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看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纾解

2020-03-30 03:18雷文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作文素材小学作文教学生本教育

雷文娟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必要的一环。作文既是学生思想与表达的结合,更是其逻辑思维的展示。围绕学生为本的作文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导引学生自主发现寻找、选择作文素材,将情感应用于写作中。基于此,研究基于生本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而针对性施策,逐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素材

引言

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一项调研报告指出,课堂中教师一般的有效教育时长为15min到25min[1]。显然,在不足半小时的注意力中,教师要想完成有质量的作文教学,必然要利用好这个有效时间来实施作文教学。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差异,关注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点,针对性设计,进而完成学生差异化作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由于很多小学生并没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作文素材无从谈起,情感体验与表达欠佳。同时,教师常常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习惯于讲解写作的框架结构,重视技巧的讲解,很多学生作文外表华丽而实际无真情实感,背离了“真”作文的教学意旨。正基于此,研究对小学阶段学生作文教学展开研究,围绕以生为本,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寻策,这将对提升小学作文写作信心、提升小学作文课堂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一、生本教育的理论界定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施生本教育,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遵从于小学生教育规律,依照学生的学习素质及需求进行的教学设计[2]。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新课标要求执行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能够适应动态的学生学情,激发学生学习趣味,引导其变被动为主动,高效参与课堂学习。故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一般要分三步走,即“了解分析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动态调整策略”。一是通过细心观察与课前座谈来观察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短板所在;二是根据学情判断与掌握,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三是在执行方案过程中,依照学生动态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说,学生始终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核心点,学生既是问题的本源,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研究聚焦小学作文教学实施生本教育,必然是从课前、课堂、课后进行关于学生学习表现考量下的作文教学实施,也唯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学生才会主动融入教师设计体系中,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二、基于生本教育看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表现

1.引导乏力,学生生活体验不足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新课标目标地完成任务,对学生传授现成的作文技巧与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其生活经验的示范性挖掘,如此学生便在生活中便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意识与欲望。如此下去,学生作文淡化了生活要素,淡化了真情实感,文章干瘪、缺乏血肉,对于读者自然缺乏了吸引力,是作文教学不能取得实效的现实原因及表现。

2.重视不够,学生人文教育缺乏

语文教学过程本身是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过程。而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创作者本身的思想状态,并植入一定的人文精神,以便提升学生文字编辑能力的同时更能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人格修养。不过,当前一些教师仅仅是关注课本中关于作文的选题,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有的甚至让学生考前背作文,忽略了学生作文的人文性。这种导向下,学生自然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自然认为“文写三遍,不如背会模板”,或者改头换面,将爸爸改成妈妈,将送上学的背影改成病榻照顾自己的瘦容,文章缺乏独立的思想性与启发性。

3.导读低效,文学资源积淀不够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生活经验匮乏,文学功底薄弱,教师要想让其能够逐步做到“文思泉涌”,必须先让其积累到足够的文学资源,而前提是必须主动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过,每个文学作品背后都深藏着底蕴,如果缺乏了教师的引导,缺乏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必然导致学生记忆经典名篇只是“死记硬背”,背会了句子背不来精髓,作文素养同样无法实质性提高。当前,一些教师不愿将更多精力花在经典作品的导读上,而课堂指导学生导读的时间也极为有限。

三、基于生本教育看小學作文教学的问题纾解

1.以生活经历为本,建构体验式写作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贴合度,让学生在作文思路导引下捕捉生活,也能在生活中积累见识,感受生活中的人情冷暖,进而将生活点滴融入写作中,传递生活真实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如,在雨天,教师可设计以“雨”为题目展开写作教学,可基于学生认知来谈下雨天的感受,引导其从意识上思考“雨”的形态、雨中的感受等。其后,让学生透过玻璃窗或在屋檐下,观察雨落下的形态、声音,再捕捉雨中出现的“人与事”,赋予雨以人的情感色彩。在教师导引下,学生把注意力投向了生活,并理解写作本身的价值所在。

2.以写作兴趣为本,建构趣味化写作

作文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参与写作最大的动力便是兴趣[3]。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写作难度的教学、指导与评价。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及精英阶段,并针对学生设计三类写作训练,基础阶段写作安排同一命题的小短文;提高阶段写作安排基于小短文水平的600字写作,要求语句通顺,语言表达准确等;精英阶段,要求以精品文为标准,无论从结构还是用语等层面都做出更细化的要求。只有建立在学生写作水平的教育,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参与的趣味。

3.以阅读习惯为本,建构积累型写作

素材积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资源供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定期推介,为学生甄选感兴趣的、符合其认知能力的经典读物,作为课外阅读的主体。教师对主动参与课外写作的学生要做到鼓励与指导并重,让学生受到经典名著优秀文章的熏陶,并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时间进行经典阅读分享,拓展学生对于历史、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要高质量建构班级优质资源库,将学生常态化阅读过程中的好文章纳入其中,进而一人智慧为全班所用,提升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作文教学的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周美红.小学作文教学难点问题的纾解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45-45.

[2]何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四重四轻”问题纾解[J].科普童话.新课堂.

[3]霍桂冰.浅议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8(12).

猜你喜欢
作文素材小学作文教学生本教育
关于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积累与内化作文素材
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