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标签莫乱贴

2020-03-27 04:10刘雅静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期
关键词:抽动症障碍综合征

●刘雅静

儿科门诊常遇到这样的患儿:频繁挤眼,点了好多眼药水也不好;嘴里发出怪声,或不停地清嗓子,吃了好多咽炎药也没效;还有的耸肩、甩胳膊、摇头、扭脖子。总之,怪动作一刻不停。家长对此忧心忡忡:“大夫,我的孩子不会是抽动症吧?”

挤眉弄眼原因多

其实,孩子挤眉弄眼原因有很多,如患结膜炎、鼻炎、抽动障碍、癫痫等疾病,这需要医生鉴别诊断。

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异常时,往往先想到上网查,如果查到一些疾病和孩子症状相符,就贸然下定义,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虽然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长并不是医学专家,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常会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是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所处环境来具体分析的,3~6岁学龄前男童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好奇心强、贪玩、调皮、注意力易分散,家长如认为孩子患有“抽动症”,这是不恰当的。

因此,家长怀疑孩子有问题,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切莫给孩子乱贴“标签”。

抽动症能治好吗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讲述了患有图雷特综合征的姑娘奈娜,不畏世俗偏见,最终成为优秀教师,带领全校垫底学生逆袭的故事。图雷特综合征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重复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起病于儿童期,以简单或复杂的不自主、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动作或其他行为症状。根据临床特点、病程长短、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抽动的不同,临床上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和图雷特综合征三种类型。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且性别差异显著,男女发病比例为3~5∶1,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抽动障碍的儿童多以头面部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眨眼、张口、皱眉、歪嘴、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部、肩部、躯干部发展,表现为点头、扭脖子、耸肩、吸肚子等。发声性抽动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占12%~37%,常表现为清嗓子、尖叫、吸鼻、犬吠等声音。

目前,本病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临床上主要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必须的,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抽动障碍患儿常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情绪障碍和品行障碍等,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

抽动障碍比较复杂,并非短期内可治愈,有时会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因停止治疗而复发。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法,注重个体化治疗,积极治疗共患病,预后一般良好。约1/3患儿抽动症状缓解,1/3抽动症状减轻,1/3症状会持续至成年,可因抽动症状或共患其他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照顾抽动障碍患儿

1.合理安排作息,生活规律,充足睡眠,避免过劳、紧张和兴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勿暴饮暴食。

2.居室注意开窗通风,环境尽量安静,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由于患儿智力不受影响,可正常上学,但要避免课业负担过重;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和适量运动;出现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纠正。

抽动障碍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神经递质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家长应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避免罹患感染性疾病、食用色素和添加剂等诱发因素;加强患儿生活管理;改变教养方式,耐心说服,避免体罚;防止抽动障碍的症状加重或复发。

猜你喜欢
抽动症障碍综合征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考前综合征
跟踪导练(四)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