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0-03-11 08:52肖丹
艺术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

摘要: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和重视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成长和发展是家庭、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在许多情况下会被忽视。绘画艺术疗法最早应用于心理学,随后延伸到医学、教育学等领域,其发展趋于成熟。但是,关于绘画艺术疗法在社会工作中应用的研究极少,特别是关于儿童社会工作方向的研究更是没有。本文研究绘画艺术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为儿童提供相关服务,丰富儿童的内心体验,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以达到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绘画艺术疗法;儿童社会工作;儿童成长

1 绘画艺术疗法

1.1 内涵

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常见形式,艺术治疗指提供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它包括视觉艺术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游戏治疗等,涉及艺术、心理学、哲学、医学等领域[1]。绘画艺术疗法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达到满足来访者的情感需求、增强自尊心、减少焦虑、发展社会技能的目的。绘画疗法认为绘画活动本身即治疗,因为绘画过程可以缓解当事人情绪上的冲突和困扰,有助于促进其自我认知和成长,帮助个体维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平衡。美术作品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的直接途径之一。

1.2 理论基础

总体来说,绘画艺术疗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物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两个方面,生物学基础是脑偏侧化理论,心理学基础包括投射理论和升华理论。脑偏侧化理论是绘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右侧脑是情绪脑、艺术脑,通过艺术更有助于情绪的表达和宣泄[2]。投射理论和升华理论是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基础,从是否被道德允许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被道德允许的意识表达,可记录、传递信息,这也是绘画的缘起,它比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同时绘画可以为人的内心冲突找到一个排解口,就像是给一潭死水增设了新的排解管道,使潭水变活,让人不再在旧有的死水里纠缠,这就是移置、升华理论;另一层是不被道德和意识允许的无意识表达,不被自我接纳、被自我压抑的欲望、冲动会变相变形表达出来,比如对性的渴望会幻化为水里的游鱼,攻击性会表达为尖刺形状,这就是投射理论。

1.3 绘画艺术疗法介入其他领域的研究现状

绘画艺術疗法最早运用是在国外,随着介入领域的扩大,绘画艺术疗法介入精神病性、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当然,通过学习和研究,国内关于绘画艺术疗法的研究也颇有成效。王宁(2018)基于实验法与统计法,研究团体绘画治疗可以消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3]。关于绘画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林仪(2015)运用限制性团体绘画疗法对中职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进行疏导和治疗,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得出团体绘画作品是诊断人机交往的工具、限制性团体绘画疗法适用于中职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结论[4]。牛镇海、曹运华(2011)探讨了绘画艺术疗法对女肥胖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得出结论:绘画艺术疗法有助于增强女肥胖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尊心,促进她们心理健康发展[5]。

2 儿童社会工作

2.1 内涵

儿童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6]。

2.2 理论支持

儿童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包括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文化学理论。生物学理论主要是远用进化论、遗传学等观点,解释、说明儿童发展的进程、状态和特征,这种理论重视生物性力量对儿童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强调自然法则的作用,强调生理遗传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更多地把儿童成长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心理学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人在情境中,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意味着人类的行为是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的,是他们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理论通常被用于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辅导的课程。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离不开所生存的环境,社会学认为,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儿童的成长受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影响,一些学者就家庭内父母子女及其他人员间的沟通模式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认为家庭内的沟通模式是考察一个家庭是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家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文化人类学理论代表人物米德以实证性田野调查研究不同文化间儿童及青少年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现象是由环境和文化综合决定的,儿童、青少年不应仅仅被看作心理学的概念,更应看成是文化的真实存在的观点。社会文化理论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强调个体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和文化当中,儿童的发展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4个方面的理论为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3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和各个方面权益的相关法案不断得到建立和健全,我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儿童福利运行机制,其中对于特殊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包括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贫困失依儿童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留守儿童救助,普及了儿童福利服务专业价值观,专业技术得到了普及与发展,民间组织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儿童社会工作。

3 儿童成长和发展中的需要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受保护需要和社会化需要。本文主要运用绘画艺术疗法满足儿童发展和社会化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包括良好的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而基本生活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属于社会化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在学业成长过程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运用绘画艺术疗法为儿童提供服务,更好地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4 绘画艺术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疗法有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比如自画像、房树人和曼陀罗。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社会工作者可以透过作品洞悉儿童的内心世界,既能与儿童进行深度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和他们面临的问题,也能丰富儿童经验、提高儿童观察能力、发挥儿童创作能力,绘画艺术疗法对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4.1 通过“自画像”丰富儿童经验

社会工作者需要准备彩色笔和白纸,在一定时间内要求每人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结束之后在小组内提出疑问,进行交流,最后一个环节是社会工作者选择所有成员中典型的案例进行分享。绘画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花、草、树、木、鸟、鱼,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事物来代表“自画像”,绘画形式多种多样,如白描画法、卡通画法和漫画法,每一幅画都是儿童将自己的亲身经验,用风暴式的风格呈现在作品上,展现各不相同的个体,增加儿童对自己的认识。社会工作者要向儿童强调,“自画像”不存在好与坏,不存在竞争,只要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不论是形象的画,还是抽象的画,都是“自画像”,更注重儿童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感,这样就使那些绘画技能差的学生不会感到为难,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通过一个小游戏就可以打开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在完全掌握文字表达方式之前,儿童更多是运用造型艺术形式,借助符号、线条、色彩等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是表达自己欢欣之情,有的是发泄心中的不满,有的是描绘不可思议的梦幻境界,甚至是涂抹自己都不明白的图式。社会工作者要随时关注儿童在整个过程中的状态,通过这个环节,儿童能够直接、自由地表达情绪,通常会将所看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以绘画的方式在白纸上呈现出来,使儿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4.2 通过房树人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房树人的创作首先是需要确定大小、位置、颜色、线条、房树人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整个画面大小适中,房树都要位于纸张的左下角,下边白纸的边缘需要切断,如果是树木三边被切断,代表不安感、压抑。整幅房树人,呈区域化特征,每一部分都有强调的倾向。接着社会工作者引导儿童学习房子、树木、人物、附属物等具体特征的含义,如单面房意味着性格单纯,思维较简单;房屋倾斜代表对家庭的不安全感,有潜在的担忧。树木有柳树和树皮的呈现形式,柳树指低垂的枝条,情绪稍显低落;而年轮以树皮的形式展现,代表厚重。将长头發、眼睛和嘴画出来,其他器官都没有的人物象征不自信,逃避人际关系,没有很好地适应环境。透过儿童的画,社会工作者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儿童运用非语言方式,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压抑情感呈现出来,得到放松。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整个世界有强大的好奇心,但能力的不足放缓了他们不断前进的步伐,这个阶段属于语言积累期和学习期,因此有时候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但是绘画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儿童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通过画本“说”出来。在参与房树人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其实并不追求形式上造型结果的完满,他们需要的是获得认同和倾听,这是因为画面承载着儿童的情绪体验,这是无法言表的内在图式。进行创作的基础是有比较好的观察能力,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气氛,引导儿童乐意观察,帮助儿童掌握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4.3 通过曼陀罗绘画发挥儿童的创造能力

曼陀罗绘画以“圆”为创作的天地,在饼图纸的创作中“没有起点与终点”,提供给创作者一种被保护的感觉,使其透过图像、颜色、线条、抽象符号来发觉潜意识中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再加上对创作者与外界人、事、物关系的探索,增进对自我现况的了解、觉察,并增加内在正面能量,以达到静心、整合的效果。绘画曼陀罗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在圆内自由创作,表达情绪,也可以遵循既定的有规律的图形作画,让内心的能量有序地整合。曼陀罗绘画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限制,给了儿童最大的自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作,曼陀罗绘画能够激发出儿童的自性原型,从而产生治疗的作用,通过表达和转化情绪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家长可以知道儿童内心柔软的地方,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想象是儿童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儿童发挥创新精神的源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它可以概括周围的一切,推动人们不断进步,成为人们不断学习的源泉。儿童在绘画的时候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联想,不受限制、跟随自己的内心大胆创作,将创造力、想象力、征服力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社会工作者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时给予儿童表扬,在这个时候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愉快,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总体来说,绘画艺术疗法能够将各种知识和经验重新组合,使儿童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创作,即使是知识贫乏的儿童,通过多培养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也能开展新颖的创作活动,达到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目的。

5 结语

整体来说,绘画艺术疗法可以满足儿童学业成长的需要,丰富儿童的经验,提高儿童发展能力,发挥儿童的创造能力,提高儿童与周围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儿童自信。通过绘画艺术疗法,儿童能够将自己的思考方式带到学习和生活中,多维度思考问题,使那些羞于表达的儿童逐渐变得喜欢表现自我、学会敞开心扉。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倾听者、引领人的角色,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关爱儿童,更好地探索绘画艺术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功能,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婷.美术教育运用行为导向模式在艺术治疗中对聋哑儿童的辅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2] 杨丹丹,史晓妹,邓伟,等.绘画艺术疗法改善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5(06):100.

[3] 王宁.团体绘画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及韧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8.

[4] 林怡.限制性团体绘画疗法在中职生人际交往辅导中的应用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5.

[5] 曹运华,牛振海.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1,19(5):603-605.

[6] 黄娟.儿童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作者简介:肖丹(1997—),女,贵州毕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
“慧玩”:顺应儿童发展的课程变革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