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困惑与对策

2020-03-24 10:56姜广平宋晗尹茂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徒院校人才

姜广平 宋晗 尹茂源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有别于口传手授形式下传统学徒制度,是一种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作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国各大高职院校正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健全、学校教学质量跟不上、企业积极性待激活、社会对学徒身份认可度待提高等。因此,建议政府加快相关体制、机制建设;院校加强相关教学质量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全方位参与,提高学生社会认可度,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16-02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职业院校毕业生已经占到每年新增劳动力的70%,职业教育质量将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1]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如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训、瑞士的现代化统筹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英国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澳洲的學徒制和培训生制混合制模式,形成了针对各自不同国情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训模式,实现了三方面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2]目前,我国开展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理论依据是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但德国的教育环境和认知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照搬实施困难较多,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繁多。因此,本文将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一、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已经增至562家,首批165家中只有124家通过验收。在试点工作中,虽然部分院校取得不菲的成效,但是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来看,现代学徒制并未突破人才供给侧的瓶颈,企业在技术型人才方面依然存在“一工难求”的局面,试点单位也未为大家提供一套可复制的实施标准方案。现代学徒制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和不足,主要集中在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个方面。下面将对以上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政府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健全

近年来,教育部紧跟“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步伐,多次出台关于强化高职教育和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及建议。但是,现行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在现代学徒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偏差。

1.规范统一的政策、法律法规匮乏

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院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同参与,其中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起着主导和统领全局的作用。李克强总理虽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种建设性的意见,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劳动法》中均无相关条文明确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也未在校企合作双方职责和权益方面做出有效界定,这就导致参与方缺乏法律约束和利益保障,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实施。

2.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匮乏

政府对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眼中现代学徒制是无奈的选择,对于现代学徒制及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巨大的排斥和抵触。同时,不少企业也没有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在自己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只是敷衍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政府也未设置相关部门或者科室负责相关工作,对参与企业没有明确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经费投入和政策、法律法规的保障措施也增加了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的难度。[3]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待提高

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关键一环,从目前已开展试点工作的学校建设情况而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现代学徒制的成败。

1.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脱钩

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作为办学主体,其参与度并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仍由学校主导,由相关教师出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其结果将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后续的工作中与所需的岗位技能不匹配,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双导师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教育部明文规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企业师傅和高职院校教师一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4]不幸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仍依赖于学校的专职教师,很少看到企业师傅的背影。近年来,双导师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是企业导师的数量仍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由于企业导师的资质和上岗资格没有明确、可操作的标准执行,双导师队伍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学生实践的效果不佳。

(三)企业态度不积极

当前,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中,政府和高职院校态度较为积极,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主体之一,态度较为冷漠,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企业背负着较大的生产任务,再加上奖励和税收等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师傅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造成学生的培养方案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岗位难以设定。对于技能素质要求高的岗位,学生因经验和能力不足,不能胜任;而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学生又觉得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学习积极性低下。同时,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

(四)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一体化难以实现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被培养对象,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过程中应具有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通过对试点高职院校的走访调研发现,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一体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通过简要分析,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政府和高中学校对现代学徒制宣传方式和力度不足,致使学生和家长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在传统的影响下,他们片面地认为学习知识就应该在学校,而不应该去企业做“操作工”充当廉价劳动力,这使他们从内心抵触“学徒”这个身份。二是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较为欠缺和模糊,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有用,所实习单位是否为自己的就业单位,致使其作为学生和学徒的学习积极性偏低。

二、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保障措施

无论是从校企合作的角度,还是从学徒身份认可的角度,推进现代学徒制必须具备相对应的制度环境。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相应的政策、制度来指导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各方权益和责任。具体对策和建议包括三个方面:(1)完善现代学徒制相关制度建设。界定校企双方产权秩序,提高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双师评聘制度、学徒培训制度;强化培养学生过程中教学评价管理,优化专职教师、企业师傅、学徒的考核制度等。(2)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对参与学徒制培养的高职院校和企业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单位和高职院校承担职业教育的办学责任,弥补企业逐利发展的需要,强化其责任感和服务意识。(3)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化相关学徒制宣传,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双重身份”的认同感,切实保障“双重身份”的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明确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培养途径而非终点,从政策上打通参与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升学之路。[6]

(二)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论证,全方位掌握合作企业的相关岗位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在课程设计和专业内容建设方面,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在培养过程方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企业生产安排,实现“旺工淡学”式学徒制实踐模式,开展工学交替;在教学管理方面,落实弹性学分学制和灵活考核等方式,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学校需要加强专业性的双导师教学队伍建设,一方面激励本校专职教师去合作企业实践锻炼,一方面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加入本校教学队伍。具体方法:(1)学校应该完善专职教师的晋升机制,对于取得双师资格的本校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方面给予更多考量;(2)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疏通高职院校和企业单位的人才通道,实现学校和企业人才互聘、资源共享。[7]

(三)企业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品牌价值

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决定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上限。合作企业需要由上自下明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自己企业辛苦培养的人才更加懂得自己的企业文化,更适用于岗位的人才需要,企业忠诚度更高;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无形中增强了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群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提高了品牌价值;最后,通过与高职院校人才互聘方式,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提升自己的研发力量。

(四)学生明确职业规划,提升知识技能

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都应该明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制定更加适宜的相关制度、标准、方案以及措施。同时,学生也应该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根据发展的趋势合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作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注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解决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目前高职院校试点的现代学徒制工作现状,总结了现阶段的问题,针对桎梏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希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尹邵君,周祖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2019,18(11):19-22.

[2]徐春.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3]李明炅.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8(13):194.

[4]游海丽.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25(1):14-17.

[5]齐伟.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17,37(9):78-80.

[6]吴学峰.中国情境下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7]王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7-9.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学徒院校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今日菜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