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IP下高职艺术类学生专业教学探索

2020-03-24 10:56常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艺术类传统高职

常虹

[摘           要]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高职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接触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在学习和设计创作中缺少文化底蕴。当下,传统文化IP在互联网技术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大放异彩,艺术教育教学也应该紧随时代潮流,通过分析高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探索更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设计师。

[关    键   词]  高职艺术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82-02

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需要设计师有创新的设计技巧,还要包括设计师对设计产品及设计内涵的深刻把握,特别是引用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外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进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更为强烈。目前,艺术设计類学生在学习及创作中会遇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内容、设计项目、文创产品的开发等,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的积累和探索还停留在表面,从而导致设计出的作品也较肤浅,没有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下,传统文化IP在互联网技术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大放异彩,艺术教育教学也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可以通过对高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适合他们的传统文化专业教学途径。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一)传统文化IP简介

IP现有的定义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的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和泛娱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互联网技术兴起为传统文化IP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目前比较热门的IP发展现状看,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优质IP的主流。传统文化IP伴随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自身内容的高质量,外加网络技术条件助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高潮。近两年广受关注的故宫开淘宝店卖周边产品,一件件充满故宫特色的产品,让人们对故宫进行重新审视,这就是热门IP走向市场前端的突出代表。

(二)传统文化与设计的结合

我国现阶段的“互联网+传统文化”的产业实践中,在国学、中医、博物馆、历史古迹等领域产生了很多传统文化IP,近两年以故宫博物院、敦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IP大放异彩,深受大众喜爱,助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再造转化,让以前凭门票年入8亿的故宫,如今仅文创产品一项即可年入15亿元。2018年8月,方特主题乐园球幕飞翔影院引入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并创新地用全三维的技术形式再现。这种对传统文化用新技术的呈现,充分体现传统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也使民众对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由于生源质量、文化基础、成长环境等原因,高职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及艺术素养的整体状况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艺术视野、专业兴趣、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思维方式偏于感性

因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自觉性较差,主要靠老师的监管和督促。但他们也有一定的优势,就是思维方式偏于感性而非理性,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较强,这对他们进行创新设计有所帮助。所以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动手类的实践课程,对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较为抵触,因此需要深入挖掘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采取知识灌输方式,而要寓教于乐,体现出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其能够参与其中。

(二)文化理论基础薄弱,政治意识不强

由于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者完全没有了解的兴趣,这也会导致他们的文化归属感欠缺。文化归属感需要在一定的熏陶下慢慢积累,从而形成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最后上升到个体的政治意识。然而,目前是大多数青年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一定的“崇洋”现象,反而淡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中的地位,表现在设计中是一味模仿追随日韩欧美的设计风格,而对中国传统元素产生“游离感”,甚至会出现原则性错误。

(三)设计手法停留在套用和模仿阶段

在以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元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比赛中,学生在素材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暴露出对文化的认知仍然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也就无法做出好的创意,只能简单地套用或者进行元素的“嫁接”,往往导致设计结果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点到为止。这也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正确解读和思维引导,理解其真正的出处、寓意及关联,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元素的提炼与应用。

三、高职艺术类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素养的若干途径

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创新能力的体现就是创意迭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也为源源不断的创意之流提供源头活水,包括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弘扬,将传统艺术、传统文化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等进行新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高职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善于创新,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多层次、递进式的教育途径,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他们的专业教学中。

(一)潜移默化,加强对传统文化多方位立体化渗透式教育

高职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政治意识不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一般是学习中涉及什么内容就“临时抱佛脚”,整体艺术素养不高。针对高职艺术生重专业、轻文化的特点拓宽思路,创新形式,不要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局限在课堂,要运用微视频、微电影、网课等新媒体形式,把培养融入专业教学、日常的团课党课、教育讲座、班会、团支部会中,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立体化渗透式教育,从而加强校园内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提高艺术类学生文化艺术素养。

(二)自主学习,探索多种设计文化理论教学方式方法

高职重视技术型人才培养,但是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设计文化的修养,艺术设计类学生必须开设相关的设计史类专业课和专项传统文化选修课,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优秀设计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并记忆深刻,这是史论教学的难点。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改传统“填鸭式”为开放式、调研式及设计元素提炼式多元结合,改教师讲为学生分享的教学形式。例如,关于故宫博物院章节,教师可以采用导游游览模式进行讲解,使用“课件+视频+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让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提高上课的积极性。

(三)精准提炼,提高专业课题设计中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能力

当前,艺术院校专业教学中以中国传统元素为题材的设计屡见不鲜,但学生设计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流于形式,主要问题在于设计手法的模仿和设计元素的套用。此处对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不能流于表面的模仿和套用,要深层次挖掘内涵精髓,做到正确解读文化、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指导学生精准提炼设计元素。比如二十四节气的元素,既可以出现在版式设计专题,也可以出现在字体设计专题;蓝印花布图案既可以用在软件教学中,也可以用在商业插画教学模块,不同的课程对元素的提炼侧重点不相同。

(四)以赛促教,坚持“走出去”原则

各类专业比赛是很好的“走出去”接受检验与评价的途径,现在大学生可以参与的专业类比赛多种多样,尤其是跟文化有关的设计比赛,是很好的锻炼途径。近几年,文创比赛兴起,各地也都在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带动经济发展。整个参赛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透过事物的表面深入本质。在2019长三角(嘉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我团队分别斩获金奖和铜奖,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蓝印花布和地方方言做了深入调研,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学会准确提炼元素,与产品巧妙结合,实现了文创产品设计的初衷。

(五)开拓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瑰宝,我们不仅要学习要继承,更要开拓创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再放异彩。这就需要将传统艺术、传统文化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等进行新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策略,与文化科技公司或者是传统工艺工作室合作,邀请当地有名的大师来校开设工作室、举行讲座、开设公选课等,既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以蓝印花布为例,我校把当地蓝印花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请进学校,直接向学生传授技艺,组织研讨会、开设趣味课程,做到将民间美术和课堂结合,也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其家国情怀,这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所创作的设计作品,独树一帜,已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也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除了自身要积极研究传统文化外,还应该致力于探索行之有效的艺术素养教育教学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中,贯穿到专业培养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瑰宝以及它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应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及創新[J].艺术科技,2017(10).

[2]谭爽.微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9(18):55-57.

[3]潘越.新媒体时代老字号品牌更新的成功之道: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策划纪实,2019(11):80-82.

[4]舒坤尧.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艺术类传统高职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