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养生到底好不好

2020-03-27 04:33蓝屏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期
关键词:劳累候鸟温差

●蓝屏

(编辑/戎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种新型养生方式应运而生——候鸟式养生。就是说,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的变换而选择不同的生活环境去养老。特别是一些北方老人,为了规避严寒,往往会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迁往海南、福建及两广等南部省份生活居住,待到次年夏天再返回北方,也就是所谓的“冬南飞,夏北归”。这种候鸟式养生到底好不好?对身体又有哪些影响呢?

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影响

寒冷对血压的影响显而易见。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迁居到温暖的南方后,血压会平稳得多。温度高,人体出汗就多,血管得以舒张,血液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小。再加上南方地区相对清淡低盐的饮食,这些都利于软化血管并增加血管的弹性,血脂随之下降,有利于轻度心脑血管病的恢复。

北方的冬季除了寒冷,还特别干燥,这也促使了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而南方地区相对温暖潮湿,对呼吸系统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减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迁居前需谨慎,应充分考虑到温差骤变及长途旅行的舟车劳顿可能对身体带来的影响,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决定要迁,应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行李、安排行程,不匆忙,不紧张,避免劳累,防止意外。同时,在迁居前后都应该及时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有风湿、痛风者也应该避免迁居湿度大的南方城市,饮食上更要注意忌海鲜。

水土不服与心理问题

一年两次的长途飞行,单次路程长达几千公里,从北方忽到南方,有时上、下飞机时的温差甚至达到四五十度。温度的骤变使得一些年老体弱者很不适应,在抵达南方的初期,容易因天气炎热、潮湿而出现不断出汗、乏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诸多不适情况。加上旅行劳累及空气、水质和饮食上的差异,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水土不服”现象,威胁健康。

除此之外,心理上的变化也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老家时,子女都在身边,平常也有老邻居、老伙伴可以闲聊消磨时光。到了新地方,天气是暖和了,人也舒适多了,但身边的一切都变了,没有朋友相陪,子女也因各种原因不能跟着迁过来。生活圈子严重缩水,多数时间只能窝在家里,这种孤独感容易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因而,迁居的老人应尽量避免独处,想办法融入当地社区的老年生活圈,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冬天该藏还得藏

《黄帝内经》有“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本也”之说。意思是:一年分四季自有它的道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命的气血也应遵循这个自然规律。阳气经过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冬天就应该“储存”一些,休养生息,给来年作准备。

如果一到天冷,就像候鸟一样迁往南方地区,一味的享受温热,那身体就只有生、长,而缺少了收、藏。就像粮仓一样,只取而不存,总有一天会亏空的。长此以往,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就会慢慢退化,反而会加快新陈代谢,加速衰老。所以,到了冬季,该藏还得藏,该“猫”还得“猫”。

猜你喜欢
劳累候鸟温差
跳出摩天轮
珍贵的礼物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运动
“洋候鸟”回闽过年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