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有自杀征兆,该如何避免应对误区

2020-03-27 04:09简单心理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期
关键词:求救信号内疚感迹象

在深夜,身边的人哭着给你打电话,倾诉他想要自杀,你应该说什么?当你试图帮助想要自杀的人时,有什么必须要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否定、批判其想法

浮现出自杀念头的人,往往有很多负面的认知和情绪。身边人出于关心,往往急于纠正这些负面的念头,努力与其辩论,试图纠正他们的这种状态。

然而,批判并不会让其转变想法,只会感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陷入更加糟糕的心境。更会在下次想要向人倾诉时,不再信任,选择沉默。

其实,有自杀企图的人向身边的人倾诉,是一件好事。既是释放,也是一种求救信号。我们不需要拼命堵死那些负面的想法,而是需要给其一个出口。在对话中,要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表达包容与接纳。可以重复其感受、认可其情绪,但不要对其负面观点表示赞同。

误区二:试图强调付出,令其回心转意

当听到“我不想活了”这样的话时,身边的人有时会着急劝说:“你看爸妈养你这么大多不容易啊,你看朋友们为你的事情那么操劳……”这些话的本意可能是“你看,还有那么多人关心你,爱着你”。

然而,这是不合适的。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过分的内疚感,当听到旁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可能会加倍地内疚、自责,认为自己活着只会拖累别人。

要明白抑郁症患者不是自己想要得病的,自杀的念头也是因为有病。这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是他们的错。如果想要表达身边人的关心和爱,不要强调付出,而要表现出真正的支持、接纳、包容的态度。

误区三:避谈自杀

生活中,为了不刺激到患者,人们往往千方百计避免提及自杀。

你不提及自杀,不代表这个念头就不会在患者脑子里出现,不在酝酿之中。当他们主动提起这个话题时,这也可能是一种求救信号,在表达痛苦。最坏的可能性不一定会发生,但必须要重视,当然不必大惊失色,也不要回避。

其实,当他们并没有提到但我们感觉到了危机时,也可以在沟通的时候询问:在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你想过结束生命吗?交流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感受、想法、对自杀的理解、自杀计划以及是否有过自杀经历等等。这既是一种分享和释放,也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甚至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误区四:答应对其自杀念头保密

有些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要求:“我想自杀的这些想法,可以不要告诉任何人吗?”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答应替其保密。

我们通常无法只靠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在寻找更加专业的帮助时,关于自杀的这些念头,就是很重要的信息。它也许表现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危机的紧急程度等。我们可以说,我不能帮你保密,但也不会当成八卦一样四处乱说;会帮你求助相关机构。

误区五:突然好转时放松警惕

某一天,当你看到连日里郁郁寡欢的他,突然精神抖擞、情绪昂扬起来;抑或只是突然变得轻松而平静……你会不会长出一口气,觉得终于有所好转了?

一定要提醒的是,这可能是一种更加危险的讯息。抑郁症患者突然而异常的情绪高涨,不一定是有所好转,很有可能是躁狂的表现。躁狂发作也是心境障碍的一种。

另外,突然的轻松、平静,或者其他的“好转”迹象,也有可能是因为已经决定了走向死亡。那些“好转”的迹象,也许只是做出了这个重要决定之后的释然。

要给予突然“好转”足够的重视,可以去精神科进行检查。同时,不能放松警惕,加强预防其自杀的措施。

我们作为非专业人士,在避开以上这些误区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鼓励其寻求专业的帮助,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简单心理)

猜你喜欢
求救信号内疚感迹象
肖静媚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迹象
新媒体时代CG插画的迹象表现
难忘的南极之旅
拆屋效应
内疚也是病
国际磷肥市场仍无回暖迹象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
Mayday, not May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