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020-03-18 13:20季发和马建芳郑振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卡培胃癌

季发和 朴 瑛 马建芳 郑振东

(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胃癌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发病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可见轻微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等,极易被患者忽略[1-3]。而随着病情发展,肿瘤逐渐生长,则可逐渐对患者胃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乏力、上腹疼痛加重等明显不适感,部分患者甚至可见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此时患者多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胃癌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4-5]。针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受病患自身基础疾病、抵抗力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行化疗方案治疗时,患者极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影响其治疗效果。故而,如何提高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化疗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临床上逐渐认识到单药卡培他滨在改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病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就该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样本选取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②患者心电图基本正常,既往化疗停止时间均超过1个月;③患者均意识清醒,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②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③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患者年龄最小62岁,最大72岁,平均(62.9±3.0)岁;其中高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8例,黏液细胞癌7例;观察组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患者年龄最小62岁,最大72岁,平均(62.9±3.0)岁;其中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7例,黏液细胞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明确病情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予以患者伊立替康(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711)治疗,180 mg/m2,静脉滴注30~90 min,每3周1次;同时予以患者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行单药卡培他滨(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44)治疗,口服方式用药,1天2次,每次给药剂量为1250 mg/m2,用药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同时予以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并予以患者维生素B6治疗,以防手足综合征发生;治疗期间需指导患者定时进行血常规检查,通常为每周检查1次;同时需每2~3周检查肝肾功能。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为依据进行判定,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程度不低于过30%;稳定:基线病灶长径综合有所缩小,但未达到30%;进展: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程度不低于20%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6]。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收益情况,包括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疼痛程度降低50%、止痛药物用量减少超过1/2、体力状况指数增加超过20;以其中一项或以上多项指标改善时间持续4周以上,且其他指标无恶化则为临床收益[7]。③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总生存时间(OS)进行统计比较;④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20.0处理14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基本资料,以t检验定量资料,以χ2检验分类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临床收益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收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及临床收益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TTP及OS时间比较:比较两组患者TTP及OS时间,观察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TP及OS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TTP及OS时间比较(±s)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其中恶心呕吐3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红蛋白下降3例,血小板减少3例,肝功能损伤2例,口腔炎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共3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6例,白细胞减少6例,血红蛋白下降5例,血小板减少5例,肝功能损伤4例,口腔炎5例,发生率为44.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07)。

3 讨 论

胃癌(gastric carcinoma)为临床常见疾病,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该病发生率较高,占据了我国各种恶性肿瘤发生率的首位。该病患者多以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且男性的发生率约为女性的2倍[8-9]。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机构的变化、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增上趋势,并逐渐趋向年轻化。该病在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以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等部位为主[10]。多数胃癌均属于腺癌,发病早期多为明显症状,极易被患者忽略,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多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

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常用手段,其虽难以彻底治愈患者病情,但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则可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胃癌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较低,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常规化疗药物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用药期间极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不适感;同时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药物代谢慢,药物清除能力差,故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11]。为减少老年胃癌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采用卡培他滨对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收益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提示该药物在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该药物属于5-氟尿嘧啶的前体,为氟化嘧咛类药物的一种,用药后可在体内三步酶链反应的作用下转变为5-氟尿嘧啶,从而可对肿瘤细胞产生作用,发挥良好的抗癌功效。此外,该药物还属于细胞毒性药物,用药后可促使5-氟尿嘧啶在病灶中呈现出高表达现象,促使细胞毒产生靶向作用,进而可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实施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用药后可促使后患者病情改善、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卡培胃癌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局部晚期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1例
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