评估的社会效应[14],提倡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5]。在实践研究方面,则是以清华大学NSSE研究团队为主力,从2009年开始启动全国范围的NSSE-China调查,并发布相关学习性投入报告。基于此,学界涌现出众多关于学习性投入的实证研究,尤其是清华大学史静寰团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高职类普通高校、应用型院校等常模,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性投入诊断的和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正是运用清华版调查工具,从内、外部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状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CCSS应用型院校问卷(黄色问卷)作为调查工具。CCSS是清华大学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研究团队在之前开发的NSSE-CHINA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专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开发设计的、更具综合性的应用型问卷。该问卷“特别关注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实践应用性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视角来反映应用型院校实践技能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帮助学校发现和诊断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6]。自2013年开发出第一版黄色问卷以来,清华大学每年都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的指标建构和具体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本次使用的2018版本是對前期版本的继续完善,各个维度的信度均较好,关联效度均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问卷由6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为课程教育、在岗实习、学生学习、收获与满意度、职业能力构建以及就业力(可雇佣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回收情况

2018年,全国共有7所应用型(含高职)院校参与了CCSS调查,共发放问卷17596份,回收15672份,回收率为89.07%。本研究以W职业学院(“双高校”之一)为调查对象,该校是一所典型的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在1.4万名学生总体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599名学生发放问卷,有效回收1599份,回收率100%。使用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对筛查后的有效问卷进行汇总、整理,样本的描述性特征统计见表1。

从样本的性别分布来看,男生(67.7%)和女生(32.3%)的数量极度不平衡,这与高职院校的性质有很大相关性。本研究调查的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是理工科,所以男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从样本的年级分布来看,大一(55.7%)和大二(32.5%)学生的参与率要远远高于大三学生(11.8%),可以发现本研究在大三学生样本的收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样本的专业分布来看,所抽取的样本比较符合工科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虽然涉及9个专业,但是工科样本数明显较大,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专业在总样本中占比高达38.5%和30.5%。而文科样本数普遍较小,如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专业的占比分别为1.9%和2.6%。

(二)调查研究结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总体得分较高,但是对学校学习风气和氛围的满意度较为低迷

学生在校学习满意度既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活动的重要反馈,又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来监测高职教育质量,对于高职教育从容面对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挑战意义深远。研究发现,W职业学院学生在校满意度得分明显较高,两个子指标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在校满意度得分均值较为接近,分别为73.22和73.51,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p<0.001),见表2。从各个项目的得分来看,W职业学院学生在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在校满意度各项目得分。而“在校满意度”指标下的“学习风气和氛围”项目得分最低,说明W职业学院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与学生的期待存在差距,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2.学生学习性投入水平总体向好,但是生师互动、职业认同、在岗实习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2018年学习性投入水平的16个二级指标得分进行比较,W职业学院学生学习性投入水平在通识教育重视程度、实验实训课认知目标、生际间关系、向学/厌学、支持性环境五个二级指标得分尤其突出,均高于80分。但是生师互动、职业认同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明显偏低,均低于60分。为更具体、真实地反映W职业学院各二级指标得分与全国同类院校常模数据的差异,结合二者数据均值分布等进行了T检验,见表3。

通过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比较发现,W职业学院学生2018年的学习性投入水平在16个二级指标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其中,学生就业力、职业通用技能、在校满意度、多元学习模式、课程认知目标(实验、实训课)等二级指标上均值得分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尽管在岗实习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均值得分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3.学生的课程学习投入程度、在校满意度和职业素养逐年提升,2017年总体水平呈短暂回落现象

从年度比较的视角来看,具有可比性的11个二级指标在2016、2017和2018年度均值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课程学习投入程度、在校满意度和职业素养3个指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专业理论课认知目标、在岗实习等其余8个二级指标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V”字形特征。同时2018年的均值得分明显高于2016年,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见表4。

4.职业素养、职业认同、生师互动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各有优势

对W职业学院男生、女生的学习性投入各二级指标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16个二级指标中,只有6个二级指标的均值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各有优势。其中,女生在支持性环境、在校满意度、职业素养等3个指标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在生师互动、职业认同和就业力等3个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女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5.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的学习尤其需要关注

分别对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各二级指标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课程教育中的“课程认知目标(实验、实训课)”(p<0.05)和学生学习中的“课程学习投入程度”(p<0.05)、“多元学习模式”(p<0.001)等3个二级指标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三个年级学生的均值得分来看,3个年级得分大多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趋势,即一年级和三年级均值得分较高、二年级较低,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究,见表6。

6.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水平大部分存在显著差异,教育与体育类学生得分最低

本研究样本共涉及W职业学院的财经商贸、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旅游、土木建筑、公共管理与服务、文化艺术和装备制造等9个专业大类,研究结果发现,除了通识教育重视程度、在岗实习和在校满意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13个二级指标的均值得分差异都较为显著。9个专业大类的学生在二级指标上的表现并不“稳定”,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不同的二级指标上得分表现各异,其中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土木建筑、文化艺术大类学生得分相对较高,而教育与体育大类学生在全部9个大类上得分均最低。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W职业学院学生学习性投入水平和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高质量学习是高质量教学的镜子,通过学习情况的分析可以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地自我诊断和自我矫正,确保教与学相得益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W职业学院2018年CCSS的16个二级指标均值得分均高于2017年,与全国常模比较来看,W职业学院2018年CCSS的16个二级指标均值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同类院校水平,学生就业力、职业通用技能、在校满意度、多元学习模式、课程认知目标(实验、实训课)等二级指标均值得分尤其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说明W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表现优异,展现了W职业学院学生的良好的学习风貌和教学成效,也印证了W职业学院在学生学习管理方面的显著优势。当然,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历史基础不同、专业特色各异、教学资源层次不齐、学生学习状况千差万别,高职院校未来仍然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力争保持学习与教学发展的连续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W职业学院学生在学生学习、职业能力构建和就业力的部分指标上存在性别差异

英国著名学者斯蒂芬妮·阿特金森和国内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多次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7]。2018年W职业学院CCSS调查数据就显示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某些二级指标上的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女生在支持性环境、在校满意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表现出优势,而男生在生师互动、职业认同和就业力方面表现出优势,男生和女生在不同指标上得分交替领先。因此,学校需要正视性别差异,继续保持和促进女生在支持性环境、在校满意度、职业素养等指标上,以及男生在师生互动、职业认同、就业力等指标上的优势,同时相互借鉴对方长处,争取实现学习的“全面进步”和“全面优化”。

3.学习性投入的专业差异真实存在,体现出以工科见长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群”特征,調查显示这种“群”的类别差异是真实存在的。2018年W职业学院CCSS调查显示,9个大类的学生在二级指标上“各展风采”,不同专业群体学生得分表现差别明显,具有传统学科优势的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土木建筑、文化艺术大类等学生得分较高,表现较为突出,与之相对应的是教育与体育大类学生在全部9个大类上得分均最低。这一专业差异对于以工科见长的W职业学院来说,意味着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水平显著高于非工科专业学生,提示需要正视学校非重点专业学生的学习性投入问题,找准症结的关键所在,及时加强引导。

4.W高职学院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水平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二年级现象

W职业学院的调查表明,课程认知目标(实验、实训课)和课程学习投入程度、多元学习模式等3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对二级指标的均值得分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二级指标的均值得分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U型分布的二年级现象,提示应用型高校“入学紧、中间松、毕业紧”的老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能有效结合“二年级现象”,有针对性实施学习性投入的激励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建议

1.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系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当下的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各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基点,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关注学校教育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的原始功能和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政策,不断改进各要素间的耦合关系[18]。如注重学校学习文化、职业文化建设,树立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深度推进校企融合,着力改善实践教学的支持性环境,全面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2.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正视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高职学生作为个体,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命体的学习特征。为促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避免过度传统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差异化的“学”,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索营造良好氛围,因“生”施教,最终实现有差异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增值式成长。

3.以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依据,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持性环境,发展学生的复合型职业技能

尽管W职业学院学生在实验、实训课目标认知和通用技能的获得方面表现尚佳,但是学生在职业认同、职业素养和就业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异,而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来看,重视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介入,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19]。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双高计划”的推动实施,各职业院校应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认真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相关工作,全面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參 考 文 献

[1]王世嫘,陈英敏.2000-2016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年度报告解析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8(8):41-54.

[2]Kuh G D.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J].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09(1):5-20.

[3]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Change,2001(3):10-17.

[4]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50-54.

[5]蒋华林,李华,等.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7):45-53.

[6]海蒂·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36-42.

[7]胡慧妮.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复式教学新进展——对“同动同静”新模式的特征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1-12.

[8]张璨.鲁东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度现状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9]邢全超.基于CCSS调查的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业表现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10]高轻鸽.专业认同对学习性投入的影响调查研究——基于H大学J学院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11]李雄鹰,秦晓晴.“拔尖计划”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研究[J].江苏高教,2019(12):102-108.

[12]杨庆伟.河北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资源配置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相关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20.

[13]徐远超.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3):131-133.

[14]张德启,汪霞.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改进的商榷——基于与美国NSSE比较的视角[J].高等理科教育,2008(5):35-38.

[15]岳小力.基于学生参与经验问卷调查的高等教育评价新途径——美国NSSE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6]涂冬波,史静寰,郭芳芳.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测量学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1):55-62.

[17]S Atkinson. A Study of Preferr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yl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Gender and Achie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Project Work[J].Design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10(1): 26-42.

[18]田甜.高校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CCSS2016问卷[J].教育发展研究,2018(17):43-49.

[19]杜艳秋,史静寰.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71-78+164.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View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CCSS Data of W Vocational College

Zhu Su, Liu Fahu, Han Bing, Zhang Xiaoyan, Gu Ji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once again aroused high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learning engagement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cores of 17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2018 all surpass the national norm, and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personality”are relatively prominent. The comparison of grades reveals a U-shaped phenomenon of two high and middle low level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need to take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atic development in student training, start from the genr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s”, improve the supportive environment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arning engagement; CCSS

Author  Zhu Su, research assistant of Research Center in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xi 214121); Han Bing, Zhang Xiaoyan, Gu Jia, Research Center in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Fahu, research associate of Research Center in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xi  214121)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高职学生高职院校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