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古城记载的慷慨悲歌

2020-03-22 02:59余显斌
新青年 2020年12期
关键词:铜山铁血倭寇

余显斌

铜山古城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是一座微型城堡。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城堡,却在历史上矗立成一道风景,矗立成一座碑。

而今,时光已经过去600多年。

600多年里,青苔已经蔓延在城墙的石头上;城头的雉堞,也已经满是沧桑。可是,站在这儿,站在垛口前,望着前面的大海,望着远处风起云飞,人,仍如面对着一段多变的历史,面对着一段跌宕的岁月。

铜山古城因为烽火修建。

铜山古城因为抵御外侮名垂史册。

明初,就有倭寇驾着帆船,斜插倭刀,窜入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等到朝廷派遣将军,带着大军,赶来剿灭的时候,他们又一声呼啸,扯一帆风,驾船而去,逃之夭夭。

为了阻击倭寇,铜山古城应运而生。

古城诞生于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

古城依山,以石垒成,因为旁边有村子,名铜钵和东山,于是各取一字,命名为铜山城。时光,早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明朝也早已走进历史,走成一段风云传奇。今天,城仍矗立在山海之间,守卫着一片江山,一片青瓷世界。人走在城上,手抚垛口,看着远处海面上海鸥飞翔,与白云一起,消失在天尽头,思绪一时也走得很远很远,走向历史的深处。

此城名铜山,后来的烽火硝烟证明,确实如铜铸铁打的一般。

古城出现之日,就成为抗倭的堡垒。

倭寇一次次来犯,一次次铩羽而归。

尤其嘉靖年间,倭患格外猖獗,烧杀抢掠,每次侵犯,百姓被杀,或“流离迁徙,所在村落为之一空”。一代名将戚继光投袂而起,“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带着健儿,鏖战沙场,铁血来去,曾在铜山古城设置军营。晨曦浸透古城的时候,或夕阳映衬水面的时候,戚家军旌旗猎猎,戚将军大概常常站在这儿遥望远方吧。

铜山城,成为倭寇的魔咒,成为倭寇心中的畏途。

此后,陈焯更是在此设置暗鼎阵,大败倭寇,使其匹马不归。明臣路振飞、徐一鸣则依靠铜山海面的特殊地形,指挥船队,大败荷兰殖民者。

一座小小的城,改写着历史。

一座小小的城,屹立海疆,让入侵者谈之色变。

古城不大,总长571丈,设东西南北四门,皆有石门额,上镌城门名为晨曦、思美、答阳和拱极。东门有月城,城上有一楼亭,如一戴盔武士,傲然耸立,日日沐浴着晨露朝阳,如瞭望海疆一般。古城里,则处处绿树耸立,绿色荡漾,有鸟儿的鸣叫一声声传来,珠圆玉润,流洒一地,带着一种清亮,一种清凉。

人走古城内,如走在线装书中,鼻端流荡的是一种翰墨气息。

人漫步其间,如走在一首明人的边塞诗里,耳边,总少不了金戈铁马之声,少不了号角胡笳之声。

此城,几乎在明朝建立时就出现了,到了明朝大厦将倾的时候,再次在历史里凸显了它的风骨,它的铁血。

明隆武二年,即1646年,郑成功驻军此处,打造船只,操练军队。尤其1661年,当郑成功戴盔披甲,率領大军扬帆出海,收复台湾的时候,铜山百姓更是纷纷放下锄头,从军远征,走向另一处御侮沙场,据《东山县志》记载,“铜山五百多青壮年随往。”

而今,这些壮士伴着他们的统帅,都已走入历史的深处,只有一座古城,作为见证,矗立在这里,证明着他们的忠国之心和拼死御侮的决心。

时光如水,人去人来,传奇继续。鸦片战争,这儿的军民用火炮和刀剑,大败英军。抗战时,他们更是凭借坚城,屡败日军。

江山无恙,民族兴盛。

那一群群健儿早已走向历史,他们若地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

而今,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水波荡漾,洁净闪光;船儿来往,笑语声声。这儿的人,有古城的刚硬,有着大海的柔情,他们将铁血柔情,水乳交融地糅合在了一块儿,就如铜山古城和古城外的大海一般。

这,是铜山古城人的性格。

这,更是中国人的性格。

猜你喜欢
铜山铁血倭寇
铁血忠诚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巧借潮水灭倭寇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让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落地生根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科技教育掠影
铁血舰长闯也门
系统论视域下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个案研究
铁血战旗红
例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解集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