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的铵化及其对Lyocell织物的阻燃整理

2020-03-11 03:20徐爱玲王春梅
纺织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植酸白度阻燃剂

徐爱玲, 王春梅

(南通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纺织品的易燃性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纺织品的阻燃整理备受关注[1-2]。Lyocell纤维因其强度高、吸湿性好、手感柔软、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3];然而,Lyocell属于可燃性纤维,燃烧时有长时间的续燃和阴燃,产生大量烟雾,因此,对Lyocell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具有现实意义[4-5]。

阻燃整理一般通过阻燃剂与织物的黏合、吸附沉积和化学接枝来达到阻燃效果[6]。浸轧-焙烘工艺使阻燃剂在高温焙烘过程中与纤维发生化学键的结合,使得织物有优良的阻燃效果以及良好的耐水洗性能。磷基阻燃剂可以促进凝聚相炭层的形成,是一种能有效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的阻燃剂[7-8],并因其环保、低毒、低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酸又称肌醇六磷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磷酸类化合物,作为可再生的生物材料,适应了人们的需求并且正被不断地开发与研究。植酸以其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优势,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属加工、纺织工业、塑料工业等行业领域。

本文以天然含磷化合物植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无甲醛的磷氮型阻燃剂植酸铵,采用浸轧-焙烘的方法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阻燃剂大分子与纤维素纤维形成交联,从而使得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Lyocell云缎,经纬纱线密度均为9.5 tex,经纬密分别为716、472根/(10 cm),面密度为 130 g/m2,由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提供。

试剂:50%植酸水溶液、双氰胺(分析纯,上海笛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尿素(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上海振兴化工一厂)。

仪器:EL303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WSB-3A型d/o智能数字白度仪(温州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YG065H/PC型电子织物强力仪(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TG 209 F1型热重分析仪(德国NETZSCH公司);NICOLET iS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上海力晶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eminiSEM 300型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Carl Zeiss公司);LFY-606型氧指数测定仪(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1.2 实验方法

1.2.1 植酸铵的合成

在250 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0.44 g植酸水溶液和5.40 g尿素,磁力搅拌下加热至100 ℃,冷凝回流反应2 h得到黄色透明黏稠状液体。将产物冷冻干燥,用无水乙醇提纯,得到白色固体植酸铵,产率为86.06%。植酸铵的合成路线[9]反应式为

1.2.2 织物的阻燃整理

配方:植酸铵质量浓度为300 g/L,双氰胺质量浓度为50 g/L,浴比为1∶20。

工艺流程:浸轧(50 ℃条件下浸泡10~20 min,二浸二轧,轧余率为90%)→预烘(80 ℃,3 min)→ 焙烘(170 ℃,5 min)。

1.3 表征与测定

1.3.1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白度:参照GB/T 17644—2008《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在智能数字白度仪上进行测定,织物大小为200 mm×50 mm,对折2次,测试温度为室温,平行测试4次,取平均值。

断裂强力:参照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在电子织物强力仪上进行测定,织物大小为30 cm×5 cm,测试温度为室温,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

柔软度:参照GB/T 18318.1—2009《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斜面法》,采用自制的织物硬挺度试验仪在室温下测定织物的抗弯长度,试样大小为3 cm×25 cm,平行测试3次,取平均值。抗弯长度越小,柔软度越好。

1.3.2 阻燃性能测试

垂直燃烧:参照GB/T 5455—2014 《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对织物进行测试。

成炭性能:使用热重分析仪,将样品在氮气的氛围下进行测试,测试温度范围为40~800 ℃,升温速率为20 ℃/min。

极限氧指数:按照GB/T 5454—1997《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采用氧指数测定仪进行测试。

1.3.3 化学结构分析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植酸铵和织物进行光谱扫描。扫描范围为4 000~500 cm-1,分辨率为2.0 cm-1。

1.3.4 耐水洗牢度测试

根据AATCC 61—2013 《耐洗色牢度:加速法》,使用耐洗牢度测试仪测定经阻燃整理织物的耐水洗牢度。洗涤剂质量浓度为3.7 g/L,水洗温度为 40 ℃,水洗45 min。

1.3.5 形貌观察

采用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织物的表面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植酸铵化学结构分析

图1 植酸铵、植酸和尿素的FT-IR谱图Fig.1 FT-IR spectra of phytic acid ammonium, phytic acid and urea

2.2 整理前后织物化学结构分析

图2示出植酸铵以及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的红外谱图。

A—未整理;B—整理后未水洗;C—整理后水洗1次;D— 整理后水洗20次;E—植酸铵。图2 植酸铵、未整理及整理后织物的红外光谱图Fig.2 FT-IR spectra of phytic acid ammonium and untreated and treated Lyocell fabrics

2.3 织物的成炭性能分析

为获得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在受热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特性[10],在氮气氛围下对织物进行热解实验。图3示出未整理和整理后Lyocell织物的热重曲线(TG)和一阶微商热重曲线(DTG)。

图3 阻燃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的TG和DTG曲线Fig.3 TG and DTG curve of Lyocell fabric before and after flame retardant finishing

由图3可知,纤维的裂解可以分为初始裂解阶段、主要裂解阶段以及残渣裂解阶段[11]。可以看出,当温度低于200 ℃时是初始裂解阶段,织物出现质量损失,这是由于织物吸热脱水导致的,纤维基本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当温度高于200 ℃时,未整理Lyocell织物质量快速损失,存在1个明显的质量损失阶段。而经过阻燃整理的Lyocell织物,有2个明显的热质量损失过程,质量损失的起始温度降低,质量损失率大幅度下降,燃烧后残余炭量有明显增加。

表1示出阻燃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的TG曲线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经阻燃整理的Lyocell织物残炭量远高于未整理织物,800 ℃时残炭量提高了27.98%;残渣裂解阶段的质量损失率下降了20.11%,说明整理织物有很好的成炭性能。由此可知,阻燃整理后Lyocell织物的热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表1 阻燃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在氮气中的热解数据Tab.1 Pyrolysis data of Lyocell fabric in nitrogen before and after flame retardant finishing

2.4 阻燃整理前后织物表面形貌

图4、5示出阻燃整理前后织物的SEM照片。由图4(a)和图5(a)可知,未整理Lyocell织物表面光滑清晰,除了纤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损伤以及表面黏附的少量颗粒外,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由图4(b)和图5(b)可知,Lyocell织物经阻燃整理后,大量整理剂均匀地附着在纤维表面或者嵌入织物,纤维在整理剂的作用下产生了交联。由图4(c)和图5(c)可知,阻燃整理织物水洗20次后,织物表面仍有一层均匀致密的整理剂,但是纤维之间的交联略有减少。这表明阻燃剂均匀地覆盖了织物表面,与织物产生了交联并且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

2.5 阻燃整理后织物燃烧残渣形貌

Lyocell织物燃烧残炭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Lyocell原布的残炭纤维较细,残渣呈絮状,在燃烧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未处理Lyocell织物在接触火焰时产生明火,续燃时间长,产生大量的黑尘,燃烧完全;而经阻燃整理的Lyocell纤维形态比较完整,表面有紧致连续的炭层,挥发性气体在炭层表面形成许多小气泡,形成特殊的膨胀型纤维结构,碳层作为物理屏障,隔绝了氧气和热量,有效地保护了纤维[12],因此纤维几乎未被分解。由此可以看出,阻燃剂植酸铵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图6 Lyocell织物阻燃整理前后残渣的SEM照片(×3 000)Fig.6 SEM images of char residue of untreated Lyocell fabrics (a), treated Lyocell fabrics (b) and treated Lyocell fabrics after 20 washing cycles (c) (×3 000)

2.6 整理织物的燃烧性能

表2示出阻燃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的燃烧数据。可以看出,整理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6.6%,且没有续燃和阴燃,而且水洗20次后,炭长只增加了0.4 cm,说明经植酸铵整理后织物有很好的耐水洗性能。

图7示出垂直燃烧测试后Lyocell织物的外观照片。可以看出,植酸铵明显改善了Lyocell织物的阻燃性能。经20次水洗后织物的阻燃性能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效果。

2.7 整理织物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3示出整理织物的各项物理性能。可以看出,经阻燃整理后的织物抗弯长度增加,说明织物的柔软度变差,手感变差,但是经水洗后织物的抗弯长度减小,织物的柔软度有所改善。经阻燃整理后的织物白度明显下降,但是经水洗之后白度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双氰胺所引起的纤维表面泛黄。因阻燃剂成弱酸性,所以经浸渍和高温焙烘,纤维受损,导致断裂强力有所下降,采用氢氧化钠调节整理液的pH值可以有效地减少纤维损伤。

表2 阻燃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的燃烧性能Tab.2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Lyocell fabrics

图7 垂直燃烧实验织物图片Fig.7 Fabric sample pictures after vertical burning experimental. (a) Untreated Lyocell fabrics; (b) Treated with 300 g/L phytic acid ammonium; (c) Treated Lyocell fabrics after 20 washing cycles

表3 阻燃整理前后Lyocell织物的白度与力学性能Fig.3 Whitenes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Lyocell fabric

注:1#为空白样;2#为经300 g/L植酸铵整理织物,整理液pH值约为5.0;3#为经300 g/L植酸铵整理织物并经20次水洗;4#为采用氢氧化钠调节整理液pH值为6。

3 结 论

通过对天然磷化物植酸的铵化改性,制备了一种植酸铵阻燃剂,并通过浸轧的方法对Lyocell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得到如下结论。

1)植酸铵阻燃剂成功固着到Lyocell纤维上,并具有一定的牢度。

2)阻燃整理后织物有较好的成炭性能,800 ℃时残炭量从8.55%提高到36.53%。阻燃整理降低了织物的阴燃和续燃时间并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

4)与原织物相比,阻燃整理后织物的白度、柔软度以及断裂强力有所下降,但水洗后白度和柔软度有所改善,通过调节整理液的pH值可以减少纤维损伤。

FZXB

猜你喜欢
植酸白度阻燃剂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精米蛋白質含有率および米粒白度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その発生要因 (日语原文)
基于荧光增白织物的白度公式评价
不同植酸磷/非植酸磷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多次洗涤对面料白度的影响分析
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氮-磷-硫膨胀型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膨胀型阻燃剂APP/MA/PEPB的制备及其在ABS中的应用
影响小麦粉白度的主要因素
三聚氰胺基阻燃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