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2020-03-25 08:11龙钜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出发点儿童视角课堂教学

龙钜新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变得生动,学习要变得主动积极,需要能够贴近孩子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打开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心扉,触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主动地学习。无论是备课或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视角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归宿。总之,要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灵动、有趣、主动,我们就要贴近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关键词】儿童视角;课堂教学;出发点

网上阅览,无意搜索。一行字跃然入目:据调查,我国大约有70% 左右的中小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其中不乏许多在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也无法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甚至害怕学数学。再看看今日头条的一篇报道:小学多人考试成绩为个位数……这是湖南新化县水车镇荆竹小学期末考试成绩单在网上流传。究竟为什么小学生会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惧怕数学呢?是我们的课堂出现了问题吗?什么才是适合学生真实成长的数学课堂?我想,是不是我们的数学课堂还缺少一种儿童的视角呢?

先来弄清什么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儿童视角”呢?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在他的《教育要有“儿童视角”》一文中指出:教与学意义上的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我非常认同他的说法。在今天,什么智慧课堂,反转课堂的涌现,我们时代的教育缺乏的不是“教师的大脑”,而是“孩子的心灵”。的确,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在设计课题时,常常是基于大纲、教学目标、课本素材和自己的经验,而常常忘记还有一件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变得生动、学习要变得主动积极,就需要能够贴近孩子的思维方式、引起孩子的兴趣、通过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等形式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利用好“儿童视角”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创建一个“儿童视角”下的环境,让课堂成为乐园

新课程倡导在课堂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提出了强烈的课改要求。因此,我们要变过去的“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欣赏者。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无论想法是对的或错的都能得到被老师接纳的感觉。在课堂中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路,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师生对话、互动也就如小溪流水般自然、顺畅。营造一个“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课堂教学才是充满时代气息的课堂。

安徽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做“超级演说家”。一位演说者说过:女人永远是最佳的辩手,女人总是赢,男人总是输……那是因为“爱”。爱可以叩开世界上任何一扇沉重的大门,对于学生亦是如此。“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因爱老师、爱课堂而爱上数学。一个心情愉悦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有活力,教师开心地教,学生自由自在地学习知识,课堂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当学生练习时,“请同学们实践一下,看谁今天学得最好”是我最爱讲的一句话;当总结时,你就说:“你学得最成功的有哪些?”“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请你当小老师说说看,想想看,其他同学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实践证明,培植师生之间的情感后,学生中爱上数学课的人数明显增加,也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爱上数学。

二、创设“儿童视角”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也是最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触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心扉,触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主动地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生活的经验较为缺乏,但是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童话、故事,挖掘其中隐含的生活数学素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五年级《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中,先引入了“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这个动画的呈现起到了非常好的活跃气氛、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活动的效果。当然引入的方法并不仅限于童话、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是精心准备的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游戏或数学小魔术等。

又例如,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有一位老师这样上课:今天我们来研究一种新的数,它叫百分数,相信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对生活中的百分数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老师带来几条百分数的信息,你们读一读,想一想。(课件呈现)1.用流水洗手30秒以上,可清除80%的细菌。2.我国最新调查显示:25%的小学生患近视。小结过渡: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样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儿童视角”下的生活经验素材,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对于一些相同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成年人的理解要比儿童理解得快呢?是成人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本质吗?其实是人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讲解了十遍、几十遍,反复地教,但一部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题目改了数学就是不会做。但在生活中,有一些没上过多少学的菜农、小贩,他们的速算能力常常令我们自愧不如,一上称,价钱就马上算出来了,比很多数学老师还算得快,算得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学生真正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是促进小学生学习的源泉。而对于一些成人的经验经历,因为学生还没有经历过,所以,有的东西无法真正理解,这就是我们教师常常所困惑的,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也搞生活化,效果就是不行的原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并不是简单的数学内容和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教材基于儿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编排出来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载体。”所以,我们备课、上课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要善于挖掘教材其中隐含的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数学素材,应尽可能取材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例如,有一位老师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课。教师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观赏图片,询问学生当时的心情,学生可高兴了,一下就让学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老师在导入并新课前提供了路程和时间,让学生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复习……接着顺利进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教学中。引出了:1.关于所需要车辆的计算。“老师联系车辆时只有中型客车,参加活动的学生一共有235人。现在只有5辆车可以用,你们认为够吗?”2.关于缆车票价的估算(出示缆车图)和一张价格表,“成人坐缆车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儿童的票价是成人票价的一半,我们班有58名同学,那么购票该付多少钱呢?”在这里,教师导入选用的场景是小学生经常碰到的,是一个十分贴近生活的好题材,学生参与度十分高。但接着出现的找车、估算车子的辆数以及估算乘缆车的价钱,活跃程度明显减小,虽然这些知识是学生今后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属于学生的生活范畴,但这些问题绝非是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也很少小学生在现阶段会经历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算是成人的生活经历或者说是教师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样的问题来说,有点难,小学生现阶段是无法触及其心灵的,是无法真正调动其生活经验的。英国著名教育家迪恩斯认为,学生掌握数学意义必须从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要适合儿童的兴趣、能力和个人的亲身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贴近“儿童视角”的生活经验例子,让学生真正地“做数学”,做自己的数学,学生才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让学生“儿童视角”体验、实践,让数学思维变得可触及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性、科学性的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现在的课堂,一些老师总是将枯燥无味的概念依次介绍给孩子;课堂上很少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如果数学对孩子们来说只是数字与符号而已,他怎么可能会喜欢?

改变单一的书本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让小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孩子在认识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反复多次的重复认识的过程,才能建立起清晰的数学概念。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经历叫做探究学习。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师教得再精细,学生学得再顺畅,也只是人为降低了学习难度之后的假象。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一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带着几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的、硬币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中了解认识、区别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大小就能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其实是将数学内容的学习窄化在狭窄的空间世界中,失去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失去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义。如果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时,将教室布置成为超市的情境,在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为学生发放一些人民币教具卡片,让学生深入到“超市”中进行购置物品的活动,从直观层面对人民币的具体面值进行感性的理解,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人民币。这种体验式教学,学生在活动经验中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高,不仅认识了人民币,更了解了人民币作用,人民币的大小,人民币与生活。这种直观体验式的教学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动力,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学生体验经历的过程,让他们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这就是学生最大的体验和收获。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神奇的,折射出孩子无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美好的情感。所以,无论是在备课或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兒童的真实成长,学生的视角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总之,要使数学课变得灵动、主动,那么,我们就要贴近学生的视角,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上数学、爱学数学。做儿童数学教育,儿童永远最重要。

参考文献:

[1]沈利军.小学数学: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光明日报出版社.

[2]杨九俊.小学数学课堂诊断[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镇西.教育要有“儿童视角”[ED/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17/18/7867404_730430928.shtml.

[5]沈勇.适合儿童真实成长的数学课堂[J].小学数学教师,2018(12).

猜你喜欢
出发点儿童视角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几点体会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解绝对值不等式的两个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