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自贸区金融创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2020-03-25 02:55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金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也是促进建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WTO 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工商银行始终秉承“客户至上、服务实体”“国际视野、全球经营”的理念,创新服务自贸区,在助力客户发展、国家对外开放中实现自身发展。

一、自由贸易实验区发展提速扩围

自由贸易实验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交互影响下我国适应国际贸易投资新趋势的经济地理空间形态,是综合型自贸区、服务开放区和离岸金融中心的“三重叠加”,是与“国家战略谈判”和“国际经贸投资规制”协调联动的综合改革区、压力测试区、政府再造区,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从2013 年9 月上海自贸区的率先挂牌,到2015 年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的获批挂牌,至2017 年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的挂牌启动,我国自贸区布局速度不断加快。

自由贸易实验区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为区内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围绕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造了条件、创新了金融制度。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也为区内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

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自由贸易实验区将更多地发挥纽带与节点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在国内大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通过扩大开放在国际循环中增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因此,对自由贸易实验区内分行经验的总结、梳理,有利于在提速扩围过程中先进经验的复制与推广,有利于为实现境内外汇业务首选银行战略提供方向与目标。

二、公司金融业务助力重点区域自贸区内金融创新

(一)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2013 年8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经济新型试验田。上海分行相应作了大量的改革创新,成立独立核算的自贸区分行,在经营中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业务权限,同时比照境外银行的支付系统,也赋予自贸区分行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和职权。

2019 年为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提供跨境投融资服务,上海分行打造跨境业务中心,加强离岸金融体系构建,利用自贸新片区“在岸-跨境-离岸”功能,以自贸分账核算单元业务为依托,运用内保外贷、风险参贷等产品,助力境内外资金、客户、产品的互联互通,为长三角及全国“走出去”优质客户提供行内联动项下的全套跨境投融资金融服务。

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后,上海分行专门成立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分行,全面对接新片区内企业各项金融服务需求,助力临港新片区积极开展跨境业务、协助政府打造临港新片区智慧政务平台、助推临港新片区国家重点产业布局、优化临港新片区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风险参贷、内保自贷、贴息+风险补偿金等创新性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存贷款方案和供应链融资产品,争先设立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打通区内账户设立和资金流通各个环节,形成了“招商+金融+供应链”的良好生态圈,创出了一套独有的科创企业营销服务方案。

(二)福建自贸区服务两岸金融交流

福建自贸区地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作为闽台合作交流的主要桥梁,福建自贸区设立对维系两岸经贸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自贸区挂牌以来,福建分行相继与平潭自贸区管委会、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签署战略协议,将原福州马尾支行、平潭综合实验区支行,升格为福州自贸区分行、平潭自贸区分行。借助福建自贸区地理优势和各项优惠政策,通过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流程创新,努力扩大业务份额,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系,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助力外汇管理和两岸金融合作,着力发挥大型国有银行支持自贸区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积极把握推进跨境人民币使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等机遇,加快产品及服务创新;并通过探索服务台胞的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与片区内台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通过集团内外联动,尝试与工银租赁合作设立金融租赁SPV,试点新台币区域性银行间市场交易,与台湾地区银行之间加强合作,开展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开立新台币同业往来账户办理多种形式结算业务。

(三)广东自贸区聚焦跨境人民币业务

广东自贸区由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新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三块区域组成,联动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自贸区自成立以来便以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包括试水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业务、试水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开展个人经常项目下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区内企业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回流业务、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熊猫债募集资金境内使用业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

广东分行高度重视自贸区创新发展,集中全辖之力,整合联动工银澳门、工银亚洲等集团内外机构,利用全球化金融服务网络优势,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全球现金管理、跨境投融资、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交易等方面进行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为自贸区内企业及个人提供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广东企业转型升级。横琴分行自成立以来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超过2200 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的业务量占比约30%,支持港澳地区贸易往来占比近50%。在跨境电商方面,广东分行向21 家跨境电商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子证照银行卡,被评选为全国自贸区八大创新案例之一。

三、加强市场研判,持续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一)提前研判、重视自贸区分行的业务发展潜力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相关要点的出台,RCEP 自贸协定的签署,国家层面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鼓励并吸引外资,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稳步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战略区域的协同发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实现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当前阶段,我行应充分理解掌握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初心,以客户为中心,以自贸区和相关重点战略区域的协同发展为切入点,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提升综合化公司金融服务能力,打造专业特色产品,为实现外汇首选银行战略寻找突破口,为我国经济迭代转型和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不断完善、充实自贸区分行金融功能

自贸区金融机构现有金融功能有待提升,投融资能力和客户整合营销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上海自贸区作为目前中国大陆最开放的试验区域,在金融创新领域创造了多个业内第一,大量的出口贸易订单和创新业务,也要求区内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要关注外汇存款的波动带来的影响,不断增强利率自主定价和风控意识。广东和福建等特色自贸区,在发挥对港澳台的联动优势之外,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向内辐射,要关注到中小型企业融资和新兴业务需求,运用利率市场化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利用区内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跨境资金池、贴息等特殊政策之外,也要响应出海客户需求,积极开发创新离岸金融业务,为离岸贸易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这些对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建立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

自贸区分行要构建科学高效的营销服务体系,全力扩大客户基础,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积极为“后疫情时代”发展布局。坚持“总行服务基层、中后台服务前台、领导服务员工、全行服务客户”理念,通过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合理授权等方式,更好地调动基层、前台、一线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客户质效。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拼抢市场“松绑”、减负、赋能。针对自贸区内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定制化特点,进一步强化前台主导、全行参与的全量客户营销服务模式。按照“国际视野,全球经营”的战略思维,实现我行打造“境内外汇业务首选银行”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跨境人民币金融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