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时代网上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3-24 22:15刘成举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4期

刘成举

【摘  要】随着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微传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微传播用户群数量不断增加,微传播方式受到人们的追捧,当下已然处于一个“微传播”时代。而微传播用户群中青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青年聚集在网上,“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所以共青团要为青年服务就必须把工作重心向网络倾斜。网上共青团是新形势下联系青年密切团青关系的长效机制,是打通青年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有效载体。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微传播时代网上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传播时代;网上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以其传输率高、交互性强、覆盖率广等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微传播时代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其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拓展了学校的舆论空间。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共青团微传播提升工作对于把握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工作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微传播对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微传播作为一种在信息爆炸时代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的信息发布的有力补充,它让公众获得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也更加及时与方便,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见解表达渠道。共青团微传播作为服务广大青年学子的网络媒体,其鲜明的正能量宣传与社会风尚引领特点对“00后”学生形成正确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00后”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性的网络互动让他们更倾向于从网上获取信息,各方面行为或多或少有了网络特征,情感的表达习惯于表情包的刷屏,个性的展现热衷于网络词汇的输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需要充分利用好微传播平台,从网络端口出发,在信息海洋中发出权威的声音。基层团委微传播作为联系青年学生的网络平台,在组织团员迅速行动、有序参与志愿服务、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正面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基层团委微传播的工作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分发方式,基层与基层微传播之间缺乏沟通互动,这也限制了微传播矩阵式传播中的受众面,从而使某些基层好的做法、感人事迹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局限在基层团委内部传播。因此,聚焦共青团微传播网络媒体广泛传播方式,研究矩阵传播的立体表达策略,从发布信息、矩阵联动、信息抽取与精选传播、创新视听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网络行为,十分必要。

2.微传播时代网上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的现实问题

2.1凝聚力建设不足

强大的凝聚力不仅是提高团组织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还是共青团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时代下,人们部分生活习惯和社会认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了很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方便,也更加密切,许多新型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由于它们本身便诞生在互联网背景中,因而对环境适应更快,也对青年人喜好把握更加透彻,更容易吸引他们加入,这对学校共青团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

2.2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单纯进行理论层面引领是不够的,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共青团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然当下,学校共青团多是以理论引导为主,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比较少,且内容单一乏味,流于形式,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当代青年的口味严重不符,这会导致他们对团组织的活动不感冒,很难激发起他们参与其中的兴趣。所以学校共青团不止要加强理论环境的建设,也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展开,只论和实践同步进行,思想引领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微传播时代网上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策略研究

3.1从理论话语到青年话语,提升网上共青团微话语亲和力

“微传播时代是流量的争夺,其实更是话语权的争夺。”要想取得话语权,话语亲和力就十分重要。共青团又被称为“团团”,无论是两微一端还是其他微传播平台,到处都可见“团团”的身影。“团团”这个词,不论是从词义上还是发音上,都给人一种温暖可爱的感觉,因而这个象征词十分具有亲和力。要想提升网上共青团话语亲和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理论有深度。“话语内容魅力的生成,亦来源于其价值性。”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引领青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将理论讲清楚讲透彻,并避免将理论输出演化成表面化、娱乐化、庸俗化表达。二是内容有态度。要善于发声亮剑,要紧跟当下青年的所思所想,帮助广大青年拨开迷雾、求得真理。三是话语有温度。话语内容要紧扣青年之惑,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要将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方式有新颖度。当今青年更加喜欢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因此,话语的包装要酷炫,要能在第一时间抓住青年的眼球并引发其进行深度思考。

3.2创新传播话语体系,提升亲和力

学校团委需要创造性地吸收网络话语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创新话语表达,提升舆论引导的亲和力。(1)要放低姿态。学校团委要避免居高临下地简单说教、空洞说教,从而变训导式为诱导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交互式,变“高大全”为“平微精”,让话语体系更有人情味、包容性和贴近性;(2)兼容并蓄网络语言。学校团委应将时尚语言、网络语言等非主流语言加以合理引导和转换,并运用适应网络语言环境下的新语言和新句来进行叙述、表达和传播,从而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做到落地生根。学校团委在话语体系创新过程中还应注重结合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不讲“官话”“套话”和“没有温度的话”,而是以学生易于接受、倍感亲切的语言体系,让青年学生感到可亲可近、产生共鸣,从而实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3.3学校思政教育微传播生态环境的现实审视

(1)培育绿色微生态。从各大学校已经开展的思政教育微传播活动来看,学生已从单一的教育受众群体转化为利用网络平台接受和传播正能量的新生力量。微传播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彰显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声平台,还推动了微传播参与主体间的交互传播,为师生共同从事社会认知活动、人际交往实践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创造了绿色生态的微空间。

(2)建设精品微文化。如今各大学校都能通过校内党团组织、社团组织创建大量的微信群和公众号,重点关注校园生活和现实社会里的焦点新闻,精心设计热议话题,紧紧围绕主流媒体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形成了一大批校园精品微文化。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因势利导地引导师生、学生间在微传播平台上展开思维互动与交流对话活动,通过精品微文化的创建掌握思政宣教的主动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下的共青团,若要做好共青團的思想引领工作,应不断巩固完善自身相关建设,时刻倾听于党和时代的呼唤,抓住学生最本质需求,在学生当中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引领他们形成正确思想,如此才可使莘莘学子发奋图强,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蒲彦羽,付相宜.大数据视域下学校“网上共青团”建立路径浅析[J].青年与社会,2019(13):6-7.

[2]董芳芳.新时代学校共青团改革面临的挑战与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9(04):217-218.

[3]徐璐洁.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56-57.

[4]羊悦,崔伟.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68-70.

[5]郑晓.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8.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