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2020-03-24 10:56蒋赛百青宁孙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证书校企

蒋赛百 青宁 孙超

[摘           要]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形式,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良好的高职建筑专业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综合性专业技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转型为综合性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1+X证书制度为建筑行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基于此,通过深入探究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建筑专业教学质量,为促进建筑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指导。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52-02

国务院于2019年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其中明确指示,启动1(学历证书)+X证书制度(若干职业技能专业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方案(2019—2021年)》,意在鼓励高职院校职业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全面培养自身技能,获取多种类型的职业类技能等级证书。这些文件颁发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开展学生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缓解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其中,1+X证书制度的重要改革试点就是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不断解决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施行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本校特色专业课程,以促进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全面成长。

一、建筑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一)牢固“双导师”制度基础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建筑企业及行业专家,国家也提出了政府对制定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双向流动制度的指导章程。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下,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实行的是执业注册制度,注册师的数量成为衡量建筑企业技术力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技术人员“挂证”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建筑行业的市场秩序,难以保证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住建部、人力资源保障部等部门在2018年11月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对建筑领域的“挂证”行为展开集中整治,并在2019年2月再次下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补充通知》,这两个文件对“实际工作单位与注册单位一致,但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等六种情况做出了明确要求,不属于“挂证”行为,但是大批拥有执业注册资格证书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属于以上六种情况,被迫注销了资格证书,难以从事执业工作,这种情况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建筑行业的教师资源出现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从企业内部输送的建筑专业教师由于在企业取得的执业注册资格证书不能满足社保要求而被迫注销,导致高职院校建筑行业的“双师型”制度基础被动摇,就算教师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也不符合国家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考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在实际情况下,高职建筑专业的教师应该通過1+X证书制度,进行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登记证书。首先,通过靠前的系统复习能够有效巩固专业知识基础,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实践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双师制”的技能规范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活动。其次,在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作展开市场调研,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保证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

(二)有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与衔接

自《实施方案》确定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基本来自企业,同时政府制定了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自我国建筑行业实施执业注册制度以来,注册师在成为建筑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同时,其数量也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力量强弱的主要依据。这就导致建筑行业企业规模受到注册师数量的限制,如果一个企业的注册师数量不足,而注册师报考人数一时难以过关,就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建筑企业会选择高薪引进注册师来增加企业技术人才数量,从而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高职院校是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从高职院校的教师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师在科研方面和专业知识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因此,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可以积极推进社会培训工作,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执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实现企业人才的培养与衔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发展

在建筑类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限制,首先是全日制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管理人才的过程中,比如施工员、监理员、工程造价师、工程建造师等专业技能证书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高中或者中职院校;其次企业所需要的是具备资格证书的高级技术人才,如木工、架子工等培养对象主要来源于下岗工人、农民工等,这些培养对象的基础文化素养往往比较欠缺,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案来深化校企合作,很难保障现代新型学徒制度的深入开展,如果学员实习缺乏全面的培训基地和实习场地,那么校企合作模式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因此,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推广1+X证书制度,联手建筑企业共同承担起培养建筑技能人才的责任,实现校企双轮驱动,才能够保障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课程规划促进学生成长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普通本科类院校学生比较来说比较薄弱,在兴趣爱好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建筑专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首先对学生的就业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能操作方面的岗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很少从事工程技能操作岗位的工作。但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技术和装备式建筑的发展必定会导致产业化工人取代农民工的情况产生,也就是说在未来行业发展中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从事技能操作成为一种必然。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课程规划,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做好课程设置,通过基础课程锻炼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推动学生就业、择业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推动学生发展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用人需求和应该具备的基础建筑知识进行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分割,分解为若干模块,学生在进行模块学习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建筑知识的连贯性,同时在学习完成后可以根据模块化建筑知识去考相应的职业资历、资格证书。建筑专业知识可以划分为CAD制图模块、工程测量模块、施工管理模块等,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保证建筑知识的连贯性,在必修课学分修满之后就能够领取毕业资格证书,在完成相关模块的学习考核之后就能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三)通过交互式培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

在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学校可以结合相关政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学分银行”等学分积累平台系统,通过学分评价机制的建设,集合政府教育专职部门的监督,向具有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高职院校分配个人学习账户,将建筑类企业工作模块与高职建筑学习模块及课程学分相对应,这样,无论是已在企业工作但是希望进步考取学历证书的专业人士,还是对已经取得毕业证书但想要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来说,都能够有相关的服务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建筑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资格证书的相互衔接,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拓宽建筑专业人才渠道。

(四)创新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欧美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并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1+X证书制度育人模式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过去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如今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有必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引领作用,取消过去政府包办、企业评价的育人模式,通过实施市场准入机制和“双高计划”等促进校企强强合作,同舟共济,将企业和高职院校拧成一股繩,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的科学、高效、快速发展。同时学校和企业建立起校企双方负责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将有关责任领导设置为委员,通过课程建设、项目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方面的合作,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监督机制和引导机制的建立,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下1+X证书制度育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规范、创新高职建筑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具有必要性、迫切性。建筑行业“双师型”的认定与互聘,应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分别对待;职业教育规模爆发式增长与教育成效的高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双目标;改变政府“家长式”包办,发挥监管引领作用,让企业承担该尽的义务,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夕宝,余景波,刘美云.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

[2]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3]邢晖.创新铸造新时代职教“双师型工匠之师”: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4]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证书校企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少就是多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思路
优化技术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