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7与白癜风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0-03-12 06:46姚慧萍张璐陈官芝
关键词:白癜风稳定期皮损

姚慧萍,张璐,陈官芝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显示,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CD8+T细胞对于白癜风的损伤作用已经获得共识[2],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白癜风发病的细胞免疫机制,伴随着对CD4+T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研究,细胞免疫机制有了进一步突破和完善。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CD4+T细胞分化出的亚群,在皮肤树突状细胞协助下,Th17细胞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IL-17/IL-17A)等有强大致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打破自身的免疫耐受,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的黑素细胞破坏,促使白癜风发病[3]。

近年来,众多人类和小鼠研究均表明白癜风的IL-17水平在全身、组织和细胞水平都有所提高[4]。一些白癜风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调节IL-17的水平,如紫外线光疗法[5]。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有关文献数据,探索白癜风与外周血IL-17的相关性,这对定义新的白癜风生物标志物以及白癜风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研究外周血IL-17与白癜风关系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

1.1.2 排除标准 病例组中1个月内进行过系统治疗,2周内进行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及其他局部治疗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严重系统疾病者。

1.2 测量指标 外周血(血清/血浆)中IL-17的浓度。

1.3 检索策略 以白癜风、IL-17、IL-17A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CBM、CNKI、Cochrane、Medline、Ovid、ScienceDirect。

1.4 质量评价 偏倚分析标准。

1.4.1 选择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选择偏倚不可避免。如果对2组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以及条件配对,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虽然采用了条件配对,但未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者,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未采用条件配对以及分层随机抽样,或是有倾向性地选择正常对照,则有发生选择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4.2 混杂偏倚 产生于可能影响IL-17表达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掩盖或夸大所研究的IL-17和白癜风的真实联系。如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重要混杂因素有可比性,或是对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的混杂因素进行了充分的控制和调整,则发生混杂偏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未对混杂因素进行描述,则存在混杂偏倚的中度可能性;如果2组混杂因素明显的不平衡,则有发生混杂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4.3 测量偏倚 测量方法不可靠以及未采用盲法,是产生测量偏倚的主要原因。测量方法经诊断性试验评价并证明合格,同时测量结果时采用盲法,发生测量偏倚的可能性较低;测量方法经诊断性试验评价并证明合格,但测量结果时未采用盲法,则存在发生测量偏倚的中度可能性;测量方法未经诊断性试验评价,同时测量结果时未采用盲法,则有发生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由2位作者共同进行质量评价,如有分歧由第3位作者裁决。

1.5 资料提取 由2位作者同时单独进行文献查找、数据提取和录入,如有争议由第3位作者进行裁决。

1.6 资料分析 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笔者首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50%,即I2>50%时,研究结果间异质性较大;无统计学异质性的研究结果之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D)合并分析;反之,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SMD)合并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SMD/MD及其95%CI,同时采用u检验,用P表示,显著性水平设定0.05,即P<0.05时2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在森林图中列出。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 检索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14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26篇文献,见图1,所有纳入文献都以中文或英文发表。

图1 筛选纳入文献

2.2 纳入研究特点 各纳入研究病例组从30例至160例不等,共计1 838例,正常对照891例。部分研究病例组分多组,但正常对照组为同一组。基本特征见图2[6-31]。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3.1 选择偏倚 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随机选择对照组。

2.3.2 混杂偏倚 20篇文章提及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和(或)性别匹配,6篇文章未提及匹配问题,2篇文章提及病例组中分组间年龄和(或)性别可比,见图2。

2.3.3 测量偏倚 所有纳入研究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IL-17水平进行测量,均未提及测量结果时是否采用盲法。

所有纳入研究均有发生选择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测量偏倚的中高度可能性及混杂偏倚的中低度可能性,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评分3~6分不等,见图2。

图2 各研究的基本特征

2.4 Meta分析结果 临床参照白癜风的可能病因、有关实验指标并结合白斑的形态、部位、分布范围和治疗反应,分为两型:节段型和寻常型;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进展期和稳定期。根据异质性分析,除非节段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研究采用MD,余均采用SMD。结果如下:

9个研究对白癜风患者组(未限定分型及分期)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白癜风患者组的外周血中IL-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SMD 1.55,95%CI(0.81,2.29)],见图3;15个研究对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MD 1.71,95%CI(1.17,2.26)],见图4;2个研究对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67,95%CI(-0.18,1.53)],见图5;12个研究对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间进行了比较,进展期组明显高于稳定期组[SMD 1.91,95%CI(1.16,2.66)],见图6;12个研究对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稳定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SMD 1.62,95%CI(0.98,2.26)],见图7;3个研究对白癜风患者病程及皮损面积进行了研究,短病程(病程<1年或≤1年)患者组高于长病程(病程≥1年或>1年)患者组[SMD 0.52,95%CI(0.21,0.83)],见图8,小面积皮损(皮损面积<5%或≤5%)患者组低于大面积皮损(皮损面积≥5%或>5%)患者组[SMD-1.61,95%CI(-2.94,-0.28)],见图9。但部分研究由于纳入文献较少,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有待积累更多的资料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图3 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4 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5 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6 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

图7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8 短病程与长病程患者组

图9 小面积与大面积皮损患者组

纳入研究质量较差,均未提及随机选择对象及采用盲法,存在高度选择偏倚;纳入研究单位不统一,测量数据差距较大,虽然单位经过换算得到统一,仍给分析带来了困难,尤其是选用的试剂来源不同,敏感度特异度均未提及,由此产生的测量偏倚无法避免;部分分析纳入文献较少,样本数少,使证据强度受到影响;大部分研究未提及病例组中分组间可比性,产生一定的混杂偏倚;白癜风临床类型复杂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果间异质性较大的原因;现有研究均没有进行IL-17水平在白癜风患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

本研究表明,IL-17与白癜风有相关性。其在白癜风人群外周血中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白癜风与IL-17的升高有关;节段性患者与健康人群间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节段性白癜风与非节段性白癜风发病机制存在差异;进展期高于稳定期高于健康人群,提示IL-17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且呈正相关;短病程组高于长病程组,皮损面积小组患者低于皮损面积大组患者,提示IL-17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且呈正相关。

以上结论提示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癜风疾病活动性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评估病情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作为白癜风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指标及重要治疗靶点。但是由于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同时部分研究纳入的文献较少,要想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需进行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在内的高质量临床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白癜风稳定期皮损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儿童白癜风的研究进展★1
白癜风遗传概率小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