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2020-03-11 22:37陈林萍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组内组员交流

陈林萍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但在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一、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即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互助性学习。它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相对于班级内不分组的合作学习,它将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互助性。近年来,这一教学理论愈发显现出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

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要想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一课题,尝试着深入、持续地跟踪课堂,展示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真实过程和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理性思考,提出相關的对策及建议,使教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提高合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策略

1.教师找准角色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的策划、组织、参与和反思是分不开的。

(1)课前,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策划者

课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运用小组合作的环节进行估测:目的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进行多长时间?怎样进行?

(2)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是组织者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你会解决吗?不会怎么办?以此激发学生合作的内需力。学生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才会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之后教师应当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即让学生明确该干什么、怎么干、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什么目的、时间限制、准备汇报要求、评价标准等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是反思者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结,提高合作学习的技能。

2.合理组建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使组间形成公平竞争关系,组内优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

在合作中,每位学生还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且小组角色应互相轮换,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3.建立良好的小组交流机制

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呈现认识,引发思维碰撞,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感悟。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交流机制,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课堂看似热闹,实效却不大。建立良好的小组交流机制,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交流前先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小组交流前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中有话可说。

(2)训练学生小组交流的基本技能,力求做到“三学会”

①学会倾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打断,不插嘴,这样的行为方式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其次,要训练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及时汲取他人的新颖观点为我所用,完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②学会表达。首先要训练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学会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述,常用的表达句有“我同意××的观点”,“我觉得××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说,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刚才××已经说了……,下面我再补充一点是……”等等。

③学会讨论。讨论是小组交流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听、说、思的综合训练。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讨论中,既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又能够从同学的见解中得到启发。讨论常常采用的方法有:答辩、对辩、反问、反驳,要学会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小组长负责制

小组长是小组交流的主持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人物,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长应该承担起三项职责:一是确保每位组员都能参加到小组的交流活动中来;二是带领组员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及时给予小结,引导组员进行讨论;三是引导组员形成小组一致性的意见,并确定小组发言的代表。

(4)建立汇报机制

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后,要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汇报交流机制,归纳出讨论结果达成共识的部分,小结出存在疑问、分歧之处,以便在集体交流时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小组代表的发言此时不再代表个人的意见,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合理的小组学习评价机制,通过这一评价机制,不断矫正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评价时,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小组自评

评定小组个人的情况和小组合作的总体情况,例如:成员是否独立思考,是否能积极投入交流讨论、帮助组内同学共同进步,组内合作气氛以及合作的效果等。

(2)组间互评

对别组的汇报进行质疑、补充,也可以说说该小组合作中成功的地方及不足之处。

(3)教师点评

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改进。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组内组员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还是不错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