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单向线”系列油画创作研究

2020-03-11 08:52贾明俊杨友成
艺术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空巢老人表现主义

贾明俊 杨友成

摘要:“被遗忘的单向线”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被独自留在家乡的老年人,即空巢老人。目前,鲜有油画作品聚焦生活窘迫、不堪一击的老人。本次创作主要以盼望子女回家的苏南地区空巢老人形象为创作原型,用表现主义的方式,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强烈的色彩对比,重点刻画老人们多样的内心世界,旨在唤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呼吁人们关注这些随着经济发展被遗忘的空巢老人,让更多人意识到艺术作品的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人物肖像;油画创作;表现主义;空巢老人

在这个手机已经配备高清摄像头、眼见之处皆可拥有最真实便捷的记录的时代,油画人物肖像的绘制并没有失去其魅力。无疑,影像是对一个人最真实的描绘,尽管多媒体影像、照相机、手机的普及给油画创作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油画创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真实性,更有深藏在绘画者心中的情感[1]。这些看似陈旧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对事物本身的视觉再现,更多的是呈现艺术家们精彩纷呈的内心世界。

1 研究目的及现状

油画创作中,人物肖像是一种刻画人物外在形象,描绘单个或一组具体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画面的主体,是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以及作者所呈现出的社会气息,不仅能够突出表现人物主体的真实情感,还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社会状况。不同时期的油画人物肖像都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精神面貌。“被遗忘的单向线”系列油画创作研究,把目光聚焦于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的空巢老人。所谓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被独自留在家乡的老年人或老年夫妇[2]。本次创作以盼望子女回家的苏南地区孤独空巢老人为原型,用表现主义的形式,通过油画色彩间的强烈对比、夸张的人物形态,试图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如今,油画创作中的人物肖像往往以写实作品居多,其对象多为青春朝气的少年或年轻貌美的女子这类美好的人物,鲜有作品用表现主义的方式聚焦生活窘迫、不堪一击的老人。本次创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呼吁人們关注这些随着经济发展被遗忘的空巢老人,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油画作品的意义不仅是传播美好的事物,也肩负着传达情感的责任。本次创作选取空巢老人为对象,重点刻画老人的无助和抑郁状态,旨在唤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让更多人意识到此系列油画人物肖像创作表达的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

2 研究过程

2.1 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人物我们最熟悉不过了,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本次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笔者参加的一次家庭聚会,一大家人看似其乐融融,实则年轻人玩手机、电脑,中年人聊天喝茶,家里的老人却孤独地坐着。这也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使笔者联想到了《呐喊》,似乎看见了这些表面宁静的老人内心正在“呐喊”,这给了笔者研究与创作的灵感。

《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之一,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创作的绘画作品,有多个版本,画作的主体是一个在一片蜿蜒的血红色天空映衬下的痛苦扭曲的人物。蒙克是将精神的焦虑用作品表现出来的最杰出的代表,画面中充满了孤独、沉闷、绝望,他将这种充满焦虑却又无法摆脱焦虑的现实发挥到了极致。

2.2 素材获取

为了在画面中突出表现老人们“呐喊”的内心世界,笔者去了敬老院深入研究,一些老人的丰富阅历和他们不服老的精神状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绝大部分老人的心中是非常孤寂和无助的,在征得老人同意后,笔者抓拍了一些老人的特写作为本次油画创作的素材。

2.3 构思形成

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充分了解老人平时的生活习惯、语言特征、日常生活等,试图在画面背景处理上采用虚化处理,突出主体人物。目的是摆脱观众对表现对象固有的认知,打破写实油画与艺术表现、经验与常规的束缚,从另一角度观察客观对象,寻找自己的独特视野。

2.4 整理完成

油画语言中本就潜藏着无数种可能,并通过画者对材料媒介的理解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会阻碍画面中的语言表现。经过反复的探索尝试,此系列作品全部选择采用直接画法,学习表现主义方式中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与丰富的画面表现力,在人物的刻画上没有选用写实画法,而是选用抽象化的方式表现人物,直接而震撼地传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压抑与鲜艳的色彩表达多样性的情绪。画面的构图以人物为中心,将焦点集中在画中人物的身上。背景用动荡的、弯曲的、倾斜的线条,将天空与大地联系在一起。

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思想就是作品的灵魂,不能局限于表现对象的形象,一定要有主观情感的表现和真情实感。想要将人物表现得更生动,必须先深入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加以艺术的语言加工,才会更有价值。其中,色彩的运用是油画人物创永恒不变的话题,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最为丰富而又无可替代的。色彩作为油画人物中表现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对艺术家的自我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系列作品在色彩的选择方面打破常规,由于是表现主义艺术作品,色彩可以突破现实,依照创作者自身对色彩和其中情感的理解来描绘[3]。这给了笔者很大的创作空间,由于听过老人们的故事,也近距离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在创作时对这些老人的遭遇有更深的体验,创作过程中也更富有激情,因此在人物面部的处理上采用了鲜明的色彩描绘,背景则选用灰色调,意图通过脸部与背景间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表现人物的紧张、内心的拘束,同时想借作品来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关切,以此唤起更多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3 突破与创新

很多艺术创作者以年轻、美好的人物为创作对象,以空巢老人为创作对象的甚少。且基于对已有的作品的分析,大多数油画人物肖像作品以具象写实为主。本次创作选取了一种新型方式——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流派之一,本次创作选用表现主义风格,对画面色彩和人物造型进行夸张处理。强烈的表现主义手法往往用来表现冲突而动感的战争、色彩绚丽的风景或震撼人心的故事,本次油画人物肖像创作借此表现手法,以笔者内心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为出发点,旨在表达对空巢老人的同情和关切。

艺术活动在本质上是想象活动,而想象是实现情感表现的过程[4]。多数观赏者首先注意到的是作品中人物的形态、样貌,而忽视了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情感。本次油画创作选用表现主义风格,目的在于打破观者第一眼看“形”的常规,通过非写实的色彩描绘,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并引发想象与思考,重点描绘了强烈对比的色彩,将不以肉眼所见的人物真实色彩作为创作标准,而是用强烈而反常的色彩和肆意而夸张的笔触来塑造这些孤独、无奈的空巢老人形象,由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强烈的色彩对比震撼人心,使作品的重点由“形”转移到“情”。从形式上看,二者是有冲突的,老人的造型是静态而沉默的,挣扎、不呐喊;表现主义的手法却是夸张、怪诞的。相对于传统表现手法注重细节描写与写实的特点,此次选用表现主义手法更注重强有力的情感传达和强烈的色彩表现。这种巨大的反差無形之中表达的是他们不平静的内心,也旨在表达笔者内心对这些留守在家乡的空巢老人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大胆地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引人思考,引发观赏者的心灵震撼和共鸣。

4 结语

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有意义的取材。此系列油画作品,将空巢老人与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旨在用人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呈现空巢老人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公众通过此次研究,对空巢老人产生正确的认知,唤起公众对这个群体的情感共鸣和关注。

追本溯源,本次“被遗忘的单向线”系列油画创作研究,不仅是对空巢老人的肖像画创作,更多的是一种记录、一种敬畏、一种教化。笔者希望借助艺术推动公益,将艺术具有的强大表现力与独特感染力注入作品当中,为老人带去心灵的慰藉,传承并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风尚。由此生发出社会对空巢老人现象的重新思考,并以艺术的形式影响更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

参考文献:

[1] 陈锦通.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碰撞——新时期中国油画中的人物形象[J].美术论坛,2009(5):24.

[2] 宋小芳.淳安县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06):718-720.

[3] [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4] 罗常军.艺术即表现[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52-56.

作者简介:贾明俊(1996—),女,江苏句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空巢老人表现主义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