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传播策略

2020-03-25 02:46薛鹤婵薛鹤娟
记者摇篮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传播策略传统文化

薛鹤婵 薛鹤娟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广泛的接受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重拾生命力,有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有利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结合时代要求,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传播路径,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 特征 创造性转化 传播策略

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

文化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没有生存的土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分工的细化,交换活动逐渐增多增大,商品经济形成,人类开始出现贫富差距,主要看其占有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寡。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从劳动中逐渐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思考、休闲与娱乐,精神文化随之形成,因此文化与人类的劳动息息相关。

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由少数人向大众扩展的过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文字被少数人掌握,文化最早集中在上层权力者手中,权力者世代相传,用他们掌握的文化统治着愚昧的劳动者。随着战争的频繁以及生

产力的提高,很多部落、上层的文化散落在民间,文化不再是上层愚弄下层人民的手段,人民大众逐渐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

文化的发展方向受到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影响。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首先要去除封建时代的面纱,揭示文化的真实面目,并且传承的文化是要与现时人们的意识形态相匹配的、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文化。文化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政治与经济服务。

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1.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要解决好价值观的认可。价值观是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源。传统文化要想被认可,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首先要被广泛接受。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壤,主要看是否能够滋养文化生根发芽。

以门神画为例,如果局限于使用范围,贴门神在中国农村市场已经逐渐消亡,但是作为一门特色的中国画艺术,其以特殊的生产工艺登上世界艺术的殿堂。所以只要文化的存在价值被广泛接受,就有了滋养文化的土壤,何愁文化不会生根发芽。

2.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要做好融合发展。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审美只有得到合理的演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现在媒介资源多样化,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让有限的资源无限放大,就要做好传播渠道的合理搭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向大众、向小众发展提供了契机。最近网络红人李子柒的视频在国内外被广泛传播,连人民网都来点赞,并且当选《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获选理由是:她把中国人傳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

三、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的传播策略

1.做好顶层设计。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政府对待文化的态度息息相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明了政府部门鲜明的态度。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两创”的提出,更加明确了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

2.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创新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人民大众是文化的直接传承者和使用者。传统文化只有被广泛使用和传播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当下网络普及、自媒体发展迅速。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所以我们在有意识地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找到适合他们接受的表达方式和接收渠道。李子柒的短视频就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示范。

3.帮助传统文化传承者拓展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一些传统文化发展至今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价值不能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是掌握传统工艺的人不懂得追赶时代潮流,抓紧转型,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传统工艺被时代淹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被广泛接受才有发展的动力。传统文化在商业精英的帮助下重焕生命之彩。所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需要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仅仅靠小部分人是很艰难的。

4.用制度维护文化的传播环境。文化也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才能发扬光大。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端午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日,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韩国却在2005年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标识,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思维模式,作为文化发源地和传承地,我们很久以来都未意识到节日对我们的意义,直到韩国端午祭的申请惊醒了我们,现在国家用法定节假日的方式来让大家记住节日。有节日而无节日形式与氛围,形同虚设,节假日成为旅游日,更是对传统节日的讽刺。所以我们需要用制度的力量让传统节日实至名归,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传统节日如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亦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才能让文化自信、文化传承顺理成章。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灵魂,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造适应和符合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观,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N].广西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030501009)。

猜你喜欢
创造性转化传播策略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