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渗透诊断学课程探析

2020-03-24 00:10袁丽娟曾作财常青陈冬平夏林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诊断学思政专业

袁丽娟 曾作财 常青 陈冬平 夏林炜

[摘           要]  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是“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新专业。从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实施开展策略等方面论述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诊断学课程,使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同向合力而行,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全民健康事业服务。

[关    键   词]  诊断学;思政元素;中医养生保健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52-02

一、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诊断学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是“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新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医疗和健康服务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未来岗位面对的是有运动障碍、大病、慢病恢复期或者亚健康群体,这就需要培养“责任与奉献”的职业精神。医学的出发点是人,最终服务的也是人,因此,在医学教育中要注重人文关怀。作为专业体系中的西医基础课,诊断学的授课对象是高职大二学子,进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非常有必要。专业教学精于耕耘,更勿忘播种信仰。临床实践展现“精益求精”格局,更要强化“医德至尚”的教育理念,树立“敬畏生命,珍惜健康”的价值观。大学生处于“三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对社会变化反应敏感、行动迅速,但思想成熟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差,价值信仰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不仅要指引学生健康心态培育的方向与路径,而且能为大学生提供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基本内容。[1]从课程性质来看,诊断学属于思政隐性课程,比如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知识点。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如果思政教育渗透得当,隐性课程的开展既有利于催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知识内化,又便于开展相关学科的延伸教育,获取生动的感性知识、实时信息和丰富的社会历史经验,更有利于个性的完善与全面发展。[2]思政隐性课程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让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感受和学习,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从学习之初就让学生从医学技术上和责任感上树立学好诊断学的信心。

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诊断学是研究患者身体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测量,以此来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养生保健专业对现代医学健康体检的需求而设立。若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会比较乏味枯燥,而且学生能力培养较为单一,也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为了顺应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积极思想的引导,进而自我创新和提高。

(一)情境教学模式

诊断学知识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掌握许多体征和症状,不能完全死记硬背,还要理解并有条理地去总结分辨。例如在讲生命体征(一般检查)和意识障碍(症状)的知识点时,创设一位老人倒在路边,无反应的情境,此时我们该如何做?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模型演示处理方案。该情境涉及专业知识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的检查,意识的判断,同时还涉及情理的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出现这种突发事件应如何正确应对?思想教育上可以从如何正确予以帮助以及保护自身等方面进行引导,并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讲解知识并导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评说他人,这种经验的交流,既可取长补短,又可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要从案例中学会归纳、鉴别,整合相关知识点,主动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我会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经典案例:在校研究生吃油炸冰可乐引发重症胰腺炎、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青年长时间游戏引发脑梗等来让学生讨论疾病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用案例对学生进行防范教育。选取一些各地经典的医疗纠纷案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诊断教育、德育为先、服务健康、以人为本。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强调思政教育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意识上觉醒,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三)基于使用学习通App的在线教学模式

学习通可以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环境中,实现师生线上和线下互动、及时评价并记录教学过程。本课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把实验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整合。根据养生保健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具备临床思维分析能力。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线上将视频、音频和图片插入相应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而教师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线上设置抢答、测试、师生互评、讨论和投票等多种形式的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充分利用课时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布置学习任务时,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又不能让学生感到任务难以完成,出现畏难情绪。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三、诊断学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思政教育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拓宽思考广度和深度,就要将各种自然、鲜活、有吸引力的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思政教育元素的诊断学课程。我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到知识体系中:(1)绪论:引入要敬畏大自然的思想,广大医护“逆行者”是敬业的典范,引导学生理解“大医精诚”的含义及如何学习本课程。(2)问诊:以学生实践为主,让其在“医患身份”中体会如何保证对话质量,提高沟通技能。(3)常见症状和体格检查:将辩证思维方法比如整体和部分、现象和本质、主次矛盾等融入案例教学,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播放规范的体检视频、穿插影视剧剪辑片段来传达我们在体格检查中的细心、耐心和人文关怀。(4)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实例分析数值意义,强调危急值在判断病情上的重要性。练习作业中进行生生互评,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尤其是心梗、心律失常等知识点用生活、时事解读,强调急救中的基本功和医生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医学理念。结合分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设置“课前五分钟思政教育”环节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新闻素材(视频、图片),分享正能量事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课前五分钟思想政治教育”上首先应当确定“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加强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3]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会思考专业的意义、课程的意义,不断完善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好引领,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洗礼,逐渐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短短的课前五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找差距,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完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顺利开展思政教育。

(三)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有效渗透课程

1.树立责任意识,强调法律意识

医生这份职业事关生死,责任重大,所以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感。教师在讲授知识时用一些误诊案例、医疗纠纷事件来警醒学生务必认真细心。器官移植、病人知情同意权等医学问题无不夹杂着道德和法律问题。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习医学相关法律法规,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法律意识。

2.強化奉献精神、服务意识

结合中医养生保健的专业特点,学生在未来岗位将开展对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进行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制订健康促进管理计划。校内实训的养生馆,可以开展诊断学教学第二课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无偿向师生提供医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现场病例教学,向跟诊的学生进行诊疗示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3.提高沟通能力,加强人文关怀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就业岗位都涉及医学服务,而医学服务的效果,除了涉及技术层面的因素之外,还关乎服务对象的良好感受和满意度。美国医师特鲁多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诊察过程中,患者会初步判断医生的诊疗水平,察觉医生的工作态度,对自己是否尊重及关心。这些主观判断,常常决定了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影响疗效。因此,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关怀)与医生的医技水平同等重要。[4]师者,重言传,更要重身教。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并将提高沟通能力和加强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诊断教学中。

课程思政不能让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两张皮”,而是要形成“两相宜”“两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专业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讲话精神,才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实施“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诊断学是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是必然,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是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全民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安龙,刘文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问题探究[J].教育评论,2014(4):82-85.

[2]陈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3]张卫琴.浅谈如何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243.

[4]李宝锋.中医人文关怀在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诊治中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3):97-98.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诊断学思政专业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