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中外部知识源对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兼议企业—顾客互动调节作用

2020-03-20 11:56高孟立
关键词:科学性供应链顾客

高孟立

(浙江树人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开放式创新理念认为,企业应具有依据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将外部有价值的资源通过外向型的开放式创新转移到企业内部以实现创新。与此同时,伴随着技术外溢加速、创新周期缩短、知识成果扩散,以往纯粹借助企业内部创新资源而进行研发活动的风险日趋增加(1)侯建、陈恒:《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创新与专利产出——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3期,第447-458页。,尤其是对高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以下简称“KIBS企业”)而言,开展服务创新所需的创新资源变得日趋分散。因此,越来越多的KIBS企业开始跨越组织边界,拓展、利用企业的外部知识资源,进而实现服务创新(2)Laursen K, 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No.2, pp.131-150.,传统的服务创新模式也逐渐演变为“开放式创新范式”,即强调通过寻求与企业外部资源间的合作来开展服务创新的合作创新价值共创范式,而客户、供应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主体,正是KIBS企业成功开展服务创新所寻求的重要外部知识源(3)Di Minin A, Frattini F, Piccaluga A, Fiat: Open Innovation in a Downturn(1993-2003),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10, No.3, pp.132-159.(4)高良谋、马文甲:《开放式创新:内涵、框架与中国情境》,《管理世界》2014年第6期,第157-169页。。通过与外部知识源之间的合作,KIBS企业实现创新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进而提升自身的服务创新能力。

目前,外部知识源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外部知识源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5)Berchicci L, Towards an Open R&D System: Internal R&D Investment,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Research Policy, 2013, No.1, pp.117-127.;二是外部知识源帮助企业重构内部组织结构(6)Arora A, Belenzon S, Rios L A, Make, Buy, Organize: The Interplay between Research, External Knowledge, and Firm Structur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No.3, pp.317-337.;三是外部知识源多样性与宽度对创新的影响。由此可见,学界关于外部知识源对创新作用的重要性基本上达成共识。然而,梳理文献后发现,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主要侧重于企业创新活动中如何就内部自主研发还是外部知识源选择之间权衡,而忽视了不同外部知识源对创新的具体影响作用(7)胡玮炜、温廼:《知识转移能力体系的构建及其验证》,《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4期,第49-57页。;第二,往往将供应链知识源、科学性知识源笼统地归纳为外部知识源,或研究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绩效等方面的影响,所得结论也莫衷一是,并未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8)赵春霞、王永贵:《外部知识源对产品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技术经济》2016年第9期,第1-8页。(9)Grigoriou K, Rothaermel F T, Organizing for Knowledge Generation: Internal Knowledge Networks and 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No.2, pp.395-414.;第三,缺乏关于外部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具体作用机制问题的探讨(10)Vivas C, Barge-Gil A, Impact on Firms of the Use of Knowledge External Sourc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015, No.5, pp.943-964.(11)陈志明:《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0期,第59-65页。;第四,关于外部知识源的研究主要针对制造业,而针对服务业的研究相对较少(12)Tether B S, Tajar A, Beyond Industry-university Links: Sourcing Knowledge for Innovation From Consultants, Private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the Public Science-base, Research Policy, 2008, No.6, pp.1079-1095.(13)Kang K H, Kang J, Do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Modes Matter for Service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n Service Firm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No.1, pp.176-191.。然而,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显然有别于制造企业与一般的服务企业。Vivas等(2015)认为,创新领域关于外部知识源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服务业,且供应链知识源、科学性知识源两种外部知识源给企业提供的创新知识也有显著的差异(14)Vivas C, Barge-Gil A, Impact on Firms of the Use of Knowledge External Sourc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015, No.5, pp.943-964.。

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主要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为研究情境,以提升企业服务创新能力为研究目标,重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KIBS企业与外部知识源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不同的外部知识源对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有何差异?第二,合作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源对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第三,企业—顾客互动类型如何影响外部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外部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

学界普遍认为,顾客、供应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是KIBS企业在开展服务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创新知识来源(15)高孟立、范钧:《外部创新氛围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科研管理》2018年第12期,第103-112页。,来自于企业外部供应链的知识和外部科学性知识,对企业服务创新活动的影响差异较大(16)Tether B S, Tajar A, Beyond Industry-university Links: Sourcing Knowledge for Innovation From Consultants, Private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the Public Science-base, Research Policy, 2008, No.6, pp.1079-1095.(17)Kang K H, Kang J, Do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Modes Matter for Service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n Service Firm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No.1, pp.176-191.。本研究将KIBS企业的外部知识源分为供应链知识源和科学性知识源,前者主要包括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后者主要包括大学、科研机构。

1.供应链知识源与服务创新能力的关系。供应链知识源主要来自在开展服务创新过程中与KIBS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创新的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属于市场或行业领域的知识。Yeoh(2009)认为,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企业可以吸收多种类型的创新知识,且通过与外部知识源间的互动,更多地获取和学习市场、技术等方面知识,进而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服务创新能力与水平(18)Yeoh P L, Realized and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Understanding Their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ourcing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09, No.1, pp.21-36.。在新服务开发过程中,KIBS企业与外部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企业新服务开发成功的关键,企业可以从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等外部渠道中获取服务创新所需的知识与技术(19)Lau A K W, Yam R C M, Tang E P Y,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Product Modulari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oduct Performance for Selected Hong Kong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10, No.1, pp.20-56.,进一步整合和吸收外部供应链知识源中的创意、想法,进而提升所研发新服务的价值,构筑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顾客企业方面的供应链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特殊的需求偏好,这是KIBS企业开展服务创新重要的驱动因素(20)高孟立:《双元学习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组织冗余与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14期,第202-212页。。作为KIBS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供应商企业与KIBS企业合作开展服务创新活动,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知识,有效地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服务创新技术问题,也可提高新服务项目的研发速度,降低研发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提高新服务创新项目的研发质量(21)Chung S A, Kim G M, Performance Effects of Partnership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Suppliers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Supplier’s Standpoint, Research Policy, 2003, No.4, pp.587-603.。由此可见,来自于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的供应链知识源,对提升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综合上述推理,提出如下假设:

H1a:供应链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科学性知识源与服务创新能力的关系。KIBS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服务创新是一个需要跨越多个技术领域或组织、展开跨组织界限的合作活动,需要组合多种来源的知识,进而实现快速、准确、持续地研发,通过获取企业外部多种创新知识资源,推动服务创新项目相关研发活动的开展。KIBS企业服务创新活动中的科学性知识源,主要是指大学与科研机构,其为企业提供全新的科学知识以及应用技术知识(22)Tsai K H, Collaborative Network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oward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Research Policy, 2009, No.5, pp.765-778.。在服务创新活动中,KIBS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保持正式或非正式的互动,这有助于其获取科学性知识并发现新的研发技术、新的市场,从而更好地推动服务创新项目研发活动的开展。Tether(2002)认为,这种外部的科学性知识源对于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的KIBS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其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往往有助于打开新的市场(23)Tether B S, Who Co-operates for Innovation, and Why: An Empirical Analysis, Research Policy, 2002, No.6, pp.947-967.。Vega-Jurado等(2008)认为,科学性知识源更关注新技术本身而不是商业利益的实现,因此,基于科学性知识源的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往往具有提供发展新技术、探索新市场的潜力,更能激发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意识(24)Vega-Jurado J, Gutiérrez-Gracia A, Fernández-de-Lucio I, et al., The Effect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n Firms’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2008, No.4, pp.616-632.。由此可见,来自于大学、科研机构的科学性知识,更有助于提升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综合上述推理,提出如下假设:

H1b:科学性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外部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

Szulanski(1996)认为,外部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5)Szulanski G, 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 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No.2, pp.27-43.。Martin等(2003)提出了外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概念,认为知识转移能力是指企业可以准确地表述其如何运用企业自身知识,评估知识接受方的需求和能力,进而将知识顺利传递、运用到其他地方的能力(26)Martin X, Salomon R, Knowledge Transfer Capac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No.4, pp.356-373.。在服务创新过程中,KIBS企业作为主动向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知识源主体寻求合作的知识接受方,在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较明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是其接受知识的动机、意愿,还是其理解沟通能力等,都将会表现得相对积极。在合作创新过程中,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KIBS企业的业务,从属于同一服务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合作双方无论是知识的关联性还是知识的互补性方面都比较强,这有利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实现。新的知识总是在双方不断的知识互动、知识碰撞以及知识整合的过程中产生,KIBS企业想要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只有与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知识源主体之间展开积极互动,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作为KIBS企业新服务研发过程中重要外部知识来源的供应链知识源和科学性知识源:其知识转移的动机越大,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表达、解释知识的能力越强,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效果也就越好。综合上述推理,提出如下假设:

H2a: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2b: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组织间知识转移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良好的组织间知识转移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接受方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KIBS企业对外部知识源中创新知识、技术的吸收与利用,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强化新服务的研发能力,同时从外部知识源处引进有效的知识,有利于KIBS企业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创新项目在市场上的接受度(27)张同建、王华、王邦兆:《个体层面知识转化、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辨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9期,第44-47页。。Tsai(2001)认为,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利于合作创新双方相互之间知识的分享与沟通,增加服务创新的知识面,为服务创新活动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这种组织间相互的交流与知识分享,为双方提供了相互学习、合作的机会,不仅有利于组织间知识的交流、转移,而且进一步激发知识的创造,进而提高服务创新的能力(28)Tsai W,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 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No.5, pp.996-1004.。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知识源,通过各种方式与KIBS企业展开合作创新活动,促进双方之间创新知识的转移与分享,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分享,能极大地提升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服务创新过程中,来自外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有助于提升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综合上述推理,提出如下假设:

H3:组织间知识转移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企业—顾客互动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将企业—顾客互动界定为价值共创导向下,KIBS企业与顾客企业为完成复杂的创新任务,在跨越组织边界上所形成的一个集体行动系统,不仅包括实际动态活动,也包括一定的结构形态,KIBS企业与外部知识源合作形成的企业—顾客互动类型,可被划分为交易型互动和关系型互动(29)Gruner K E, Homburg C, Does Customer Interaction Enhance New Product Suc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0, No.1, pp.1-14.(30)Lundkvist A, Yakhlef A, Customer Involvement in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A Conversational Approach,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4, No.14, pp.249-257.。

1.交易型互动对外部知识源与组织间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作用。交易型互动是指以短期利益的达成为目标的企业与顾客间互动合作行为,实质就是合作过程中企业将关注重点放在自身利益的实现上,而忽视与顾客间的价值共创。尽管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存在相关知识的需求,大学、科研机构具有与现有知识领域异质化的创新知识,但由于交易型互动导向比较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本质属性,在与外部知识源合作创新过程中,KIBS企业为了快速、充分了解顾客企业的需求信息,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优先利用自身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源方面(31)Atuahene-Gima K, Slater S F, Olson E M,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Responsive and Proactive Market Orientations for New Product Progra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5, No.6, pp.464-482.,或者更加积极地利用与现有知识领域、技术领域相近的外部知识源(32)Tsai K H, Chou C, Kuo J H,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ponsive and Proactive Market Orientations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 Contingent Link,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8, No.8, pp.884-894.,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外部知识源获取新的创新知识的动力。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奉行交易型互动为主导的KIBS企业,更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这会让顾客企业怀疑双方合作创新的目的,是否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一旦顾客企业感到KIBS企业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时,就会实施同样的机会主义行为加以还击,致使双方的合作创新进入误区,从而不利于外部知识源的创新知识在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活动(33)高孟立:《合作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及治理机制研究》,《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9期,第1422-1433页。。综合上述推理,提出如下假设:

H4a:交易型互动会弱化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H4b:交易型互动会弱化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2.关系型互动对外部知识源与组织间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作用。关系型互动是指以长期利益的达成为目标的企业与顾客间互动合作行为,实质就是合作过程中企业将关注重点放在双方利益的实现上,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与忠诚,谋求与顾客间的价值共创。合作创新中关系型互动导向使KIBS企业更加关注企业、顾客间未来长期的合作利益,倾向于富于变化、冒险的探索性合作活动(34)Tsai K H, Chou C, Kuo J H,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ponsive and Proactive Market Orientations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 Contingent Link,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8, No.8, pp.884-894.,促使企业更积极地从顾客企业、供应商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合作主体处搜寻全新的、多样的和异质的创新知识与技术。在关系型互动导向下,KIBS企业往往比较关注与顾客企业间的价值创造,注重与追求双方长期的合作,KIBS企业一般不会拘囿于已有的服务产品结构、服务技术,而是试图掌握新的服务知识与技能,希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消费潮流(35)赵春霞、王永贵:《外部知识源对产品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技术经济》2016年第9期,第1-8页。,而这些最新、最前端的创新需求和创新知识,只有通过KIBS企业扎根于外部知识源才能获取。综合上述推理,提出如下假设:

H5a:关系型互动会强化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H5b:关系型互动会强化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综上,本研究提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图1 概念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取针对KIBS企业(金融业、信息与通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四类)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长三角地区的相关企业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416份,回收261份,剔除因选项漏填较多、多个问题答案雷同等因素所造成的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45.67%。

(二)变量测量

为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与信度,本研究对所涉及的变量均采用国内外文献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过的量表,并对题项的相关措辞进行适当修改,以充分保证问题的针对性,问卷采用Likert 5量表。

1.被解释变量。服务创新能力变量主要参考蔺雷等(2007)的测量方法(36)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8-341页。,包括“我们公司经常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新服务”等6个测量题项。

2.解释变量。外部知识源变量主要参考Sammarra等(2008)的测量方法(37)Sammarra A, Biggiero L, Heterogeneity and Specificity of Inter-firm Knowledge Flows in Innovation Network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No.4, pp.800-829.,供应链知识源包括“我们公司努力从供应商那里获取相关技术或创新支持”等4个测量题项,科学性知识源包括“我们公司努力从科研机构那里获取相关技术或创新支持”等4个测量题项。组织间知识转移变量主要参考Argote等(2000)(38)Argote L, Ingram P, Knowledge Transfer: A Basi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irm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0, No.1, pp.150-169.、Ko等(2005)(39)Ko D G, Kirsch L J, King W R, 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Consultants to Clients in Enterprise System Implementations, MIS Quarterly, 2005, No.1, pp.59-85.的测量方法,包括“我们企业从合作伙伴那里学到了很多关键的创新技术和知识”等4个测量题项。企业—顾客互动类型变量主要参考Coviello等(2002)的测量方法(40)Coviello N E, Brodie R J, Danaher P J, et al., How Firms Relate to Their Market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Marketing Pract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2, No.3, pp.33-46.,交易型互动类型包括“我们与顾客企业互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等8个测量题项,关系型互动类型包括“我们与顾客企业互动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建立长期且强有力的关系”等8个测量题项。

3.控制变量。已有研究普遍认为,企业的年销售额、企业规模(用员工数量表示)等因素会影响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因此,将企业的年销售额、企业规模两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研究模型中。

(三)数据同源性检验

问卷调查一般容易出现数据的同源性问题,即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问卷发放之前已经采取预防措施,比如隐去问卷填写者信息、问卷题项重测等,回收问卷后运用Harman单因子法进行检测,即将本研究34个测量题项放在一起进行因子分析,在未旋转的条件下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的载荷量为21.51%,这表明数据的同源性偏差在可控范围内,可以用于相关的检验。

(四)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调研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供应链知识源0.745,科学性知识源0.764,组织间知识转移0.833,交易型互动0.745,关系型互动0.807,服务创新能力0.880。尽管有3个系数处于0.7~0.8之间,但是由于此次调研问卷是组织问卷,Cronbach’s α系数在0.7以上基本可以接受。数据显示,所使用的量表内部一致性均较好。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体检验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之后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各变量下属的每一个测量题项均归于同一个因子,因子载荷也均大于0.5,而在其他变量下面的因子载荷均小于0.4,这表明各变量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各变量间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说明变量间的共同变异并不严重。由此可见,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量表与数据信度、效度均较好,初步显示所构建的概念模型和提出的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二)外部知识源直接效应检验

将年销售额、企业规模2个控制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2中模型1),再将每一个假设中的变量逐一放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表2中模型2-模型5)。所有变量均作了去中心化处理,发现每个回归模型的VIF均在1~3之间,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是很严重,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供应链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如表2中的模型2所示,模型2通过了F检验,方差解释率达26.4%,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供应链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β=0.519,P<0.001),表明供应链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验证。因此,假设H1a得到数据的完全支持。科学性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如表2中的模型3所示,模型3通过了F检验,方差解释率达32.4%,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科学性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β=0.584,P<0.001),表明科学性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验证。因此,假设H1b得到数据的完全支持。模型4将供应链知识源与科学性知识源同时放入回归模型,发现模型通过了F检验,同时供应链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β=0.338,P<0.001),科学性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显著(β=0.446,P<0.001),进一步支持了假设H1a、H1b。由上述分析可见,外部知识源对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效果在供应链知识源和科学性知识源之间有所差异,科学性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供应链知识源。

注:+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

表2 外部知识源、组织间知识转移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

注: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组织间知识转移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如表2中的模型5所示,模型5通过F检验,方差解释率达51.3%,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组织间知识转移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β=0.758,P<0.001),表明组织间知识转移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验证。因此,假设H3得到数据的完全支持。

(三)组织间知识转移中介效应检验

表3中的模型2显示,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β=0.682,P<0.001),假设H2a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模型3显示,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β=0.269,P<0.001),假设H2b得到数据的支持。通过比较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可知,外部知识源尽管都会有效促进组织间知识转移,然而这种正向促进效果在不同外部知识源之间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效应要明显强于科学性知识源。

在中介检验前两步都通过的条件下(表2的模型2,表3的模型2),表2的模型6将自变量供应链知识源、中介变量组织间知识转移一起放入回归方程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756,P<0.001),而供应链知识源的回归系数变得不显著(β=0.003,P>0.1)。由此可知,组织间知识转移在供应链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表3 外部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

注: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在中介检验前两步都通过的条件下(表2的模型3,表3的模型3),表2的模型7将自变量科学性知识源、中介变量组织间知识转移一起放入回归方程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645,P<0.001),而科学性知识源的回归系数由0.584(P<0.001)降为0.411(P<0.001),回归系数有所降低但还是显著。由此可知,组织间知识转移在科学性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四)企业—顾客互动调节效应检验

为了验证企业—顾客互动(交易型互动、关系型互动)在外部知识源(供应链知识源、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以组织间知识转移为被解释变量,以供应链知识源、科学性知识源及其与交易型互动、关系型互动的乘积项为解释变量,并以年销售额、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逐一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见表4)。

表4 企业—顾客互动类型的调节效应分析

注: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1.交易型互动的调节效应。交易型互动在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见表4的模型4。模型4尽管通过了F检验,且方差解释率达56.9%,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是该模型的△R2只有0.005。其中,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β=0.682,P<0.001),但是供应链知识源与交易型互动的乘积项回归系数不显著(β=0.071,P>0.1),表明交易型互动在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假设H4a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

交易型互动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见表4的模型5。模型5中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β=0.257,P<0.001),同时科学性知识源与交易型互动的乘积项回归系数正向显著(β=0.110,P<0.1)。由此可知,原假设H4b没有得到数据支持,但是该假设得到了反向支持,即KIBS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交易型互动导向越明显,越有利于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这可能的解释是:交易型互动尽管以短期利益的达成为主要目的,而且主要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顾客的价值,从而弱化合作创新过程中与顾客企业之间的价值共创,但是企业还是非常重视、需要来自于大学、科研机构等外部科学性知识源处的创新知识,换而言之,交易型互动导向的企业也是非常需要科学性知识源处的异质化创新知识,以帮助自身提升开展服务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关系型互动的调节效应。关系型互动在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见表4的模型6。模型6尽管通过了F检验,且方差解释率达56.7%,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是该模型的△R2只有0.003。其中,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β=0.675,P<0.001),但是供应链知识源与关系型互动的乘积项回归系数不显著(β=0.057,P>0.1),表明关系型互动在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假设H5a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

关系型互动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的调节效应见表4的模型7。模型7中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β=0.260,P<0.001),同时科学性知识源与关系型互动的乘积项回归系数也显著(β=0.125,P<0.05),表明关系型互动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作用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假设H5b得到了数据的支持,KIBS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关系型互动导向越明显,越有利于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外部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在供应链知识源与科学性知识源之间有所差异。本研究以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为背景,从与其合作创新的外部知识源主体视角出发,具体探讨外部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源会显著促进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科学性知识源的促进效应强于供应链知识源。

2.外部知识源通过作用于组织间知识转移进而促进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组织间知识转移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为深入了解外部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本质,本研究引入组织间知识转移这一中介变量,揭示KIBS企业与外部主体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源促进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内在作用机制,即外部知识源通过作用于合作创新双方组织间知识转移,进而促进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

3.组织间知识转移在不同的外部知识源与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之间有不同的中介机制。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尽管组织间知识转移在外部知识源与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但是这种中介作用在不同的外部知识源之间有所差异。在供应链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中,组织间知识转移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科学性知识源对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中,组织间知识转移则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4.企业—顾客互动导向越明显的KIBS企业,其外部科学性知识源对服务创新能力的促进越明显。本研究以交易型互动与关系型互动两类企业—顾客互动方式为调节变量,剖析外部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具体影响过程。研究发现,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活动和两类企业—顾客互动方式在供应链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过程中几乎都不存在调节效应,而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为了更加直观地揭示交易型互动、关系型互动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笔者绘制了调节效应图(见图2、图3)。由图可以发现:一是交易型互动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交易型互动越强,这种促进效应就越明显;二是关系型互动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关系型互动越强,这种促进效应就越明显;三是在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过程中,关系型互动的促进效应明显强于交易型互动的促进效应。

图2 交易型互动与科学性知识源的交互作用

图3 关系型互动与科学性知识源的交互作用

(二)启示

1.充分利用外部知识源可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科学性知识源的促进效应优于供应链知识源。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当前,我国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还较低,大部分新服务项目的开发延续的是以顾客企业模块化创新为主的项目,所提供的独创性服务创新知识相对不多,创新空间尚有待拓展。因此,KIBS企业需积极地从大学、科研机构等外部科学性知识源处获取服务创新所需的知识,特别是独创性知识,同时加大与外部科学性知识源主体合作创新成果的应用性转化,这对提升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减少影响组织间知识转移的障碍,有效促进外部知识源对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在KIBS企业服务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源通过作用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进而影响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意味着组织间知识转移在两者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就提示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顺畅与否,将直接关乎企业服务创新成果的绩效水平,因此,KIBS企业在与外部知识主体合作过程中应减少影响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因素,保证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一是外部知识源在保护自己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合作知识的模糊性,以保障知识能够在组织间进行有效的转移。二是KIBS企业应重点发展与外部合作伙伴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升双方组织间的信任水平,进而保证合作双方组织间知识的顺利转移。三是KIBS企业应当强化识别、获取、整合和利用外部创新知识的能力,提升对外部创新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通过借助外部知识源的知识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构筑核心竞争优势。

3.企业所采取的企业—顾客互动导向要与合作的外部知识源相匹配。企业—顾客互动导向越明显的企业,科学性知识源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效果越显著,这其中,关系型互动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交易型互动。在合作过程中奉行企业—顾客互动导向的KIBS企业,无论是侧重交易型互动,还是侧重关系型互动都应该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外部知识源之间展开密切合作,加强从外部科学性知识源处对服务创新知识的获取、利用,这更有利于快速提升KIBS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顾客企业需求的服务创新产品。

(三)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以及改进之处。首先,受研究时间等因素限制,调研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并非来自于全国各个省份,样本来源区域相对集中,导致调研所获取的数据呈现一定的地域性,这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数据地域的来源,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其次,本研究秉承相对静态的研究视角,所获得的服务创新项目样本数据为某一时间点的截面数据,然而合作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失真。未来研究应选取若干典型的案例项目,进行重点、持续地动态跟踪,以进一步验证、夯实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最后,本研究将具体研究对象限定在KIBS企业,其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一般的服务企业以及制造业,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今后可以考虑在其他行业的企业中展开类似研究。

猜你喜欢
科学性供应链顾客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豆腐多少钱
让顾客自己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