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预见性护理降低肿瘤患者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2020-03-19 08:46蓝秋礼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靶向治疗预见性护理高血压

蓝秋礼

【摘 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降低肿瘤患者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方法,预见组行预见性护理,两组均护理30d,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血压状况和护理后满意度。结果:预见组(10.00%)护理期间高血压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2.50%)(P<0.05);预见组护理后15d和护理后30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对照组(P<0.05);预见组护理期间患者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宣教指导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肿瘤患者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后高血压的发生率,控制肿瘤患者护理期间的血压,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關键词】预见性护理;血管生成;靶向治疗;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血管生成是指已存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生成了新的毛细血管性血管,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包括血管内皮基质降解、内皮细胞移行、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等,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效方法,因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治疗过程中,但是这类药物存在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其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严重时可致出血性脑卒中、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使治疗中断,影响疗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方式控制患者血压尤为重要[2]。传统护理方式大多只是定时监测血压,发现高血压后再进行药物调整,护理效果一般,患者满意度也较低,预见性护理则是通过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3-4]。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预见性护理降低肿瘤患者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均已确诊为肿瘤患者;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③预计生存时间大于1年;④已经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妇女及儿童;②服药前一周内基线血压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③严重精神疾病患者。80例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包括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6.73±11.22)岁,其中肝癌患者16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肾癌患者9例采用舒尼替尼治疗,肺癌患者9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患者6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XP方案治疗,合并Ⅱ级高血压患者11例,Ⅲ级高血压患者3例;预见组包括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4.63±10.41)岁,其中肝癌患者17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肾癌患者10例采用舒尼替尼治疗,肺癌患者7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患者6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XP方案治疗,合并Ⅱ级高血压患者12例,Ⅲ级高血压患者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药物的使用、并发症、注意事项进行常规宣传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每天固定时间,记录血压值,血压过高告知医师进行控制,控制患者饮食和运动。

预见组行预见性护理:(1)根据患者肿瘤分期、大小、部位、身体条件、既往病史对患者高血压进行预见性分级管理:①Ⅰ级高血压或未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每天清晨时间测量和记录血压,记录患者是否发生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并及时告知医师,避免剧烈运动,控制每日盐摄取量低于10g,在此前提下继续进行抗血管药物治疗;②Ⅱ级高血压患者在Ⅰ级高血压患者控制的基础上,对于使用贝伐珠单抗患者,血压高于150/100mmHg,则暂停贝伐珠单抗治疗,同时开始降压治疗,血压低于150/100mmHg,则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③Ⅲ级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惊厥等症状,每小时监测血压1-2次,每日盐摄取量严格控制在5g以下,若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或精神方面异常,立即让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并抬高头部,吸氧,做好抢救准备,若血压低于150/100mmHg则继续治疗。(2)宣教和心理预见性指导:患者治疗前由医护人员详细介绍疾病发病诱因、病理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和降压药的主治功能和不良反应,对长期护理的患者加以预见性心理指导,以免患者产生悲观、抑郁、消极、急躁等不良情绪,帮助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3)饮食和运动预见性护理:控制患者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纤维饮食、多素少荤,患者保持充足睡眠,且不看刺激、恐怖的影视或比赛,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散步、慢跑等较缓慢的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护理期间高血压发生情况、患者护理后1d、15d、30d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和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满意度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宣教指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三项满分各100分,取平均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高血压发生情况采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患者护理后1d、15d、30d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宣教指导满意度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高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预见组(10.00%)护理期间高血压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1d、15d、30d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1d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护理后15d和护理后30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满意度比较 预见组护理期间患者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宣教指导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血管内皮细胞从现有的血管系统中分化、迁移而形成新的微血管的复杂生物过程,肿瘤细胞通过建立特殊细胞因子网络机制微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相关血管、淋巴血管连续生长,并提供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因子[5]。抗血管药物大多存在高血压、蛋白尿、疲劳、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其中以高血压发生率最高,高血压如不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高血压脑病、出血性卒中、心脏衰竭等,影响患者疗效,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危害,因此对患者治疗期间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完成靶向治疗[7-8]。预见性护理是以疾病发展的规律作为依据,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准确预见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提前防范,能够肿瘤患者服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仓促性[9]。本次研究中,预见组(10.00%)护理期间高血压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2.50%)(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肿瘤患者服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过程中发生高血压潜在风险,有效控制了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曾柏华[7]在研究中表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与本研究结果相似。通过掌握患者现有临床资料,对后期的工作和患者可以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铺垫,是预见性护理重要的一环[11]。预见组护理后15d和护理后30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通过对血压变化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患者服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血压的变化。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够,无法树立治疗信心,加上患者可能存在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疾病加重,预见组护理期间患者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宣教指导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通过预见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使患者配合护理治疗,提高了护理和治疗质量的同时,也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沙桂凤[12]在研究中表示,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肿瘤患者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后高血压的发生率,控制肿瘤患者护理期间的血压,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赵川,李俊萱,刘雪梅,赵铁建,韦燕飞.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01):130-132.

胡芳,何聪玲.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07):1122-1124.

胡芳,何聪玲.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07):1122-1124.

刘倩,唐丽萍,任晓霞.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6,25(11):898-903.

罗锋,王力.抗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免疫治疗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6,29(6):297-302.

王蔚,余苏云,吴佳伟,等.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局限和策略[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33(11):1489-1492.

吴军,王婧,曹邦伟.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处理[J].医学综述,2016,22(16):3154-3157.

曾柏华.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6):644-645.

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醫药杂志,2016,20(12):14-16.

猜你喜欢
靶向治疗预见性护理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护理分析
高血压界定范围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