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2020-03-20 06:23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肌群体操教练员

李 勃

(北京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 100050)

多年系统训练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基础。在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过程中,因教练员认知而产生的训练问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有效提高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就是典型案例。本文从认知层面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行为层面对认知过程进行解析,阐述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供广大体操教练员参考。

1 重正链肌群轻背链肌群的根本原因

1.1 动作表象特征引起教练员认知偏差

在体操专项竞技中,从动作结构上看,正链肌群的应用比背链肌群多。如鞍马、吊环、自由体操等专项动作结构,体现出正链肌群的高负荷工作特征[1]。正是这些表象特征的鲜明体现,致使体操教练员将训练重心放在发展正链肌群的力量能力上。

从解剖学视角分析体操专项动作的肌肉收缩情况可知,人体核心部位髋关节屈的幅度明显大于伸的幅度。在体操竞技中,屈髋肌的静力性与向心性收缩强度及幅度明显大于伸髋肌群。从附着在髋关节的正链股四头肌与背链骨骺肌群功能来看,股四头肌主导的直膝动作更多,且对肌肉功能要求更高。教练员对体操专项动作结构特征的表象认知,并不违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原理,但这些认知仍然是表象的、单一因素的认知,是非联系性的、非多重因果关系的认知。

1.2 训练实践感受过程引起教练员认知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的体操训练阶段,尤其在体操运动员启蒙训练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度的、严重失衡条件下的正链肌群力量能力训练,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这种训练实践感受下,教练员在认知上自然更倾向正链肌群功能训练。也就是说,体操专项竞技过程中的表象特征,加之训练过程中正链肌群能力强化所带来的明显训练效果,在竞赛与训练2个核心要素的驱使下,导致正链肌群与背链肌群训练失衡、发展失衡、功能失衡成为普遍现象,致使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后产生一系列问题。追根溯源,主要是体操教练员认知层面出了问题。

2 背链肌群在体操项目中的作用

2.1 背链肌群对正链肌群功能的发挥有调节作用

在体操专项竞技中,正链肌群的快速收缩、高强度静力性收缩、稳定性收缩,都离不开背链肌群的矫正与高密度调节[2]。在体操竞技中,背链肌群除作为完成动作的原动肌外,也是正链肌群的对抗肌。从这个角度分析,在专项竞技中正链肌群的收缩需要高度精准控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并非越大越好,背链肌群发挥着调节与矫正的双重作用。正链肌群具备了完成动作的能力,可为什么在成套技术中没有发挥出已具备的力量能力而导致技术无法完成或质量降低呢?究其原因,是背链肌群的调节参与度不足。背链肌群输出的力量在绝对力量中的占比越低,其调节和矫正的能力越精准、越稳定。这说明背链肌群需要多种收缩类型和高强度的收缩能力,体现出背链肌群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在启蒙训练阶段,正链肌群能力的提高,可明显带动技术表现能力的增强;而在高水平训练阶段,背链肌群能力不足会限制正链肌群能力的发挥,严重影响运动员高难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

2.2 背链肌群在部分体操专项中的核心价值

背链肌群不仅在体操专项竞技中是主导动作的原动肌,也发挥着调节正链肌群的重要作用。同时,背链肌群在部分体操竞技项目中,还起主导部分技术环节的核心作用。

在跳马项目中,运动员获取足够的水平位移速度对腾空效果有重要影响[3];而在水平位移过程中,不少教练员忽略了背链骨骺肌群的作用。因此,在体操专项训练中,尤其是进入专项技术水平快速发展阶段的运动员,更需注意训练中的逻辑因素链。这些因素表现得并不直接,而是通过一个逻辑关系链条最终对专项竞技产生影响。教练员发现的逻辑链条越多,训练中出现问题的概率相对越低,解决问题的方案就越精准,训练效能自然会越高。骨骺肌群功能的强化,对跑的能力产生影响,跑的能力对腾空质量产生影响,腾空质量对腾空过程中的所有技术产生影响,自然对落地技术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看,骨骺肌群的功能对跳马项目具有核心作用。

有部分教练员认为,运动员未对骨骺肌群进行强化训练,其助跑速度仍然有较好表现。尽管如此,但通过强化骨骺肌群能力,运动员可利用更低的绝对速度百分比进行助跑即可达到完成后续技术动作需要的水平速度,在更为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助跑,后续技术的可控性会得到提高。如果一名运动员用100%的能力进行助跑,后续技术必然受到影响。这也是骨骺肌群作为背链肌群,在跳马项目中进行强化训练的意义所在。

2.3 背链肌群在落地稳定性中的核心价值

在影响落地稳定性的众多因素中,背链肌群能力弱化是其中之一。在体操训练的普遍认知中,落地稳定性受腾空角度、速度、腾空技术及完成的具体时间与空间等影响。由于背链肌群弱化,运动员在落地瞬间,身体仍受一定水平速度的冲击,导致落地姿态出现前旋。如果拥有强大的背链肌群,可明显降低前旋导致的落地后二次位移。

因此,在体操训练中,针对一个技术问题,教练员能够观察到的因素越多越好,通过更多因素的叠加效应解决局部问题效果更为显著[4]。在导致轻微前旋的落地技术中,背链肌群强大的运动员可以通过肌肉的稳定性收缩克服前旋的冲击。这些因素提示教练员,尤其是启蒙训练阶段的教练员,重视运动员背链肌群的发展,使正、背链肌群的能力在动态平衡中逐渐强化,是保证运动员未来在竞技能力快速提高阶段和保持阶段减少训练问题的重要因素。

3 体操运动员背链肌群训练进阶过程

不同体操项目的专项动作所需要的肌群收缩特点不同,这意味着高水平运动员的背链肌群训练在专项特征的基础上,需充分结合个人当前训练阶段要解决的问题进行。

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来说,更适合运用一般性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手段进行背链肌群训练,也即把握体操项目的总体特征进行训练。体操专项动作中的背链肌群收缩,既需要上固定、下固定,又需要两端固定或无固定,同时需要人为创造不稳定因素条件下的多种训练模式。下面以笔者所带运动员的背链肌群训练方案为例(表1、表2),对背链肌群绝对力量(包括最大离心力量和最大向心力量)、背链肌群稳定性力量、背链肌群快速力量进行训练。当然,依据3种力量训练类型,还可细分为更多的力量训练种类。

表1 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背链肌群主要训练手段

表2 准备期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背链肌群的负荷控制

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背链肌群训练负荷的建议是:最大力量以神经系统调动运动单元的能力和带动快速力量能力提高为主;稳定性力量以激活背链肌群的本体感受性及提高肌间协调性为主;快速力量以强化收缩强度和收缩速度的综合能力为主。

在负荷控制上,稳定性力量总体负荷量相对其他力量训练类型更高,因为青少年体操运动员更需构建专项“神经—肌肉”系统的灵活性。这种构建过程必须在体操启蒙训练阶段给予足够重视方可实现,其与体操运动员未来技术感知与控制水平密切相关。背链肌群最大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使背链肌群与正链肌群的力量能力相匹配。当正背链肌群能力严重失衡时,可适当增加训练负荷;当能力相对平衡时,则应控制训练负荷。背链肌群的快速力量训练与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助跑、俯卧状态下的摆与蹬等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因此,可适当增加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背链肌群的快速力量训练。

3 小结

教练员对体操专项动作结构特征的表象认知,并未违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原理,但这种认知仍然是表象的、单一因素的、非联系性的、非多重因果关系的认知。体操专项竞技的表象特征与正链肌群训练在启蒙训练阶段对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作用,是教练员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背链肌群对正链肌群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部分体操专项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作用显著。最大离心力量、最大向心力量、稳定性力量、快速力量是背链肌群训练的主要参考,应根据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训练阶段特征和体操专项力量需要进行背链肌群训练及负荷控制。

猜你喜欢
肌群体操教练员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标枪运动员躯干旋转肌群训练研究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