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

2020-03-18 11:2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源剂量电流

罗 锐

(湖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发病率很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是临床上筛查冠心病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查的准确率较高[1-2]。本研究主要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在冠状动脉成像当中的诊断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当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4.38±5.36)岁。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分组,BMI<18.5共22例,18.5≤BMI≤24共28例,BMI>24共30例。然后在每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一半作为研究组,另一半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根据体重指数的不同手动调节管电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检查。

1.2 方法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做好常规准备,在胸部前后对患者进行扫描,先确定患者冠状动脉的扫描位置,从患者气管隆突下部开始扫描,终点为心脏膈面以下,采用碘克沙醇作为造影剂,用量为60~80ml,流速设置为4.0~5.5ml/s,注射造影剂之后注射生理盐水50ml,流速相同。在冠状动脉开口以上需要检查的地方进行监测,当CT达到90Hu或者以上进行扫描。

两组患者的扫描值设定为:重建矩阵512×512,准直64mm×0.6mm,重建间隔0.5mm,重建厚层0.75mm,滤波核B26f,重建视野145~200mm,螺距0.2~0.5,旋转时间0.33s/rot。对照组患者BMI<18.5设置电流320mAs,18.5≤BMI≤24设置电流400mAs,BMI>24设置电流420mAs。研究组患者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勾选Care Dose4D选项,电流范围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辐射剂量:统计的辐射剂量不包括定位成像和对比剂监测扫描时的剂量,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以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ED=DLP×K,K=0.017mSv/(mGy·cm)。

(2)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Likert4分法:1分(显示清晰,管腔连续完整,没有错层或伪影);2分(管腔基本连续,稍微有伪影或者错层);3分(伪影或错层比较严重,但是可以诊断);4分(伪影或错层严重,无法进行诊断),图像分析由本科室两名高资历医生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优良率,优良=1分+2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20.0展开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BMI辐射剂量比较

三个不同BMI组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和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

表 不同BMI辐射剂量比较(±s)

表 不同BMI辐射剂量比较(±s)

BMI<18.5 例数 CTDIvol(mGy) DLP(mGy·cm) ED(mSv)研究组 11 30.03±3.09 360.54±57.78 6.76±0.98对照组 11 61.15±13.37 806.37±209.14 13.56±3.39 t 7.521 6.815 6.391 P 0.000 0.000 0.000 18.5≤BMI≤24 例数 CTDIvol(mGy) DLP(mGy·cm) ED(mSv)研究组 14 32.47±4.21 427.21±50.69 7.31±0.78对照组 14 66.47±6.74 915.81±83.37 16.01±1.44 t 16.008 18.737 19.877 P 0.000 0.000 0.000 BMI>24 例数(n) CTDIvol(mGy) DLP(mGy·cm) ED(mSv)研究组 15 38.53±9.18 521.75±108.79 8.91±1.88对照组 15 72.24±11.01 979.47±157.49 16.76±2.84 t 9.108 9.261 8.927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图强质量比较

80例患者共评价冠状动脉1096段,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义(P>0.05)。

3 讨论

双源CT 由两组探测器和两组球管组成,分辨率更高,各种心率都能够获得比较清晰的检测图像。但是近年来CT检查的辐射剂量问题在临床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辐射剂量的加大会导致患者和工作人员收到辐射的影响,增加癌症的发生机率。采用不同的管电流的辐射剂量不同,并且管电流的高低和辐射剂量的高低呈正相关[3]。

本研究主要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在冠状动脉成像当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对患者进行分组,然后从不同体重指数的患者当中抽取一半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因为受检者的体重不同所需要的辐射剂量不同,以免造成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量[4]。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根据扫描区域的体脂厚度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对管电流进行动态调节,可以在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辐射剂量[5]。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不明显,三个不同BMI组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和ED差异较大,且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综上所述,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在冠状动脉成像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先手动调节管电流,可以获得较高治疗的图像,减少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源剂量电流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双源CT双能减影法评估冠心病患者管腔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双源CT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标定电流与额定最大电流的探讨
双源无轨电车在北京公交实际应用调查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