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壮语熟语的民族文化蕴含及价值审视

2020-03-16 14:48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熟语壮族民族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广西崇左532200)

一、引 言

壮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是岭南古老的稻作民族。壮族风韵,既有对骆越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中原文化气息的兼容并包。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中,壮族人民创造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而熟语作为壮族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是壮族人民几千年来劳动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熟语中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深入探寻和挖掘。本文将武宣壮语熟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及文化,以期能更深入了解壮族人民的民族心理意识,以便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武宣地处广西中部,来宾市东面,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喀斯特地貌区,居住地域以丘陵盆地为主。世居主要民族是壮族,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5%左右,地方语言主要有壮语、西南官话(桂柳话)、客家话。武宣地域主要分为南河、北河两个片区。南河片区主要是壮族聚居地,即桐岭镇、通挽镇、思灵乡、禄新乡一带,居民以壮语交流为主。在壮族聚居地区,无论男女老少,日常生活交流基本是壮语。只有有了社交需要时才会讲些官话。即便是在非壮族聚居地,在汉族中也有不少人能讲壮话。笔者生长在武宣桐岭镇,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南河片区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对本地的生活习性及民族性格也了解甚多,为语料的收集和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二、从语言层面透视武宣壮族的民族特点

人们常说,一个人说话的用语、措辞和语气,往往能够反映其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同样的,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地区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风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该地区或者民族的族群特点或民族风貌。笔者作为武宣壮族人,在壮族环境中熏陶成长了几十年,深谙自己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情结及民族特色。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内容:

(一)一个含蓄、深沉的民族

在武宣壮族聚居地,熟语是壮语中最流行也是最经典的语言形式,是壮族人民最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熟语中,又以谚语居多。这些熟语,大多会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多种修辞方式来传情达意。因此武宣壮族人的表达含蓄、委婉,讲究欢乐和谐的交流气氛,既不伤颜面,又能把意思传递给对方,这是一种民族睿智、情感丰富的外在表现。同时,熟语在武宣壮族人心中是喜闻乐见的,一句熟语,要胜千言万语。这不仅说明熟语的表现力强,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同时贴切传神地传递说话人的意思和情感态度,因此就有壮家人“三句必有一句谚语”的说法。在交流中,武宣壮族人很少简单直白地表达,习惯借用熟语来让对方领悟意思。而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方也比较爱听,这远比反复地说教或者强逼硬塞更让人容易接受。

武宣壮族人民“以歌传情”,通过谚语、故事、歌谣等含蓄又热情地传递信息和情感。例如,有关兄弟姐妹间要团结互爱的熟语有:“Fwnz dog nanz coemh,lwg dog nanz gyauq”(独柴难烧,独崽难教);“ Vunz lai gip fwnz laezfeiz sang”(众人拾柴火焰高)。意思是唯有大家一起拾掇柴火,火焰才能越烧越旺,比喻兄弟姐妹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一句简单的谚语,道理深刻明了,让人铭记于心。在礼节教育上,如餐桌礼仪有“Gwn byaek yawj daiz,gwn ngaiz yawj rek haeux”(吃菜看餐桌,吃饭看饭锅)。作为农耕民族,祖先们生活艰苦,粮食来之不易。因此要求人们吃饭时要守饭桌礼仪,否则就被认为是缺乏教养。壮族人民特别讲究长幼有序,尊老爱幼,要有家庭伦理观念,因此吃饭要看锅来吃,米饭少要少吃,菜少要少夹。通过这个比喻,就能让人清楚地知晓餐桌礼仪,孩子听后也会永远记住这些熟语。

(二)一个崇智、豁达的民族

壮语熟语的意象大多来自农事生产和生活中的积累总结,是壮族人民洞察农耕生产、积累生活经验得出的生存之道和生活法宝。但由于壮族几千年来没有通行文字,这些法宝只能通过口口相传,代代传承得以延续。壮族人民农耕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虽然有几千年的民族发展史,但生产力低下,避免不了靠天吃饭的状况,面对洪涝等自然灾害,往往无力抗争。因此,武宣壮族先人们不断总结经验,从生产、生活中总结出大量富含哲理的谚语、俗语,表达对恶劣生活环境的应对。这是一种智慧,也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表现。如今熟语已经成为武宣壮族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行动指南。它像一本兵书,更是生活的活字典,无论是生产生活、为人处世、人生哲理,都能在熟语这个字典中找到武宣壮族人的思考踪迹。关于褒扬智慧和讽刺愚钝的谚语是不胜枚举的。比如,表示褒扬聪明的有:Byaek ndei mbouj gwn lai,vunz gvai gangj coenz noix(好菜不多吃,精人不多讲);Cib boux rox guh beij mbouj hwnj boux rox suenq(十人会做比不上一个会算)。表示讽刺愚笨的有:Rap hanz mbouj rox vuenh mbaq(挑担不会换肩);Aemq loz daeuj ra loz(背着箩筐找箩筐);ma bamz raeuq ronghndwen(笨狗吠月亮);vunz mbouj lingzleih,cix gvaiq deih mbouj bingz(人不伶俐,却怪地不平);Gag hag coengmingz,mbouj ndaej cienz baengh meh son(自己学聪明,不能全靠母教);Swhgeij mbouj gaem gaenz cax,dauqfanj gaem mid dawz bak(自己不拿刀柄,反倒拿刀刃)。从这些熟语中可以看出武宣壮族崇尚智慧、摒弃愚笨的精神意识,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聪明乖巧,能干懂事。

(三)一个勤劳、奋斗的民族

勤劳是社会的美德,而勤俭持家、勤劳致富是武宣壮族人民生活的信条。他们尤其信奉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勤劳付出获得发展,获得财富。靠血汗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壮族人民特别珍惜,因此提倡勤俭,反对浪费。勤劳、节俭是武宣壮族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对“勤劳”给予很高的定位,认为人可以通过勤劳获得智慧。如:sug ndaej baenz giuj(熟能生巧);Fwngz yied yungh yied lingz,uk yied yungh yied lingz(手越用越灵活,脑越用越灵敏);Faex soh mbouj daengz byai,vunz gvai mbouj daengz dieg(树直不到尾,人乖没有界)。在武宣熟语中,关于勤劳的熟语有很多,例如:Mbwn nit mbouj dot mbwk gaenx san,iek mbouj iek boux hoj cae(寒天不冻勤织女,饥荒不饿苦耕人);cing ndaek saeq suenq,youzgyu mbouj goenq(精打细算,油盐不断);Miz gwn baengh din fwngz,hoj hoj gaej gvaiq mingh(有吃靠手脚,穷苦莫怪命);Son lwg diemj gyauq,gip haex aeu hwnq caeux(教崽小时教,捡粪要起早);Caxraehbaenghgangndei,dungxcaizdungxcaiz baengh lai lienh(刀利凭好钢,才华靠多练);Vunzgaenx mbouj lau nit,vunzgik lau fwn(勤人不怕冷,懒人才怕雨)。为了告诫懒惰的人,描述或讽刺懒惰人的熟语也不少,如:yawj vaiz lumz gyaep,guh dauh lumz dawz gyong(看牛忘带斗笠,做道忘拿鼓),这句用来比喻干活故意偷懒的人;coit swiq naj,cib haj swiq din(初一洗脸,十五洗脚);youh siengj gwn gyaeq,youh mbouj sij gueng gaeq(又想要吃蛋,又不舍得喂鸡);Boux gaenxhong lw gyaj,boux vunz gik lw reihnaz(勤劳的人剩余秧苗,懒惰的人剩余田地)。这些熟语夸张、幽默、诙谐,同时又有教化意义。还有关于节俭不浪费的熟语也很多,例如:Miz gwn gaej lumz gungz,miz yungh gaej lumz hoj(有吃莫忘穷,有用莫忘苦);Miz haeux mbouj luenh gwn,miz fwnz mbouj luenh coemh(有米不乱吃,有柴不乱烧);Dag dungx gwn ngaiz,dag ndang dawz rap(量肚吃饭,量身挑担);Boux guh doj vaih,ranz gwn hung doemq(赌博人家烂,大吃者家垮);Ngoenzngoenz mbaet bak ngaiz,sam bi comz bak daeuj(日日省口饭,三年集百斗)。从以上的这些熟语可以看出武宣壮族朴实、勤劳、奋进的民族特色。

三、当代视域下武宣壮族文化的价值审视

武宣壮族智慧、幽默、勤劳、和谐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在千百年来一代代壮族人民耕种劳作中形成的。这背后记录着壮族人民劳动耕作、休养生息、道德礼教、民族理念、心理意识的印迹。武宣壮族族群中家庭伦理教育、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与敬畏、奋斗生存法则等方面令人肃然起敬,值得继续发扬与传承。

(一)注重家庭伦理教育

团结奋进的民族不是历史偶然,武宣壮族特别强调家族伦理教育。笔者从孝悌文化、礼仪文化、幼儿教育文化三个方面来论述。

1.孝悌文化

受族群文化的影响,壮族人民对种族、家族、家庭有严格的管理文化,要求儿女要尊敬孝顺长辈、兄弟姐妹之间要互助和睦团结等。这方面在谚语中有体现,如:ndek naz mbouj ndek vah(丢田不丢话,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强调不忘祖宗的教诲;Ndaem faex muengh baenz ndoeng,coih roen muengh vunz byaij(种树望成林,修路望人走),凸显出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Faex hung mbouj lumz rag laj namh,gwn raemx mbouj lumz boux vat cingj(树大不忘地下根,吃水不忘挖井人),强调人要有感恩之心;raeuj mbouj gvaq feiz,ndei bouj gvaq meh(暖不如火,好不比母),强调父母对儿女的爱;A lij miz aen cingz dauq bwnq,yiengz miz aen gvih roengz cij(乌鸦还有反哺义,羊有跪乳之恩情),强调做儿女要懂得感恩父母、长辈;Ciengx lwg daeuj re laux,rom haeux dwg re iek(养儿来防老,积谷为防饥),强调儿女要赡养父母老人;Gyaeqgaeq aeu gaeqmeh umj,mbouj umj mbouj rox gag ok(鸡蛋要母鸡抱,不抱不会自己出),意思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这五句道出了作为儿女要知道父母养儿的艰辛,要懂得感恩,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做“ciengx ma haeb cawj”(养狗咬主)忘恩负义之人。壮族作为一个族群,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家族中提倡兄弟姐妹要团结一心,例如:Va fouz mbaw faex nanz maj,roeg fouz mbawfwed nanz mbin(花无枝叶树难生,鸟无翅膀难飞腾);giuz ndaej haenq gouq,ga dawh dog nanz nip(独木桥难过,单根筷难夹);Vunz lai gip fwnz laezfeiz sang(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熟语道出了做人要互帮互助,和谐共处,才能获得共赢,不能做“meh gvej vaih cauq dang”(母蛙害锅汤)损害集体的事。

2.礼仪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壮族人也特别讲究礼仪文化,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壮族人民性情的真实写照。武宣壮族祖先生活艰苦,即便艰苦劳作也很难吃穿不愁,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因此,壮族人的礼仪文化可以从餐桌礼仪看得出来。如:Gwn byaek yawj daiz,gwn ngaiz yawj rek haeux。(吃菜看餐桌,吃饭看饭锅),要求会观察,饭菜多可以多吃,如果饭菜少就要少吃;yawj dungx gwn ngaiz,dag ndang caiz buh(看肚吃饭,量体裁衣),即便是饥寒露宿,忍饥挨饿,也不能失了礼节,这就是武宣壮族人对“礼仪”的态度。即便是今天生活条件富裕了,这些礼仪熟语同样对教育遵守餐桌礼仪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另外,武宣壮族人热情好客,还体现在待人礼仪上要通情理,懂礼貌。如:Haeuj ranz cix heuh,haeuj miuh cix baiq(进门叫人,进庙拜神),说明做人要懂礼貌;Ndaw daemz bya fouz raemx nanz ciengx,vunz fouz laex nanz ok dou(池中无水鱼难养,人无礼貌难出门)。这些都是流传于民间的熟语,人人都晓得做人有礼貌、懂礼数的重要性。

3.家教文化

武宣壮族人民历来特别注重家教文化。家是一个社会单位,家族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气质、性格、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等。因此,在熟语中,有关教育孩子的句子很多。如:Son lwg diemj gyauq,gip haex aeu hwnq caeux(教崽小时教,捡粪要起早);Lij iq caeg cim,hung le caeg gim(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告诫人们小孩子犯了错误如果不及时制止,长大了就要犯大错误,必须要从小严格管教。同时,提倡幼儿健康成长,堂堂正正做人,不做败坏家风之事,反对偷抢赌,引导孩子立大志,练本领,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常见的熟语有:Hai ruz aeu vaij cingq,guhvunz sim aeu soh(开船要划正,做人心要直);Lauxsaed guh vunz,mbouj lau fangzhwnz raen fangz(诚实做人,不怕梦见鬼);Mbouj guh saeh vei sim,mbouj lau fangz roq dou(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Hag roegraeu vaengz baenz fanh leix,mbouj guh roeg roeg roeg lienh rongz(学鸿鹄鹏程万里,不做燕雀恋巢穴);Cib boux doj cienz,gouj boux baenz caeg(十人赌钱,九人成贼)。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壮族人民深谙要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如谚语:Cwz mbouj gwn nywj ndaw raemx,geng riuj gaeu vaiz hix fouzyungh(黄牛不吃水中草,硬拎牛角也枉然),强调教育应让孩子自主主动学习,勉强是没有用的。以上这些,不难看出,武宣壮族人民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小抓起,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敬畏自然与生命

万物土中生。土地是农民生存、栖息、繁衍的地方,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喀斯特地貌影响下,武宣的农耕环境相当恶劣。壮族人民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关注突出。在壮族人看来,土地是神造物,是赖以生存的基础[1]。壮族人民祖祖辈辈敬畏上天,敬畏土地,敬畏粮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大自然、土地给予了他们生存与生命的环境和条件,壮族人民一直以土地和大自然为伴,土地也是壮族人民的命脉。因此,对于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武宣壮族人心中充满敬畏之心,他们继续踏踏实实地劳作,安安分分地生活,谨遵祖先教诲,不犯上作乱。“Baengh namh ndaej gwn,baengh mbwn dungx iek”(靠地得吃,靠天肚饿);“Miz naz couh miz daenj,lwglan mbouj gangj sim”(有田就有穿,子孙不操心);“Gwn haeux ndiep naz,gwn bya gyaez dah”(吃饭惜田,吃鱼爱河)。这些熟语中,壮族以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叙述方式直接表达对土地的珍重和眷恋。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积极倡导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壮族人民安分守己,对生命敬畏,对自然敬畏,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

(三)遵从“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的生活信仰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祖祖辈辈用血汗换来的。武宣壮族传承着勤劳致富、艰苦奋斗获得幸福生活的生活信仰,这种血液流淌在每个壮族子民的身体里,伴随他们一生,即便走遍天涯,也能从壮族人民身上汲取这些奋斗的养分。“vunzhoj ceiqheiq mbouj gungz”(人穷志不穷),一句熟语就高度概括了武宣壮乡人的斗志;“Nyienh guh gyaeuj gaeq mbouj guh rieng fungh”(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也体现了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人生追求,即便“begfwngz hwnjgya”(白手起家),没有家底和资本,但有一腔热情和奋斗的勇气,就能让他们走出大山,干出一番事业。另外,受族群文化影响,光宗耀祖是每个子孙后代的使命,这也是壮家人选择努力和奋斗的源动力之一。因此,壮家人身上还有一种血气方刚的精神气在,他们不怕苦,不怕事,说干就干,阳气十足。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民族,尽管农耕生活很苦,靠天吃饭,但血气方刚,不怕苦不怕冷。即便生活日益富裕,生产途径扩大,但他们依然生生不息,奋力拼搏。这是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骨气。“Hwnj bya mbouj lau loh bya gyae,haengj roengz gietsim gag doeng loh”(登山不怕山路远,肯下决心路自通);“Coemh ndei hoi sij ndaej rum ,cauh ndei swiz daez sij ndaej roq”(烧好石灰舍得草,制好篮提舍得擂);“Gungz gaej saenq mingh ,bingh gaej saenq fangz”(穷别信命,病别信鬼);“Yaek siengj vunz roengz raemx,swhgeij sien dot haiz”(要想人下水,自己先脱鞋)。这些熟语,都是一个民族勤劳、奋进、对美好生活执着追求的见证。

四、结 语

熟语记录着壮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民族文化、文明的映射,是壮族人民心理意识层面的重要表现形式,从中可以透视壮民族灵魂深处的民族心理意识和价值取向。壮族人民勤劳、和睦、崇智、奋进的优良民族气概值得传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相反,它在当下社会更显得弥足珍贵,这是一笔巨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财富。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价值观指引下,充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特别是壮族地区,充分认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壮民族文化正在兼容并蓄,但同时也保留着本民族原有的特色,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但在多种文化混合的社会环境下,有部分年轻人盲目追求时髦,盲目模仿、崇拜,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误认为是落后、老土,这种现象应值得警惕。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年轻一代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及本民族语言,这还需要民族研究工作者们做更多的努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

猜你喜欢
熟语壮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三)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