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早期筛查添新法

2020-03-27 04: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王倩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细绳海绵食管癌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倩

近日,80 多岁的老刘总觉得自己吞咽困难,于是就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在医生引导下,老刘吞下一颗带有细绳的胶囊,一分钟后,从口中取出一颗细胞海绵。经检测,确诊老刘患上了食管鳞状细胞癌。还好发现及时,是早期。消化内科医生为老刘施行了胃镜下食管黏膜剥离术,5天后便康复出院了。

疑问:细胞海绵到底是个啥

“细胞海绵”是一种新型的人体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取样器,进入人体后可迅速扩散10 倍,用来收集人体内食管细胞,从而进行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有报道表明,使用“细胞海绵”可以获取较多的食管细胞,一般可达600万以上的细胞量。

需要食管癌筛查的人员,只需伴水吞咽下带有细绳的胶囊,细绳留于体外。吞下的可食用胶囊壳溶解后,柔软的细胞海绵不断倍增扩散,等待60 秒后,轻轻拉出海绵。在取出过程中,海绵表面在食管内膜迅速采集细胞。然后,经专业检测,由医院高级专家出具诊断报告。

高效:1分钟获取细胞无创筛查

这颗神奇的“细胞海绵”未吞服前,长得和普通胶囊类似。看似平淡无奇,却大有可为。服用胶囊后,可在一分钟内迅速扩散,取材更容易,且获取细胞量达百万级。相对于传统的食道拉网而言,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采用新型的高分子材料进行取样,吸附性更强;更适用于普查。

专家指出,这颗“细胞海绵”能够实现精准诊断,阳性检出率达90%;全方位无死角,对于食管、贲门、口咽等部位都可进行全面检查;后期诊断无遗漏,可通过细胞学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系统化诊断。它适用于胃镜前的筛查,可以迅速、高效检测上消化道肿瘤疾病。

技术:人工智能助力早癌筛查

“细胞海绵”从人体取样后,有一个重要的步骤——病理检查。对于取出百万级细胞量样本的病理检查,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辅助诊断的。

DNA 是细胞生长、分化和繁殖的基础,当细胞产生癌变时,细胞核的大小、核内DNA 含量及在细胞核内的结构和排列形式等会发生异常改变。因此,通过测定每个细胞的DNA指数,就可以快速了解是否产生了癌变的可能。

在病理检查中,通过数字病理智能诊断系统可以快速、精准扫描,测定每个细胞的DNA指数,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从而快速筛查出有食管癌早期病变风险的病例。再经过病理医生诊断复核,出具报告结果。

提醒:上消化道癌症早筛早治最关键

据悉,我国的上消化道癌症长期处于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困境。有数据表明,全球约50%的上消化道癌症发生在中国,其中超过85%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晚期的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而早期食管癌只需要在内镜下切除病灶即可,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90%。

因此,进行上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很有必要,对于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来说,应进行定期的体检。

目前,上消化道肿瘤重点筛查人群包括:疑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年龄>40 岁的人群;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的人群;家中直系亲属有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人群;有上消化道症状;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喜食过烫的食物、进食过快、抽烟酗酒等。其中抽烟酗酒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与食管癌发病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细绳海绵食管癌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细绳“钓”冰块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绕着绕着,飞了
冰块里的鱼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海绵是植物吗?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