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先进教学行为之因素

2020-03-27 12:11邓珍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邓珍珍

【摘要】随着新版课程标准改革全面实施及深入推广,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新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凸显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理论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课堂组织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可体现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起重要性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先进的教学行为,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和发展个性思维。本文旨在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以下两方面内容:教师先进的教学行为和影响先进教学行为的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进教学;教学行为因素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统领作用。先进的教学行为能拉近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距离,起到一个架桥的作用。先进的教学行为关乎教学成败,先进的教学行为更使师生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

一、先进教学行为的内涵

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教学行为的定义都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一)狭义的教学行为

狭义层面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的“教”,主要以施良芳教授等作代表。施教授的研究团队得出的定义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推动整个教学过程以及维持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统称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导性教学行为、辅助性教学行为和课堂上的各种管理行为等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出来的主要行为。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是傅道春教授,他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自身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内部关系,在不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进程中出现的对直观性、可操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必要选择、再造生成、运用控制的多种不同行为的总和。

(二)广义的教学行为

广义上的教学行为指教学或学习,包括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以学者戴国忠为代表,他认为教学行为既包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诸所外显出来如讲授之类的行为,也包含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潜在态势。此外,王家瑾教授更是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具这三个“主角”构成一个三维坐标体系,进而把课堂教学行为视为一个系统。

对于教学行为的定义没有唯一的标准,也没有界限。笔者在本文中结合以上两个观点,认为“教学行为”的定义从教学过程的这一维度开始,因为教学过程是最“常规”和最“直接”的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都可统称教学行为。而教师的备课行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行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行为,课堂的各项管理行为,不同评价行为等都属于现时传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先进的教学行为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和形成核心概念的初始阶段。这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优质教学内容的主要媒介,还是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先进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把有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升可被认为是先进的教学行为,这主要是与偏态性的教学行为相对而言。现时,学者们开展研究,一般从有效性教学行为和偏态性教学行为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得到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各项特征都是研究者经过反复的课堂观察、教学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通常是总结性的,因此往往也脱离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比较有限,一线教师难以从中获得快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指导,而“先进的教学行为”恰恰相反,是从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一般的教学进程以及小学数学的课堂内容进行归纳,这样,从上述按照常规教学进程这一角度出发,先进的教学行为就有迹可循了。先进的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所表现出的目标明确、呈现合理、效果显著的教学行为。如课堂教学导入行为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整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全方位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的备课行为中,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能熟练安排教学内容和正确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表达幽默而有内涵体态语言、快慢得当调控教学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课堂管理与评价行为等这些都是先进的教学行为。

二、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先进教学行为的两大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师专业标准的限制,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周期性和个性,但是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还有这两个主要因素: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结构。

(一)教学观念

早在20世纪中叶,国外已有学者开始在研究教师行为的同时,发现要正确解释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信息,就必须了解教师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据地位、扮演角色的看法,即每位教师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想法和持有的基本情感态度和个人观念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一种信念,也是对教学认知的集中体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偏向、选择和组织,个人教学观念起重要性作用,影響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先进的教学行为需要有先进的教学观念作为基石和支撑点。

以小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长过程,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所带班级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的教学行为,及时地改进教学方式和调整教学方法。从现在有关研究看,仍有大部分数学教师在个人教学观念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上,还是以教师个人为中心的,这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整体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而且都是多种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并存。在基础教育课程新一轮改革全面推广时期和改革所产生的众多理念的强大冲击下,广大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阶段还不能将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统一起来,出现“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的课堂教学现象。所以,目前必须透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念,以观念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对小学数学教师先进教学行为最好的研究。

(二)课堂教学结构

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学理念”,还有可观察性很强的“课堂教学结构”,这里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开,在一定教育观念和课堂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用具这四个要素的关联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及其进程中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和活动序列的表现总和。“以教师个人为中心”“以学生个人为中心”和“主导+主体”是现时较为典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另外,小学数学课常见的课型有新授課、练习课、复习课和活动课等。根据课型的不同特征、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的定位重新调整教学行为是具有先进教学行为的教师常用的手段。观察同课异构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同一年段学生上课所表现的教学行为会截然不同, 这正是源自不同的教学结构。不同的教学行为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结构而选择,因此,改进教师先进教学行为的重要路径从优化整合课堂教学结构做起。

数学学科相比于语言类课程而言,其课程的趣味活动性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往往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态势、语调、语气和奖励等教学行为的使用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合理的展示。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也相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受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和赞赏,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目光、微笑,一个竖起大拇指表扬的手势,轻轻地拍拍肩,温柔地摸摸头,这样较为先进的教学行为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和关爱,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教师形成先进教学行为需从更新并夯实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结构两个方面着手,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林静,刘恩山.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国教师,2009(12):12-14.

[3]宋祖成.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J].教师之友,2005(05):73-75.

[4]高凌飚,王晶.教师的教学观念—— 一个重要而崭新的研究领域[J].学科教育,2003(7).

[5]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6]葛俊.小学数学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7.

[7]闫龙.课堂教学行为:内涵和研究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S1):39-4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